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茜:推动中原文化“走出去”,探索“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新模式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10年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外人文交流,将其确立为党和国家对外交往的重要战略,人文交流、战略互信和经贸合作已成为中国对外关系发展的三大支柱,是推动双边和多边关系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此期间,我国先后与八个国家建立起了副总理级人文交流机制,涵盖了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广电、旅游等多个领域。未来应积极推动中原文化“走出去”,不断探索“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新模式,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贡献河南的智慧与力量。
一、深入挖掘中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中原文化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中原文化以河南为核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自古以来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国民众。
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河南是夏、商、周时期中国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中心,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是中国古都数量最多最密集的省区,中国的八大古都河南占其四,分别为洛阳、开封、安阳、郑州。河南省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众多的古代建筑、文化遗址、博物馆等,如少林寺、龙门石窟、大相国寺等。这些遗存承载着中原文化的演变历程,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位,不仅丰富了中原文化的内涵,而且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信息和文化资源,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原文化的发展脉络和演变。
卓越的历史文化名人 河南孕育了众多历史名人,如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商鞅、张良、张衡、杜甫、吴道子、岳飞等。这些杰出人物在哲学、文学、军事、科技等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塑造了中原文化的独特性。如,老子与庄子的哲学思想鼓励人们追求和平、合作、生态平衡等共同价值观,墨子的兼爱和非攻等思想强调人类应该相互友善、互相帮助,反对战争和暴力,杜甫的文学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得到了广泛传播,推动了文学交流和文化传承。他们的思想和成就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化,也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提供了智慧和灵感,促进了跨文化交流与合作。
丰硕的文化科技成果 河南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主要发源地,指南针、造纸术、火药等均起源于此。中原地区是汉字文化的发源地和重要发展地。从仓颉在河南创造汉字,安阳发现的甲骨文,到李斯制定小篆字体和许慎编写《说文解字》,再到王永民发明五笔字型输入法,中原地区在汉字的演变和传承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汉字的传播和学习有助于促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教育和学术领域的交流,此外,中医药文化起源于中原,中医药巨著诞生于中原,河南更是“少林武术”“太极拳”的发祥地。
二、国际人文交流与合作硕果累累
习近平主席指出,要积极架设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桥梁,深入开展教育、科学、文化、体育、旅游、卫生、考古等各领域人文合作,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格局。目前,“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取得的主要成就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人文交流平台逐步完善 目前,国际人文交流的平台主要为以下四种:一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是各方共商共建“一带一路”、共享互利合作成果的重要国际合作平台;二是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各类人文活动,是推进人文交流的重要载体,如丝绸之路国际文化论坛、国际学术研讨会、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艺术节等;三是“一带一路”品牌项目,此类项目发挥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如“一带一路”艺术创作扶持计划、“丝路文化之旅”、“丝路文化使者”等;四是“一带一路”框架下建立的各类联盟,带动了成员间、不同地方和不同群体的参与交流,如“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一带一路”国际商会协作联盟、“一带一路”国际交通联盟等。
