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婧:动态优化股权结构 高质量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中指出,国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关键和难点,旨在通过引入多元资本,优化国企治理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国企活力和市场竞争力。2020至2022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大考完成,国企改革发展取得重大成果,党对国企的全面领导有所加强,国有经济布局得到一定优化和结构调整,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高,推动国资国企领域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折性变化。2023年起,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进入新一轮提速升级的“深耕阶段”,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重组整合成为当前国企改革的重头戏,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深度、广度需继续探索和拓宽,在更深层次破局。
近几年,我省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重大突破,在河南省委和省政府的全力推进下,国企重组整合和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取得优异成效,截止2023年,省管企业资产总额增长115.2%,营业收入增长14.4%,实现利润增长67.8%,上缴税金增长51.5%,在2023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点改革任务地方整体评估情况的通报》中,我省获评A级,并在全国范围内被通报表扬。下一步,我省将继续深入实施新一轮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优化股权结构,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关键步骤,为此,我省必须多措并举,推进优化股权结构建设,实现动态调整,开拓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新局面,实现国企高质量发展。
一、高质量党建引领是首要保障
高质量党建引领国企高质量发展,能够确保企业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推动企业建立科学、规范的治理机制,培养忠诚可靠的企业干部队伍,培育企业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核心价值观,促进企业内部营造廉洁公正的工作环境,确保企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首先,在优化股权结构的过程中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组织建设,持续完善党的领导制度机制,发挥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大力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确保改革和优化股权结构始终与党的领导和国企改革发展方向相统一。同时,持续加强对党员行为的监督,建立符合本企业特色的考核评价机制,面向党员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
其次,党建工作要深度融入国企治理中,在以党建为引领的公司治理下,对股权结构进行符合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动态调整,促进股权结构优化与企业治理水平提升相协调。在关于国企股权结构出现重大变更时,党组织应当在涉及国有资产安全、法人治理结构变动和治理管控体系调整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担负起使命责任。
最后,加强国企党员队伍建设,系统开展党员教育培训活动,在理论学习、业务技能提升、党性修养等方面提高党员素养。提升组织生活质效,丰富开展包括座谈交流、批评与自我批评、志愿活动、道德讲堂等党内生活活动,促进了解,提高党员之间的凝聚力,培养出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骨干队伍,为企业的稳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二、科学引入战略投资者是关键一环
战略投资者的引入可为国企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运营模式,拓展多元化投资,促进国企加快结构调整,增强持续创新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提升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实力和影响力。同时,战略投资者通常拥有行业资源和客户网络,能够帮助国企拓宽业务领域和市场空间,实现战略升级。
首先,完善科学合理的投资者选择机制,建立科学系统的投资者评估体系,包括对投资者背景的深入调查、对投资者资金实力及行业影响力的全面评估、以及对投资者的战略规划和长期发展目标的审视等。在此过程涉及复杂的谈判,需要加强对战略投资者的尽职调查,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宗旨制定高水平的谈判策略,降低合同法律风险。同时,在与潜在的战略投资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时,建立健全的信息披露机制,就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和风险提示等方面进行相互披露,明确双方的利益诉求和合作条件,增加相互了解和信任。在此基础上,国企还要完善法律合同、风险控制、信息披露等各项规章制度,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应对计划,为战略投资者的顺利引入和后续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确保战略投资者与企业产业链的匹配度,国企要明确自身在产业链中的定位,选择具有行业经验和资源优势的战略投资者,在市场、资金、管理经验、技术支持等方面实现资源互补,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保障发挥协同效应。与优质的投资者共同制定发展战略和目标,共同承担产业链发展中的风险,共同应对市场波动和行业挑战,共同推进技术创新,推动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和优化。
最后,国企应当加强与投资者的合作交流,在经营成果、发展规划、管理模式等方面加强沟通,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常态化技术交流和培训,鼓励分享技术成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公关和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推广技术标准化,促进国企在创新引领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三、弹性优化员工持股是重要视角
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增加员工持股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企业的稳定性。通过弹性设置员工股票或员工期权,不仅激励员工积极参与企业发展,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心,还能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效率,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首先,弹性优化员工持股需要结合市场环境、公司战略和股东利益等多方面因素,严格按照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和国企改革深化新要求,科学合理的完善员工持股方案,进一步规范员工持股管理,比如员工持股对象、比例、方式、条件和审批等方面。同时,依据我省省情和企业特性,制定或修改相关规章制度,规范股权交易和公司治理行为,并加强对关联方的监管,防止潜在的违规和风险问题。
其次,推进员工持股计划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员工对员工持股计划的认识。通过公司内部通讯、企业微信、钉钉等各种渠道,面向全体员工发布员工持股计划的相关信息,包括认定要求、成功案例、政策解读、参与方式等,让员工充分了解员工持股计划的意义和内容,增强员工对企业发展的认同感。针对符合持股条件的员工资金困难问题,创新持股方式,灵活优化资金融通方式,切实保障员工权益,使得符合持股条件的员工有机会参与到员工持股计划中来。
最后,动态化调整股权激励政策,在确保股权激励政策合规性的基础上,结合员工的反馈意见、市场竞争情况、公司绩效等方面内容,灵活地调整股权激励计划的条件和标准。通过政策倡导和示范引领,推动国企开展多元化的股权激励改革试点,根据员工需求和市场趋势,创新引入新的股权激励元素,如期权激励、限制性股票单位等,以提高员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国企应依据科学的调查、研究和实践经验,不断优化员工持股的解锁机制、分红政策等细节问题,引导员工的积极性和归属感,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国企,提高国企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四、数字化动态监管是强力守护
高效、透明的监管机制能够确保混改过程中的各项规定和政策落实到位。对国企混改进行数字化动态监管,需要整合各方资源,运用先进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科学的监管体系,以实现更加精准、高效的监管目标,推动国企改革向纵深发展。
首先,各级政府应制定明晰的监管框架,明确监管目标、责任主体和执行标准,以及针对不同阶段和领域的监管计划和措施。同时,加快整合数字化监管平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监管效率,比如通过建立全省信息共享的电子监管平台,整合企业各项数据,包括但不限于股东信息、股权变动信息、经营数据、人事信息等,以实现全面监控和分析,通过数据的挖掘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分析,监管部门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和风险信号,实现对国企混改进程的实时追踪和评估。同时,政府和国企应当不断完善内部监督体系,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和问责机制,确保国有资产得到有效管理和安全保护。
其次,面向我省全部国企,分类建立适用的数字化风险评估模型,在保障各项经济数据真实的前提下,根据国企的相关历史经营数据、股权结构变更数据和实时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测试,进而对国企的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和预警。各监管部门也可以利用模型测算结果,对我省不同国企进行分类管理,并采取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做到“监”和“管”两手抓,引导企业解决问题,守护合规的市场环境,推进企业健康经营和社会责任的履行。
最后,进一步完善国企内部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建立健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加强数据平台和数据标准规范化管理,优化企业内部各项业务流程数字处理,如股东关联、股权结构变动趋势等,推动业务流程再造,强化数字信息安全管理,对股权台账等进行信息保护和风险防范,推动国企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
【作者:王婧 单位: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本文系 2023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专题项目“双循环背景下河南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研究”(编号:2023ZT03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