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雷:河南积极探索人口大省高质量就业的新路子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4-02-20 09:48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大任务,并对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工作作出战略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强调要“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确保重点人群就业稳定”。河南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2023年工作,科学研判当前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工作,提出要扎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而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关乎经济发展,关乎千家万户,关乎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河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人口大省,2022年末全省常住人口达9872万人,居全国第三;其中,16—59岁人口5744万人,较2021年末增加2万人,占全部常住人口的58.18%,劳动适龄人口规模较大。近年来,随着全省大力推动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实落地,全省就业局势稳中承压、总体稳定。2022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17.18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6.57万人,全省实现就业4782万人。同时,失业率也保持低位运行。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基本保持在2.7%~3.4%之间,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低于中部六省其他省份。

  近年来,全球经济复苏迟缓、地缘政治冲突持续,河南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不牢固,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减弱,河南就业形势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依然较大。

  一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2017年以来,全省市场监测的求人倍率长期保持在1以上,2022年2月份以来市场监测求人倍率持续维持在1.4左右,供不应求现象频现。突出表现为大学生、农民工技能素质与岗位需求不匹配,这主要是由于河南仍处于由产业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型发展阶段,一些高校专业设置未能与时俱进导致毕业生“学非所用”,技能水平与创新能力均无法满足企业用工需要,而农民工由于自身文化及环境限制,需要时间适应产业变化,从而导致在劳动力市场上“就业难”与“招工难”问题同时存在。

  二是就业比持续下降。就业比是就业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是监测劳动力市场的重要指标。就业比越高,代表人力资源利用越充分。数据显示,全省就业比从2010年的69.4%降至2021年的63.9%。就业比下降的直接原因是全省城乡就业人员减少,同时劳动年龄人口数增加,其根本原因是高校扩招及参军导致青年劳动参与率下降,同时人口老龄化趋势下老年劳动力劳动参与率下降。

  三是劳动力流出现象严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全省流出人口1610.09万人,居全国首位;其中流向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北京等省市的人口占62.4%,流向广东、浙江、江苏三个省份的人口超200万。短期看,劳动力向外转移可以解决就业问题,但长期看,向外转移的劳动力多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无法提高自身知识与技能水平,被岗位淘汰风险大,会加剧劳动力市场的不稳定。

  四是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2021年,全省1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的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89年,比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提高0.10年,较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提高0.94年。但2020年全省初中学历的就业人员占比仍高达49.6%,有近一半就业人员学历仅为初中,这与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的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建设人才强省是河南需要持续努力实现的目标,提高就业人员素质是河南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

  五是重点就业群体仍需关注。2022年全省高校毕业生人数达81.7万人,居全国首位,实现就业61.8万人,仅当年就有19.9万高校毕业生未能顺利就业,再加上未顺利就业存量人员,大学生就业问题不容忽视。此外,农民工作为劳动力市场的重要力量,其在就业市场因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受到的波动影响更大。农民工大多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但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技术迅速发展,产业开始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一些重复性、流程性简单工作逐渐被机器替代,对劳动者技能与素质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农民工作为低技能劳动的主要提供者,被岗位淘汰风险更大。

  针对当前河南新的就业形势要求和劳动力市场的新变化,推动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两个确保”奋斗目标,奋力开创现代化河南建设新局面,需要在强化就业政策落实、优化公共就业服务、提升劳动力供给质量等方面持续下功夫。

  一是多措并举,加强应对劳动力供给规模和劳动参与率下降的政策针对性。针对老龄化进程加快和老龄人口快速退出劳动力市场造成的短期劳动力短缺问题,要积极完善养老托育服务设施,推动形成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多层次、多样化的托育服务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着力解决养老一床难求和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不足问题。针对自然增长人口负增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问题,要积极优化生育政策,探索建立生育补助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结合当地人口形势和财力,对符合政策生育的家庭给予一定金额的生育补贴,切实降低生育、养育成本,免除年轻人的生育后顾之忧,避免下一代际劳动力增长率继续降低和青年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同时,要健全优化社会保障体系和保障生育的配套政策,应对总抚养比上升导致劳动年龄人口家庭负担加重、女性及青年劳动力供给积极性不足的问题。

  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流动。首先是对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出更高要求,自由迁徙是基本劳动权益,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也是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方式。其次是完善保障力度,扎实推进“技能河南、人人持证”项目走深走实,在农民工向现代产业工人转变和农民向市民转变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劳动技能,加快学习新技能和更新传统知识结构,主动适应工业化、信息化和城市化。

  三是优化人力资本供给结构,提升劳动力供给质量。新技术革命呼唤新时代的劳动者。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水平,深入挖掘人口质量红利,加快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劳动力技能素质水平。大力发展高等教育,通过联合办学、扩建新建高等院校、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科研教学团队培育高水平科研院所等方式,补齐河南高等教育这块短板。加快高等教育、职业技能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以行业、岗位、职业和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校企联合培养、企业化定制及产学研合作等方式,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技工院校招生规模,引导社会资源投入职业院校发展,增加技工供给数量,提高劳动力供需匹配质量。

  (作者:曹雷 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