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翼泽:《共产党宣言》中“全球化”思想的新时代启示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4-03-06 09:31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标志性文献,尽管它篇幅不大,但影响深远,问世160多年来经久不衰。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用“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这一命题阐述了各个国家和民族由相对独立封闭转向相互融合联系的整体趋势,即全球化趋势。这一趋势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

  一、《共产党宣言》中“全球化”思想的基本内容

  1.经济全球化是主体趋势。十九世纪的工业革命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引发了资产阶级对海外原材料、劳动力和市场的庞大需求,“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以获取生产原料、廉价劳动力和销售空间以赚取丰厚利润。《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于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加工和消费都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动,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增强,世界市场开始蓬勃发展起来,生产全球化、消费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资产阶级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是驱使其进行全球扩张的主要动因,经济全球化为主要的发展趋势。

  2.政治全球化是发展趋势。《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日甚一日地消灭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它使人口密集起来,使生产资料集中起来,使财产集聚在少数人的手里,由此必然产生的结果就是政治的集中。”资产阶级要求打破政治分散的状态,把世界都纳入资本主义运行轨道上来,为资产阶级在全球市场的自由奔走减少障碍。殖民地国家被迫按照资本主义列强的要求制定符合其利益的政策模式,使得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开始趋同。可见,政治全球化不仅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结果,也具有资产阶级强加自身意志于他国民族的强烈主观色彩。

  3.文化全球化开始显现。全球市场的建立在打破各封闭国家的经济隔阂与政治隔阂之后,也实现了各个国家与民族在文化上的交流与互通。《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一方面,商品本身就带有文化烙印与符号。资产阶级生产的商品在世界市场流转的同时,也把浓缩在内的文化属性传播于世界各地,使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在世界上流行与传播开来。另一方面,世界范围内的人口流动也使得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在全球化中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在全球化背景下,几乎任何文化都将超越国家、民族和地域的界限而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公共财产。

  二、《共产党宣言》中全球化思想的新时代启示

  1.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坚持对外开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经济全球化大势,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里假装视而不见,或像堂吉诃德一样挥舞长矛加以抵制,都违背了历史规律。”开放与合作是历史潮流,互利共赢是人心所向。因此,要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良好活力。此外,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各国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如恃强凌弱、环境污染、跨国犯罪等全球性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解决全球性问题单靠某一个国家是苍白无力的。中国矢志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完善全球治理,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理念,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应对全球性问题给出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防范政治全球化,坚持独立自主,坚定政治自信。政治全球化使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界限变得模糊,各个国家在主权让渡的基础上组成一个个利益共同体。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地参与国际政治经济合作,在国际事务上贡献中国力量、体现中国作为。但是,我们绝对不会以让渡主权牺牲核心利益的代价来同任何国家进行利益交换。历史上的经验教训证明,国家主权如果得不到保障,经济发展、人民幸福就是天方夜谭。因此,坚持独立自主是我国参与全球化过程中的底线,必须牢牢坚守,坚定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早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事业遭受挫折时期“中国崩溃论”便甚嚣尘上,歪曲丑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企图进行“和平演变”也未曾消停。但我们筚路蓝缕、开拓奋进,让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让“中国崩溃论”“社会主义失败论”屡屡崩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实践的检验中证明了其优越性,证明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光明前景。我们有充分理由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自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3.警惕文化全球化,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增强文化自信。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给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输出提供了契机,他们将各种影视作品、商品技术等作为文化传播的符号,向其他国家输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将“民主”“人权”等所谓“普世价值”向全世界宣扬,这也使得我国主流价值观受到一定影响。因此,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尤为重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持续加强理论武装,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文化是一个民族最深沉的根和魂,事关国运兴衰、民族赓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从而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增强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底气。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应对文化全球化、应对多元社会思潮惊涛骇浪冲击下勇立潮头的重要支柱。

  (作者:张翼泽 单位:河南省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