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研究(1921—1949)》③:现实观照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4-04-16 09:21

  2024年2月21日,新华社受权发布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条例》在修订过程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鲜明的自我革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巡视利剑磨得更光更亮,勇于亮剑,始终做到利剑高悬、震慑常在。”这次修订《条例》本身就是一次“磨剑”,是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重要举措。要深刻理解巡视工作的内涵与重要性,就需要从源头、变革、调整、完善等角度对巡视制度做历史梳理。胡云生同志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研究(1921—1949)》不仅填补了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研究的空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理论价值,还深入探究了巡视制度的历史经验和当代借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现实观照

  研究历史不仅是为了知晓过往的历史事实和制度演变,还要以史学研究所得作为走好当下道路的基础,知往鉴今,深植现实关怀。作者在后记中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巡视制度的发展,验证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科学实践、伟大成功。学思悟践,我认为工作、思考愈深入,精神世界愈需要高品位的熏陶,从历史、从现实得到启迪。”为学严谨而注重经世,为人温厚而心怀家国,深厚的史学根柢加上十年巡视工作的丰富实践经验,使得作者在研究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时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

  (1)坚定制度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制度,巡视制度亦为其中之一。通过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巡视制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巡视制度产生、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核心精神价值、调整完善机制、运行设计与实践路径等许多方面的内容,上述内容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历史的了解,更为重要的是引导我们思考巡视制度所具有的制度优势,从而坚定我们对巡视制度的自信。

  中国共产党在早期革命时期由于理论思想不成熟、斗争经验不足等原因,不断受到“左”、右倾错误思想的影响,加之严峻的革命斗争形势,党不得不在隐蔽状态下开展工作,导致党内思想不能统一,党的方针、政策不仅不能及时传达到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还无法根据各地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方针和政策。巡视制度的核心使命之一就是将中央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传达贯彻到下级党组织,并时刻指导和检查下级党组织执行情况”,同时通过深入被巡视党组织调查研究,及时反馈政策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和偏差,帮助中央形成科学的决策。所以,“从形成逻辑与实际运作看,中共巡视制度的原则性、纪律性与统一性是其核心与灵魂”。

  当今世界,西方敌对势力从未放缓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从未放弃扰乱社会主义秩序、颠覆社会主义政权的图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如何更好地上传下达、贯彻党的政策和意志,统一思想就成为首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为什么我们党如此强调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根本目的就是要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把全党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精神上来,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决贯彻下去。”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巡视制度就会发现,巡视制度具有非常明确、坚实的制度优势,对维护党中央权威和统一领导、促进党内团结、实现党的全面领导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相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助于我们在新时期深化对“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更好地担负起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重大政治责任。

  (2)不断自我革命

  中共巡视制度早期的任务主要是发展、壮大党组织,传播革命思想,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大革命失败后,在党的领导下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等13个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各级苏维埃政权。“巡视制度在苏区的运用发挥,展现的是党内上下级的内部监督和苏维埃政府上级对下级的行政监督,换言之,即为党风和政风的监督检查。”随着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成为执政党,从局部范围执政到全国执政,官僚主义、享乐主义、滥用职权等腐败和不正之风的问题也逐渐突显,巡视制度的另一个核心使命逐渐出现:强化党风廉政建设。

  1931年的《中央巡视条例》就明确强调“要与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做最残酷的斗争,具体地揭发一切实际工作的机会主义和两面派”,甚至在1933年《红色中华报》上公开发表巡视员针对福建苏区存在的官僚主义和腐化问题所作的报告,号召发动工农群众把贪污腐化的官员赶出苏维埃。其后,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在改革开放的经济化浪潮中,巡视制度一直都发挥着纠正不正之风、解决蜕变腐败的作用。可以说,巡视制度解决了“上级监督不到,下级监督不了,同级不敢监督”的问题,有效破解了自我监督的难题,成为维护党的纪律、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手段。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将“坚持自我革命”列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大经验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巡视制度就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的重要体现,是“窑洞之问”的答案“让人民来监督政府”之外的另一个重要答案。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研究巡视制度中的有益经验可以帮助我们党净化政治生态,跳出历史周期率,在自我革命的淬炼锻造中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3)推进深化改革

  巡视工作是一把利剑,利剑本身不是目的,党需要用这把利剑统一思想、震慑贪腐,还需要以之破除制约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种种问题和障碍。1931年《中央巡视条例》规定巡视员“要免除走马看花只凭审阅文件的工作方式”“要废除以耳代目的方法”,要“深入下层,深入支部”,“尽可能的多写文章和通讯,供给中央党报,以便将各种实际经验汇集起来,供各地参考和讨论”。毛泽东作为中央巡视员,在大量巡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了《才溪乡调查》《寻乌调查》《兴国调查》等一系列调查报告,为中央农村工作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不管是巡视制度的运行设计还是中央巡视员的实践进路,都强调深入基层考察、报告巡视情况、调整改革政策的重要意义。202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强调“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研究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中“深入基层考察”“报告巡视情况”等实践经验,可以帮助我们牢记巡视工作的使命,在新时期的巡视中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以目标导向指引调研方向,以问题导向落实真调实研,深入调查发现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问题,发掘有益的经验和做法并推动形成示范引领效应。

  (4)厚植群众基础

  巡视制度是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手段,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路径起点中就内嵌了马列主义政党学说中的群众路线思想。《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研究(1921—1949)》专列一章“群众路线:巡视动员与中共革命”,重点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如何在巡视工作中践行群众路线。对民主革命时期巡视工作中“群众路线”的理解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动员革命,整合社会革命资源。党的巡视工作以政治动员为基础,通过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和革命运动。二是面向群众,赢得群众信任。巡视坚持群众标准和群众方法,通过深入群众、贴近群众,了解群众的情绪和困难,不断取得群众信任,密切党群关系。中国共产党通过在巡视工作中依靠发动群众、实践群众路线,赢得了群众信任、巩固了群众基础,并最终走向革命胜利。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新时期党的巡视工作要继承发扬“坚持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坚持巡视监督和群众监督两条主线并行,通过巡视发现、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党的执政基础的突出问题,让巡视成为“中央了解社情民意的‘直通车’、反映群众安危冷暖的‘晴雨表’”。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深刻理解“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历史内涵和思想内涵,确立巡视工作的正确价值导向;二是创新巡视方法,畅通、拓宽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真正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工作方法;三是重视巡视效果,督促被巡视党组织履职尽责,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要之,巡视工作既是我们党发动革命、统一思想、整顿组织、厚植群众基础的有效方法,也是我们党“从研究的小团体到群众的政党”再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流砥柱、一步步走向成熟与成功的方式。《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1921—1949)》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巡视制度的历史演变、理论设计、实践经验和当代借鉴,不仅是一部理论研究的专著,也是一部政策研究的参考书,对于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治理体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翔 单位:河南工程学院)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