闫德亮: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 树立新时代文明乡风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4-02-09 11:04

  2024年2月3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文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旨在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这是做好2024年及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总遵循总抓手。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要提升乡村治理水平,要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整治不良社会风气,树立新时代文明乡风。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确保移风易俗持续有力

  在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中,要牢牢抓住基层党建这个牛鼻子,用党建工作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使移风易俗工作卓有成效。党建抓好了,党员干部作风过硬了,党风政风就能扭转,就能带动促进民风向上向善。在推动移风易俗工作中,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作用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党员干部怎么干,群众都在背后看,特别是婚丧嫁娶的大操大办,抓好党员干部,这项工作就抓好了一半。党员干部要转变思想观念,摒弃陈规陋俗,带头移风易俗,婚丧从简先从自家做起,这样开展工作就有说服力,群众才能更信服。移风易俗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陈规陋俗难以彻底根除,而且容易反弹,但从上到下的政策早就有了,需要基层党组织久久为功,常抓落实不松懈,这样才能革除旧俗,树立新风。因此,在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的工作中,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从抓基层党建入手,选好支部书记,配强村级班子,只有确保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正常运转,才能保证移风易俗工作不中断、不松懈。

  营造文明和谐氛围,倡导新时代新风礼俗

  把移风易俗与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创新移风易俗抓手载体,以破除陈规陋习为突破口,完善移风易俗工作体制机制,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精细化,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村民自治良性互动。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等文化阵地,精心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民俗活动和文化体育活动,宣传文明生活方式,弘扬科学节俭的新风尚。加强对移风易俗工作尤其是婚丧习俗、殡葬改革方面的政策解读引导,回应社会关切和群众诉求。大力宣传在移风易俗工作方面的先进典型,树立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无事不办的文明新风。综合治理高额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散埋乱葬、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形成社会舆论导向,涵养崇尚节俭、不慕虚荣的社会风气,增强群众自觉意识,争做文明新风带头人。加强舆情监测,强化媒体责任,深化舆论引导,为推动移风易俗、倡导文明礼俗营造良好的文明氛围。

  强化村规民约激励约束功能,弘扬新时代文明风尚

  强化村规民约激励约束功能,健全完善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制定完善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等约定。落实人员亡故火化补贴政策,提倡绿色殡葬、生态殡葬等现代安葬方式,努力实现婚丧事宜规范化、民间习俗文明化、移风易俗常态化,树立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成立加强村委会文明劝导队、村委会志愿服务队的功能作用,认真排查摸清全村情况,引导和监督村民风俗行为,做好整治工作,遏制陈规陋习,推行文明新风尚。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党员承诺践诺、宣传教育、政策引导、依法惩治等手段,多措并举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完善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等约束性规范和倡导性标准。自觉遵守操办婚丧事宜“双报告”制度,对于在移风易俗工作中违规违纪的党员干部,要加强批评、教育、处理,以优良的党风促进移风易俗工作。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严厉打击算命、算卦、看风水等封建迷信活动。拒绝浪费、反对攀比,树立文明节俭的消费理念与习惯,营造勤俭节约的良好氛围。

  实施德治工程,实现和谐有序

  在加强村民自治和法治的同时,实施乡村德治工程。建立和完善乡村道德约束机制,将乡村思想道德建设各项举措制度化、规范化,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持续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开展工作,维护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促使村民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乡村治理。在“三治”融合的基础上,形成村干部、民情信息员、村民齐抓共管、广泛参与的农村社会管理工作新格局,实现农村社会环境关系和睦融洽。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集体的道德评价活动中,对违反村规民约的人和事给予多种追究责任的惩处。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对农村道德建设进行引导与监督,充分发挥农村社会组织、新闻媒介等作用,鼓励农村社会树立舆论监督意识,提高自身监督能力。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营造知德、守德的良好氛围,实现农村治理的和谐有序。

  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培育新时代文明家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中华民族家风家训体现着向上的家庭追求和高尚的家国情怀,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力量。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为新时代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供丰厚文化滋养。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升华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建设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弘扬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形成积极向上向善的思想观念、精神风貌、文明风尚、行为模式。积极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让爱国爱家、尊老爱幼、互助友善、文明礼尚、勤劳致富的理念,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方式广为传播,弘扬积极健康向上的正能量。大力弘扬良好家训家规家风,建立善行功德馆,弘扬孝道善行义举。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要从言传身教中教知识、育品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推动家庭成员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需要强化党和政府的责任,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强化相关部门协同,形成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合力。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用好学校、社区、网上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发挥好博物馆、纪念馆、少年宫等阵地作用,汇聚教师、专家、优秀家长等队伍力量,构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新时代文明新风。

  开展专项治理,打造首善之区

  将农村移风易俗专项治理通过压实主体责任、部门同向发力、加强舆论宣传、强化监督执纪、健全完善制度等措施,纳入日常监督、巡察监督、派驻监督的重要内容。把握“破、立、治、管、效”五个环节,坚持党员、公职人员带头破陋习、树新风,影响和带动群众追求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制定出台党员和公职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相关规定,明确向组织报备程序,严格控制规模标准。对问题集中、突出的重点地区,易发多发的重要时间节点以及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等重点人群进行“靶向”监督,刹住歪风陋习,对发挥作用不力的村红白理事会会长进行约谈。针对婚丧品市场、殡葬服务车辆进行专项整治,确保移风易俗工作适时有序推进。建立有效的督查机制,加大督导检查力度,通过实地检查、随机暗访等方式,定期或不定期督查专项整治进展情况,对核查问题不深入、教育惩治走形式等现象,以及疏于监管、失职渎职等行为,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通过督查切实有力地推动专项整治行动落到实处。

  (作者:闫德亮,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州学刊杂志社社长、研究员)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