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领悟“六个必须”的科学内涵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4-02-29 09:21

  “六个必须”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工作实践积累的一系列宝贵经验的系统总结,即“必须做到坚持原则,必须体现大国担当,必须树立系统观念,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必须发挥制度优势”。“六个必须”是一个系统的、完整的、相互关联的科学体系,阐明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守的原则立场、肩负的责任使命、坚持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具备的鲜明品格和拥有的独特优势。“六个必须”既是对过去十年中国外交实践成功经验的科学凝练,更是奋力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迈向新征程的强大思想武器。

  必须做到坚持原则

  坚持原则是中国外交的固有特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始终秉承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维护世界和平、谋求合作共赢的四大原则。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的根本原则,和平共处是中国与世界各国相处的基本准则,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外交的使命担当,谋求合作共赢是中国外交的不懈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世界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的重大课题,中国外交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把脉世界发展大势,站在全人类发展的高度,对关乎人类前途命运和世界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贡献了中国答案、采取了中国行动,赢得了世界多数国家的拥护和支持。面对国际格局的重大变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科学论断;面对全球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与人类发展面临的世界性难题,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国际合作新需求和我国对外开放新趋势,习近平总书记倡议共建“一带一路”;面对全球治理赤字和“治理失灵”现象,习近平总书记首倡“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面对全球经济增长动能持续乏力、地缘冲突与大国博弈不断加剧、“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等论调甚嚣尘上的局势,习近平总书记郑重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世界经济、全球安全和人类文明把脉定向。

  必须体现大国担当

  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庄重承诺:“面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中国将始终站在和平稳定一边,站在公道正义一边,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这是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独有担当的最好诠释。大国担当彰显了中国外交固有的底气、胸怀和气度,更预示着中国外交承担的责任和使命。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外交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立场和政策,说公道话,办公道事,积极履行大国应有的责任和担当。针对“强国必霸”的逻辑,中国外交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致力于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与所有国家平等相待、相互尊重,永不谋求势力范围。面对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保护主义盛行的态势,中国外交始终遵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主动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经验和机遇,真诚欢迎世界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实现共同发展。随着国际力量此消彼长的变化和全球性挑战的日趋增多,中国外交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支持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全球经济治理观,推动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开创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

  必须树立系统观念

  树立系统观念本质上要求在对外工作中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系统观,就是要尊重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规律性,关注于整体性、关联性与结构性的统一,系统分析事物发展相关要素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并对其进行系统把握和全面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握国际形势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这为中国外交准确分析世界大势和把握我国历史方位提供了科学方法。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就是要培养历史思维、尊重历史规律和把握历史大势。树立正确的大局观,就是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新时代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只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大格局观,才能把握我国在世界格局演变中的地位和作用,扮演好正确的角色,才能牢牢把握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中国内政和外交关系的紧密联系,综合考虑国内外两方面因素而制定适宜的外交方针政策,进而推动外交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

  守正的本质是坚守“真理、正道、方向和立场”,创新的本质是“说新话”“干新事”。守正与创新是辩证统一,前者是后者的根源和前提,后者是前者的方向和动力。守正与创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原则性与创造性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始终传承独立自主原则,始终秉持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始终坚守公平正义和互利共赢的理念,始终秉承服务发展的使命和外交为民的宗旨,不断推动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一是外交理论创新成果丰硕。 “一带一路”倡议、正确义利观、全球安全观、全球治理观、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创新性理念和主张,为解决世界难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推动新时代外交工作提供了指引。二是外交实践创新砥砺前行。主场外交,打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名片;“一带一路”倡议,搭建国际合作新平台,开创国际合作新模式;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彰显“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和胸襟。三是外交形式创新亮点纷呈。积极开展“体育外交”“点对点外交”“家乡外交”“云外交”,全力塑造开放自信的大国形象。四是外交语言创新魅力独特。善讲故事、巧做比喻和广引经典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外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的一大亮点,展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风采。

  必须发扬斗争精神

  敢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品格。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始终是新中国外交的优良传统和鲜明特色。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依靠斗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从打破西方对新中国外交的围堵到恢复我国在联大的合法席位,从破解西方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末对我国的“制裁”到从容应对美国轰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和中美撞机事件,从成功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到全力挫败境外势力对涉港问题的干预,再到有效打击“台独”势力和美国对台事务的干涉,中国外交旗帜鲜明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坚决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展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不畏强权的民族气节,彰显了中国外交顽强拼搏、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新时代中国外交进行了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继续发扬斗争精神,持续增强斗争本领,敢于出击,敢战能胜。一是牢牢把握斗争的正确方向。坚决同危害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危害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危害国家核心利益和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等各种风险挑战进行坚决斗争。二是坚持有效的斗争策略。面对形形色色的斗争对象、斗争环境与斗争形势,秉承“在斗争中争取团结,在斗争中谋求合作,在斗争中争取共赢”的理念,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力量,争取斗争的完全胜利。

  必须发挥制度优势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从一定意义上讲,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本质上就是要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新时代外交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要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对外工作的根本保证。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领导,就是要确保党对外事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就是要强化党统揽全局、统筹协调各方的能力,确保对外工作各项事务紧密围绕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有条不紊地推进,确保对外工作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只有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确保对外工作聚焦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才能确保对外工作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才能确保对外工作形成一盘棋的局面,才能确保对外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进而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

  “六个必须”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基本经验的深刻总结,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习近平外交思想。牢牢把握“六个必须”的科学内涵,不仅有益于准确领悟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时代性、科学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更有助于持续谱写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篇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六个必须”,方能捍卫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方能维护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方能彰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担当和情怀,方能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魅力,方能突显中华民族崛起于世界的决心和信心。“六个必须”不只是对过去十年外交工作成功经验的系统总结,更是指导未来外交工作迈向新征程的科学指南。

  【作者:师学伟,洛阳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建飞,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 本文系2022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习近平外交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2022ZSZ072)的阶段性成果】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