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㉙ | 武军威: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十个导向”
编者按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10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大河网学术中原开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专栏,紧紧围绕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思想,持续加强学习、研究、阐释。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文化理论,为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感悟思想伟力,担负好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理论导向 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原则、实现什么目标等根本问题,体现了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辩证统一,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为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达到了新的高度。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实践充分证明,习近平文化思想契合时代要求、社会发展需要、人民群众期待,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展现出强大伟力,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制度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深厚的文化情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强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制定《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等法规制度。强调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式写入宪法,出台《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性政策文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必须强化法治思维,加强制度保障,更加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根本性地位,更加凸显制度建设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保障性作用。
文化领导权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旗帜鲜明坚持和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掀开崭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七个着力”的重要要求,其中,“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起着统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强调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根本保证;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根本保证;守正创新“守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必须牢牢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不动摇,把我们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履行好新的文化使命的根本保证和强大力量。
以人民为中心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强调要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牢记社会责任,不断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等,深刻阐述了文化为什么人的问题,充分展现了深厚的人民情怀,充分彰显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紧紧围绕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的目标,深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文化主体性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创造性提出“文化主体性”这一重大论断,强调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有了文化主体性,就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中国共产党就有了引领时代的强大文化力量,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就有了国家认同的坚实文化基础,中华文明就有了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明文化特性。巩固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文化建设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一个重大命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必须持续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塑造新的文化生命体,在坚定文化自信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两个结合”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并系统阐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强调“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等。这一重要思想深刻揭示理论创新和文化繁荣的必由之路,推动马克思主义以真理之光激活中华文明的基因,指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深刻理解和把握“两个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更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实践导向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思想理念层面的认识论,又有实践操作方面的方法论;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科学回答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擘画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发展蓝图和目标路径。“十四个强调”“九个坚持”“七个着力”等重要论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文化发展原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发展道路,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立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发展方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文化发展取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文化发展方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发展最终目的等,全面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思路举措,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必须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坚持守正创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价值观导向 核心价值观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要把全社会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必须有一套与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相适应、并能形成广泛社会共识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内在的先进性、精神的内聚性,决定了其在我国文化建设中居于主导和引领地位。新时代广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社会主旋律日益高昂、正能量氛围日益浓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使之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团结奋斗的磅礴伟力。
主流舆论导向 掌握信息化条件下舆论主导权是巩固壮大主流思想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把握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推动打造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体系,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极大提升。从阐释中国道路、构建中国理论,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再到分享中国经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国际形象“自塑”能力显著增强,国际话语权显著提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必须深刻把握信息化条件下舆论传播规律,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把我们的制度优势、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真实、立体、全面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人类文明形态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开辟的是人类迈向现代化的新道路,开创的是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华民族始终秉持天下一家、仁爱正义的原则,注重“天下一统”,向往“天下大同”。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自己的远大理想,担起为人类谋进步的历史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坚持胸怀天下,“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同各国人民一道,为实现人类的美好理想而不懈努力”,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根本上解决“人类文明向何处去”的问题,是走向“真正的共同体”的必经之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武军威 单位: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