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党性教育价值意蕴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4-03-04 10:48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大别山区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历史篇章,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是优质的、独特的教育资源,它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始终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凝聚着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初心和使命,蕴含着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是开展党性教育的宝贵资源和生动教材,具有重要的党性教育价值。

  一、大别山红色文化中“坚守信念、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有利于强化广大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大别山红色文化中最核心的特质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和对革命前途信念的坚守。从土地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大别山区先后经历四次主力部队转出,每一次主力离开时,都留有武装力量在大别山区坚持斗争,28年从未间断,靠的就是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革命必胜信念。无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大别山区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始终坚守共产主义信仰,始终怀着对中华民族美好明天的无限向往,并为之不懈奋斗。在“坚守信念、不屈不挠”斗争精神的引领下,革命红旗始终在大别山区高高飘扬。为了理想信念,一批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不惜抛头颅、洒热血,面对威逼利诱、生死考验,坚贞不屈、从容就义,根本就在于他们对党的事业、对共产主义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在革命低潮时期,正如徐向前在回忆录中所说:“经过党长期培养和长期革命斗争锻炼的干部、战士和人民群众,对党、对共产主义事业具有无限的忠诚和坚定的信心,表现了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1]黄麻起义时,总指挥潘忠汝说:“我们不仅要打下一个黄安县,我们还要打遍大别山,打遍全中国,打出我们的大路,打出我们的江山!”[2]这些历史充分证明大别山区共产党人对革命事业具有坚贞不渝的信念,即使面临再多艰险,为了理想都会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坚守信念、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铸就了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的历史奇迹,并最终迎来了革命的胜利。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各种矛盾与问题层出不穷,各种思潮交锋碰撞日益频繁。在这些矛盾与问题面前,大别山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坚守信念、不屈不挠”的精神仍然能够为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排除万难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大别山红色文化中汲取营养,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从内心世界、灵魂深处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

  二、大别山红色文化中“依靠群众、永跟党走”的立场情怀,有利于党员干部厚植人民情怀,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

  大别山红色文化最本质的内涵就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部大别山革命斗争史,就是一部党和人民鱼水情深的历史,记录了党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的感人故事。“小小黄安,人人好汉。男将打仗,女将送饭……”这首脍炙人口的大别山歌谣,唱出了大别山军民团结的动人情景。在黄安战役中,可以说是整个黄麻地区,男女老少齐上阵,男的抬担架,运粮草;妇女救护伤员,烧水煮饭;儿童团站岗放哨,宣传鼓劲;自卫队看管坏人,押运俘虏。在苏家埠战役中,皖西地区广大民众及时行动起来,他们组织担架队、运输队、补给队、洗衣队、慰问队、宣传队,为红军送粮送衣、抬送伤员、送医送药、传递情报,还对敌人进行政治瓦解工作,有时干脆拿起武器直接参加战斗。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区转战期间,人民群众积极支援部队作战、送情报、当向导、运物资、捐粮捐物、救护伤员。1947年9月10日,刘伯承和邓小平在光山县南向店附近接见了坚持大别山革命斗争的刘名榜、邱进敏等人,对坚持在大别山斗争的99名游击队战士表示亲切的慰问和勉励。邓小平既高兴又严肃地说:“对,我们离了党的领导,活不成!离开了人民,离开了枪杆子,更活不成!”[3]大别山区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充分证明,不管形势多么严峻、条件多么艰苦,只要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党就会与人民群众建立生死相依、同甘共苦的联系。党一心为民,老百姓一心向党,党群一心、军民一心,精诚团结、患难与共,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敌人的最根本的保证。

  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至上是党的根本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之所以能够克服各种挫折困苦、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就在于始终把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作为根本价值追求。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大别山红色文化中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精神密码。大别山红色文化中的“依靠群众、永跟党走”的立场情怀,有利于党员干部厚植人民情怀、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

  三、大别山红色文化中“对党忠诚、勇于担当”的崇高品质,有利于锻造党员干部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锤炼担当拼搏的精神气质

