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背景下新疆与中原的交流融合发展系列谈②|王喜成:“丝路”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4-04-01 09:29

  编者按:“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西域、南洋等周边国家和地区,以及北非、欧洲之间的贸易交通商路,是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重要通道,对当时社会发展和历史演进都产生了重大作用及影响。有鉴于此,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国际上提出新的历史时期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响应和大力支持。10年来,这项倡议已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新时代我国打造全方位开放格局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举措,同时也为推动国内东中西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这条道路的开辟与畅通,也使得古代中原和边疆地区的联系大大增强,各种交流交融日益频繁,因而它是一条连接历史与现实、民族与国家、边疆与内地、发展与进步的无可比拟的重要纽带。大河网学术中原推出的本组系列谈,分别从历史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及演进、“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和影响、新疆在丝绸之路上的独特地位与作用、“丝路”桥梁下中原地区与新疆的密切关系等4个方面进行探讨,敬请关注!

  “丝绸之路”以其独特的作用,2000多年来为沟通东西方文明,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丝绸之路”已成为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代名词。在这条路上,东西方的使节、商队、游客、学者、工匠的川流不息,沿途各国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

  一、商品交流

  “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是商品贸易。在当时汉朝派往西域各国的使者中,大的团队有数百人,少者也有百余人,每年多的时候派使团十几个,少的也有五六个。使者们携带大批丝绸物品出境,回来时则从西域带回各种珍奇物品。在当时的商贸活动中,商人们从中国主要是运出丝绸、瓷器、茶叶,其他还有铁器、金器、银器、镜子等,深受西域各地欢迎,使得中亚、西亚和北非、欧洲等各国元首及贵族曾一度以穿着用腓尼基红染过的中国丝绸而洋洋自得。据文献记载,罗马帝国凯撒大帝和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都喜欢穿中国丝绸。当时罗马人狂热迷恋从阿萨息斯王朝、贵霜帝国和阿克苏姆帝国商人手中转手得到的中国丝绸,以致古罗马市场上丝绸的价格曾达到每磅约12两黄金的天价。同时,西域的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波菜、黄瓜、石榴等也传到中国,大大丰富了东方人的饮食品种;欧洲、西亚等地的天文历法、建筑工艺、制糖法、酿酒术等技艺也输入东方,推动了中国等沿途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力水平提高。据文献记载,唐代时中国一些富人大量拥有从外奴、艺人、歌舞伎到家畜、野兽,从皮毛植物、香料、颜料到金银珠宝矿石金属,从器具牙角到武器书籍乐器等等,而外来的工艺、宗教、风俗等也随商进入、不胜枚举。由此可见东西方商品交流的盛况。

  二、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的开辟,还带来了文化的广泛交流。一是造纸术西传。中国在汉代时发明了造纸术,公元7世纪时,中国纸已经在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第二大城)广为使用,唐朝的造纸工匠使这里成为中国境外的造纸中心。8世纪末,大食(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办起了造纸厂,由中国技师作指导。此后,造纸厂又相继出现在也门、大马士革等阿拉伯城市。9世纪末,中国造纸术传入埃及。12世纪,造纸术从北非传到西班牙、法国。14世纪末,德国纽伦堡建造起第一家造纸厂。二是印刷术西传。雕版印刷术发明于中国唐代,现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书是大英博物馆馆藏的中国唐代印制的《金刚般若婆罗密经》。到宋元时,雕版印刷技术通过蒙古人西征或其他契机传到了中亚、西亚,进而传到北非与欧洲。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又由欧洲传教士和使节从蒙古帝国的都城带回到欧洲。1450年,欧洲人古腾堡利用印刷术印出了第一部《圣经》。1466年,第一个印刷厂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出现,继而印刷术很传遍了整个欧洲。印刷术的出现,改变了欧洲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便利了文化传播,对西方的文化和科技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三是人员往来。“丝绸之路”开辟后,中国汉代除张骞、班超、甘英等出使西域外,到隋唐以后随着中国影响的日益扩大,世界各地的文化科技人员、官员,甚至太子、国王等,都通过各条丝路来到中国,有的还长期驻留。如东汉时有安息国太子安世高;唐朝时有来自日本、高丽、新罗的大量遣唐使和留学生,如日本的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新罗的文学泰斗崔致远等,日本的遣唐使一批又一批;元朝时有阿拉伯政治家赛典赤·赡思丁、天文学家札马鲁丁、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明朝时有苏禄国王巴都葛叭答喇;清朝时有英国勋爵马戛尔尼等,来到中国。明朝时,中国的郑和也是沿着海上丝路下西洋的。

