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会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路径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4-03-04 10:51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征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彰显着党最鲜明的气质与特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及其伟大作用,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铸魂育人的主渠道,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思政课,将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提升铸魂育人实效;讲深、讲透、讲活“两个结合”,推动思政课创新发展;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助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根植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历史进程,其真实生动的革命人物、丰富鲜活的英雄事迹和革命遗址等,与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高度契合;其构筑历程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实践。因此,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课,要立足课堂教学,突出重点,讲好故事,内化于心;依托实践教学,创新形式,外化于行;善用各种资源,构建“大思政课”融入格局。

一、立足课堂教学,强化融入深度

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思政课要牢牢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其真正入耳、入脑、入心。

1.“配方精良”,有所侧重

高校思政课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要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课,就要把握不同思政课程的特点,制定精良的“配方”。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要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结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要从精神层面讲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应以历史为主线、以时间为线索,以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为融入重点,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伟大精神的历史演变过程、人物故事融入教学,以丰富、生动的细节立体呈现重要历史节点、重大历史事件以及每一种精神之间、具体精神形态和精神谱系之间深层的逻辑关联,使学生深刻领悟精神谱系的精髓要义、内涵特征的同时从中把握历史规律。

2.“精心调制”,讲好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源泉,蕴含着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积淀了血脉赓续的红色力量。这些丰富、鲜活的事迹与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高度契合,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关联性,紧扣学生需求和期待,精心选择、合理呈现精神资源,通过案例教学、情景再现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精准分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教学的重要内容,“精心调制”,深度融入,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3.“多姿多彩”,丰富形式

以学校第二课堂为载体,通过重大仪式、重要纪念日、模范人物专访等多种情景形式,采用线上、线下多种互动模式,全方位、多角度、形象化地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使学生通过活动可以更深刻地感受红色精神、红色力量。例如,“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以邀请地方道德模范、劳动模范等行业领军人物到课堂进行宣讲、访谈,使学生近距离感受英雄人物的精神,感受雷锋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伟大精神在当代的传承与发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可以在“烈士纪念日”等重大纪念日开展主题活动课,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感受近代以来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为了国家繁荣富强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的故事和精神,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

二、依托实践教学,增强融入实效性

1.“学有痕迹”,有效输出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在共同的场域中时时有效地互动与表达,学生积极参与、有效输出,方能呈现高效课堂。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过程中矗立起的一座座精神丰碑,为思政课教学增添了鲜活、丰富的资源,具有鲜明的特质和精神品格,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思政课课堂教学可以根据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内实践活动,如对分课堂讨论、笔记展示等活动,使学生就学习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相关内容的感受及时进行分享,将学习收获的“亮考帮”、笔记等内容上传学习平台,鼓励学生之间对上传内容进行学习、点评,使学生有所感悟、有所体会、有所收获,“学有痕迹”,同时更加深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理解。

2.“演绎经典”,感知感悟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无论是凝聚集体智慧的伟大建党精神,还是以个人命名的孔繁森精神、王杰精神等,其背后都蕴含着无数感人的故事。因此,通过课内红色故事分享、红色经典电影重现、红色家书演绎、经典诵读等活动,采用“探寻伟大精神历史+故事表达+感悟分享+传承革命精神”的方式,构建“学—思—践—悟”融入模式。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可以开展“红色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通过诵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英雄人物的经典文献、演绎红色家书等,沉浸式感受英雄人物的精神,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所蕴含的伟大精神力量,感受英雄人物对真理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执着追求。

3.“追寻红色足迹”,践行践思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各个时期铸就的伟大精神,其留有大量的革命遗迹、革命遗物等红色遗存。思政课要充分运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宝贵的革命遗存,用最鲜活、最宝贵的红色资源,带领学生在红色教育基地进行专题研学,通过真实情境体验红色文化精神实质,体会伟大精神的深厚底蕴和内涵,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为课程注入“红色力量”,使青年人从鲜活的红色故事中汲取精神力量,增强对伟大精神的情感认同,激励青年,淬炼青年,厚植新时代青年的志气、骨气、底气。

三、善用资源,构建“大思政”融入格局

1.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作用

2022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指出“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伟大精神横跨不同历史时期的各个领域,如政治领域的井冈山精神、遵义会议精神,经济领域的特区精神,军事领域的抗美援朝精神,生态文明领域的塞罕坝精神等,这些宝贵的资源可以充分运用到各门专业课的教学中,使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更鲜活,通过思政课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充分提高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思政课的实效性。

2.做好与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衔接

2020年,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指出大中小学“按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立足于思政课的政治属性,对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目标进行一体化设计”。不同学段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特点不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应与中小学的教学内容有效衔接,避免重复融入、重点不突出。以红旗渠精神融入为例,中小学阶段的思政课已经使学生对红旗渠精神形成感性思维和认识,大学思政课要重点讲清楚红旗渠伟大精神的力量来源和理论逻辑,使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所形成的伟大精神的历史逻辑和历史规律。因此,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要遵循“大思政课”的运行逻辑和建设规律,“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推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提升育人实效性。

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有效融入思政课,必将极大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提高思政课育人实效;为青年成长注入强大动力,激励青年在新时代建功立业,不负时代、不负韶华,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作者:许会娟 平顶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本文系2023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加强和改进河南意识形态工作的对策研究”(2023JC06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申久燕  审核 :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