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龙文化 提升国家软实力

来源:开封日报
时间:2024-03-20 09:43

  “龙”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象征,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文化烙印。新时代,我们大力弘扬中华龙文化,既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题中之义,也是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应有之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龙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和独特精神标识,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龙”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象征,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文化烙印。新时代,我们要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切实增强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不断实现中华龙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既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题中之义,也是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应有之举。

  发掘龙文化精神价值,坚定文化自信自强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龙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弘扬中华龙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需要深入挖掘龙文化的精神价值,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从而积极寻求全人类的文化共识,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河南的龙文化历史悠久,在中原大地,对文化精神价值的挖掘实践也在持续推进。今年1月27日,“寻迹中国龙——洛阳出土龙文物特展”在洛阳博物馆拉开帷幕,借当地出土的30余件龙元素文物,讲述洛阳地区龙文化的起源、发展以及多元兼容的文化特色。以博物展陈述说龙文化内涵,有效推进了文化自信自强。

  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密码。在神话中,“龙”威武刚健、神通广大,能够呼风唤雨、无坚不摧。在现实中,“龙”寓意刚健、强大、威武、文明,映射着龙马精神、龙凤呈祥、望子成龙等诸多美好追求。在哲学意义上,中华龙文化强调团结和合的价值观念,启示人们齐心协力、共同奋斗,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华龙文化还体现了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创新龙文化传播路径,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有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才能达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目标,不负新的文化使命。

  创新中华龙文化传播路径,我们要推进中华龙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换,将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数字化,转换为文字、影像、音频、视频等便于传播的数字资源,建设数据资源的共享、互联、融合、整合的中华龙文化数据库,从而扩大资源传播面和受众覆盖面;要发挥主流媒体的主导和优势作用,尽快建成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着力打造具有强大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的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建设中华龙文化国际传播的新高地。

  培育优质龙文化产品,打造中华龙文化品牌

  作为文化的物质与非物质表现,文化产品是传承与展示文化内涵的关键媒介。优质的龙文化产品不仅是历史的承载者,能够展现其艺术魅力,更是当代时尚与创意的融合者,能够赋予龙文化新的生命力。因此,加快培育优质龙文化产品,持续打造中华龙文化品牌,是激发中华龙文化生机活力、提升其全球影响力的必然要求。

  文艺工作者要坚持守正创新、推陈出新,讲好“第二个结合”故事,宣传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河南天然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其中,龙文化独具魅力,作为河南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自农耕文明时期的氏族图腾起传承至今。河南将舞龙、剪纸龙、钧瓷、汝瓷等不断同新时代龙文化内涵结合起来,与时俱进,创作龙纹刺绣、龙纹文创,这些文化产品既有传统风韵,又见时代特色,深受广大人民喜爱,成为中原文化品牌的一部分。

  结合河南省传承弘扬龙文化、培育文化品牌的具体实践,可以总结出如下经验:第一,我们要坚持以中华龙文化作为塑造品牌核心价值的活力源泉,围绕中华龙文化形成特色精神标识,让产品有质量更有力量;第二,我们要将龙文化与高品质、高科技相结合,让产品有力度更有温度,构筑起中华龙文化品牌的核心竞争力,让中华龙文化品牌兼具中国特色和世界意义;第三,我们要坚持把握大势、区分对象、精准施策,紧扣品牌核心价值,深度谋划品牌架构,持之以恒对品牌建设进行分区、分众、分阶段谋篇布局;第四,我们要适应文化的多样性发展需求,打造系列龙文化产品,将富有时代意蕴的中华龙文化推向国际舞台,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跃动千年,龙腾万里。新征程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我们要自觉自主自信发出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阐释中国道路,弘扬中华龙文化正是一条有效路径。

  (作者分别系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研究员、河南省传播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

  (原载于2024年3月16日《开封日报》3版)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