  三、宗教交流

  公元前1世纪末叶,佛教从印度、于阗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北的“丝绸之路”先后传到西域各国,后来传到中国内地,并传到朝鲜半岛、日本与其他亚洲国家。同时,西方的拜火教、摩尼教和景教也随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拜火教(又名祆教)是流行于古代波斯(今伊朗)及中亚等地的宗教,隋唐时传入中国,在中原地区比较兴盛,当时这里有许多“祆祠”以备“胡商祈福”。景教是罗马帝国叙利亚基督教派的一个分支,唐初在长安兴建寺庙,先后称“波斯寺”、“罗马寺”、“大秦寺”,由于在安史之乱中景教徒协助郭子仪平乱,被赐紫衣袈裟,从此在中原地区发展了200多年,它与祆教、摩尼教并称为唐代“三夷教”。通过“丝绸之路”,南亚、东亚、东南亚、欧洲的僧人、传教士等也纷纷来到中国。如东汉时期有天竺国高僧迦叶摩腾与竺法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有天竺国僧人昙无谶、香至国王子菩提达摩、优禅尼国圣僧真谛;唐朝时期有景教传教士阿罗本,萨珊国王子卑路斯与泥涅师;宋朝时期有日本茶禅之始来客荣西、禅学中兴者圆尔辩圆;明朝时期有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佛朗机传教士曾德昭;清朝时期有德国传教士汤若望、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葡萄牙神父徐日升、英国传教士马礼逊、杜嘉德、戴德生、美国传教士罗孝全等。中国也有很多僧人沿“丝绸之路”弘扬佛法,如晋朝时有法显,北魏时有宋云,唐朝时有玄奘等西行取经,唐朝时王玄策还3次送袈裟出使印度,鉴真6次东渡日本等。到元朝以后,北方陆上“丝绸之路”更是主要转向了宗教文化交流。

  四、科技交流

  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冶铁和打井技术西传。中国在商代就已使用陨铁制造兵器,春秋时开始人工冶铁。汉代中国出现了低硅灰口铁等冶铁新工艺、新技术,中国的铁制品沿着“丝绸之路”传入西方。在汉匈战争中逃亡到西域地区的士卒曾将铸铁技术传给大宛和安息的工匠。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费尔干纳人从中国学到了铸铁技术。在“丝绸之路”的中外贸易中,钢铁成为受西域欢迎的商品,安息人曾努力获取中国的钢铁兵器,后来渐渐流入罗马帝国。打井技术是我国新疆地区在开凿坎儿井时发明的,后来将这一技术传入中亚。二是火药西传。中国唐朝时发明了火药并用于军事。唐朝末期出现了火炮、火箭。宋朝时火器普遍用于战争。蒙古人从与宋、金作战中学会了制造火药、火器的方法。阿拉伯人从与蒙古人的作战中学会了制造火器的技术。欧洲人大约于13世纪后期从阿拉伯人书籍中获得了火药的知识,到14世纪前期,又从对阿拉伯国家的战争中学会了制造火药、使用火器的方法。火器的使用在欧洲具有开创性意义,恩格斯曾经指出:“在14世纪初,火药从阿拉伯人那里传入西欧,它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变革,这是每一个小学生都知道的。”“火器一开始就是城市和以城市为依靠的新兴君主政体反对封建贵族的武器。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贵族城堡的石墙抵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枪弹射穿了骑士的盔甲,贵族的统治跟身披铠甲的贵族骑兵队同归于尽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的精锐的火炮在欧洲的工厂中制造出来,装备着威力强大的舰队,扬帆出航,去征服新的殖民地……。”三是指南针西传。战国时中国已制成了具有指示南北特性的“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发明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南宋时传到阿拉伯国家,13世纪初传入欧洲,为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马克思对包括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在内的科学技术曾高度评价说:“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制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

  五、促使了世界地理大发现

  元代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从印度沿南方“丝绸之路”来到中国游历并生活了17年,回国后他撰写的《马可·波罗游记》刊行后风行欧洲,使东方成为许多欧洲人向往的国度,并且非常痴迷。然而很久以来,欧洲与中国、印度等的贸易,一直是通过阿拉伯人作为中介的,但整个欧洲与阿拉伯人的贸易又几乎都掌握在意大利商人手里。所以西欧各国的君主及商人们都急切希望打破意大利和阿拉伯人的垄断,自己前往印度、中国和香料群岛等地,直接与当地人进行交易。然而,当时阿拉伯人的奥斯曼帝国控制着中亚、西亚地区,掌握着东西方文明的陆上交通线,欧洲国家无可奈何。这时,“地圆说”风行欧洲,尤其是中国的指南针技术在欧洲航海中的应用,使得欧洲航海家决定通过大海航行探索到东方的路线。1487年,迪亚士率领葡萄牙船队航行到达非洲南端,绕过好望角航行印度洋;1497年,达迦马率船队沿迪亚士航线继续向前,于1498年到印度西南部,打破了阿拉伯人的控制。与此同时,西班牙统治者也极力从事海外扩张。当时,航海家哥伦布认为从欧洲一直西航就可以通过大西洋到达印度和中国。1492年,他携带着西班牙国王和王后致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船队从帕洛斯港出发,经加那利群岛后向西航行,先后到达巴哈马群岛和古巴、海地等岛。后来哥伦布又先后进行了3次航行,发现了一系列岛屿和美洲大陆,但他始终误认为这就是东方的印度和中国。继哥伦布之后,意大利探险家亚美利哥·韦斯普奇又接着来到美洲,这才认识到这里是一个新大陆——美洲大陆。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船队从西班牙桑卢卡尔港出发,到美洲东海岸以后沿海南下,在南美大陆和火地岛之间进入太平洋,1521年到达菲律宾,后来在与土著人的冲突中麦哲伦丧生。第二年,他的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这就是著名的世界大航海和地理大发现,这次大航海和大发现后来对世界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作者为郑州工商学院特聘教授)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