  大别山红色文化中最可贵的品格是对党绝对忠诚,一切服从大局。一部大别山革命历史就是一部共产党人胸怀全局、永跟党走的奋斗史。在中国革命历史的每个紧要关头,大别山军民总是坚决听从党的指挥,向党中央看齐,一切从全国战略大局出发,一切服从革命大局的需要,用自己的牺牲为全局的胜利创造条件,践行“对党忠诚”铮铮誓言。长征途中,红二十五军在与党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从大局出发,做出西征北上、策应中央红军长征的战略决策。红二十五军首长徐海东、吴焕先强调,哪怕红二十五军三千多人全部牺牲完,也要保证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顺利北上。[4]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在无后方的情况下重建大别山根据地。他们始终从战略全局出发,把是否对全局有利作为首要考量。邓小平向中央军委明确提出:“我们在大别山背重些……对全局则极有利。”[5]大别山区共产党人,在一次次生与死的抉择中始终对党坚贞忠诚,这种鲜明而坚定的政治意识是革命成功的重要保证,是党和军队的力量所在、优势所在,是确保党的团结统一、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关键。

  对党忠诚,是共产党员的基本政治素养,是党性要求、政治品质、价值取向。在革命战争年代,对党忠诚意味着坚守信仰、坚定信念,甘为党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牺牲奉献;在和平建设时期,对党忠诚就是要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把党的原则、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于担当,在攻坚克难中积极作为。只有对党绝对忠诚,才能将坚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才能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才能拥有抵御和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赓续传承大别山红色文化,将“对党忠诚、勇于担当”的崇高品质融入党员干部党性修养过程中,有利于强化党员干部党性观念,增强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坚守初心,服从大局,永葆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本色。

  四、大别山红色文化中“严守纪律、清正廉洁”的作风品质,有利于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永葆党员先锋模范形象

  大别山众多英模群体身上凝聚了“严守纪律、清正廉洁”的作风品质,这是大别山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严守纪律、清正廉洁”是大别山英模群体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共产党铁一般纪律的具体体现。大别山众多革命英模坚守着铁的纪律、执纪严明。1932年6月,为节省开支,减轻群众负担,鄂豫皖中央分局明确要求共产党员要以身作则,明文规定党和苏维埃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每天只吃两顿饭,并对生活开支标准予以明确:“各人员生活费每天不得超过一角;各人员鞋袜、手巾、牙粉、纸烟等,每人每月一元五角,不得随便在公项下开支。”红四方面军主力转出大别山区以后,留守的党员和革命群众采用便衣队的形式继续开展斗争.便衣队严格执行红军的纪律,时时处处维护群众的利益。各便衣队一切缴获都归公,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损坏东西照价赔偿,买卖公平。尤其是便衣队单独活动,异常注意男女关系问题,规定“大小便要回避女人,不准调戏妇女,一旦违反严肃处理,因而群众一百个放心”[6]。刘伯承、邓小平等领导在大别山和所有的战士一样风餐露宿、忍饥挨饿。一次,警卫人员看到首长冻得发抖,就拿了几把稻草给首长御寒,邓小平看到后立即制止说:“不用烤火。大家都过得去,我们怕什么。要知道,群众的一根草也是来之不易呀!”大别山区革命者廉洁从政、官兵平等、军民一致的典范形象,由此可见一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纪律不严,从严治党就无从谈起……党的纪律是全党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严格遵守和坚决维护纪律是做合格党员、干部的基本条件。”[7]铸就铁一般纪律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党具有最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的重要举措。

  五、结语

  大别山厚重的红色文化资源镌刻着鲜明的历史印迹,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是教育人、培养人、涵养人的资源富矿。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面对愈加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前所未有的各种风险挑战,我们更需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充分发挥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党性教育价值,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厚植人民情怀、强化担当精神、严明纪律规矩,高水平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助推中华民族“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参考文献

  [1]徐向前:《历史的回顾》,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版。

  [2]中共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安徽省外党史研究室:《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史》,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34页。

  [3]郑明新等:《大别劲松》,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73页。

  [4]张麟:《徐海东将军传》,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174页。

  [5]大别山干部学院编:《大别山革命风范》,中共党史出版社,2015年版,第56页。

  [6]中共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编:《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史》,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713页。

  [7]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8日),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20页。

  【作者:瞿萍 张贤裕 单位:河南大别山干部学院 本文系2023年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专项项目“新时代传承和弘扬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项目批准号:2023ZT05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