科教文卫合作不断深化科技方面,河南深度参与国家“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23年10月,第三届“中国·河南开放创新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一带一路’农业科技合作专场”在郑州成功举办,除此之外,河南在交通、物流、农业、能源等领域与“一带一路”共建伙伴开展了广泛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已与20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共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个、联合实验室26家,科技创新合作已成为河南与“一带一路”共建伙伴合作的新亮点。教育方面,河南省不断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在涉外办学、双向留学、国际中文教育、中外人文交流等方面深化合作。目前,河南省已在马来西亚、泰国、蒙古、赞比亚、南非和尼泊尔等国开设境外办学机构9所,“大禹学院”“仲景学院 ”品牌是河南省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具有影响力的办学品牌。文旅方面,河南已与51个国家缔结了125对友城关系,友城数量稳居中部地区前列。河南主办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世界大河文明论坛、世界古都论坛暨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青年论坛等,为共建国家搭建共同发展的平台。同时,河南积极承办文化和旅游部“欢乐春节”“茶和天下”“游学中国”等系列活动,极大提升河南文化旅游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目前,“非洲国家武术学员培训班”与“全球少林考功大赛”每年吸引近100个国家的选手参加,太极拳习练者超过4亿人。卫生方面,河南省在赞比亚、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等国援建的中国中医中心、中国创伤治疗中心、中国妇幼健康中心等7个中心,累计诊治受援国群众700多万人次,广受当地百姓赞誉。
三、探索中原文化“走出去”新模式
探索中原文化“走出去”的新模式,是河南省全面融入“一带一路”的现实需要,有助于推动河南省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展更广泛的文化交流和合作。
以文旅融合发展为契机,讲好中原故事 一是以“郑州、开封、洛阳、安阳”四大古都为重点,充分挖掘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内涵,通过主题旅游线路设置,节庆活动开展、文旅体验创新等方式从产品供给、传播载体等进行全面转型,带动古都面貌、文旅业态焕发新生机,为中原文化的传播打下坚实基础。二是依托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登封“天地之中”,以及“大运河”“丝绸之路”五大世界文化遗产,建设国际化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发挥中原文化的历史价值与社会价值。三是充分利用中原独特的根亲文化、姓氏文化等资源优势,依托“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文化交流平台,吸引有影响力的华人、华侨积极参与传播中原文化。四是充分利用文旅融合发展的平台,将景区和文物等不可“常变常新”的硬件资源和不可转移的“预卖性”产品,通过网络体验、虚拟伴游、节庆活动及以音乐、汉服为代表的“国潮”文化活动等,为“一带一路”发展讲好中原故事,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
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抓手,塑造中原文化形象 文化创意产业是中原文化走向国际舞台的有力工具。一是通过国际文化创意产业的合作项目,将中原文化的元素融入国际艺术、设计、娱乐等领域,推动跨国合作的电影、电视剧项目,将中原文化的故事和价值观融入国际影视作品,从而扩大中原文化的影响力。二是通过动画、游戏、短视频和虚拟现实等新兴媒体,打造具有中原文化内涵的IP并投放到国际文化交流平台,扩大中原文化的传播度。三是重视融入中原文化的设计和时尚。依托中原文化的传统纹样、服装和工艺与国际设计师合作,创造更多、更独特的时尚产品。文化创意产业合作不仅能够赋予中原文化更大的国际影响力,同时可以创造就业机会,推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间的经济合作。
以数字化为载体,促进中原文化国际交流一是创建数字博物馆。通过数字博物馆,将馆藏文物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呈现在互联网上,借助高质量的虚拟游览,让更多的中原文化爱好者可以随时随地欣赏珍贵文物,学习中原文化。二是虚拟文化体验。通过虚拟体验增进受众对中原文化的认知。如《洛神水赋》《龙门金刚》等,虚拟现实技术提供的互动性体验,实现了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交汇与融合,拉近了中原文化与受众的距离,形成良性、有机流转。三是举办数字艺术展览。通过数字艺术展,促进中原文化的艺术家与国际艺术家的合作。数字艺术作品,借助互联网平台突破地域限制,让“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民众领略中原文化的魅力,吸引更多海外受众关注中原文化,促进文化的国际交流。
以中医药优势为品牌,实现中原文化深度交流一是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信息化建设。河南是中医药学的主要发祥地,更是有影响力的中医药大省。通过建立中医药对外交流信息数据库,将中医药的科技成果、中医名家诊疗案例、中医诊疗技术等通过网络进行宣传推广,既能提升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又有助于形成中医药品牌优势。二是通过“岐黄工程”、“仲景人才工程”、杏林计划等,着力培养一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的优秀人才,构建以张仲景文化为核心,涵盖洛阳正骨文化、怀药文化等富有历史底蕴和地域特征的中医药文化体系,塑造中医药品牌影响力。三是通过在国外开办“仲景学院”,实施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河南)建设等项目,推动中医药“走出去”,促进与共建国家在中医药方面的深度交流与合作。
以国际教育交流为依托,促进中原文化持续传播 教育交流与合作在人文交流方面发挥着基础性、广泛性和持久性等作用,是培养未来文化使者和友好大使的重要途径。一是开展教育合作项目。鼓励河南高校加入“一带一路”标准化教育与研究大学联盟、丝绸之路经济带大学联盟,推动中外高校开设联合办学,打造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促进中原文化的双向传播。二是实行青年志愿者计划。通过青年志愿者计划,鼓励国际青年志愿者来到中原地区,学习中原文化,参与中原文化交流活动。青年交流项目有助于将中原文化传递给“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年轻一代,促进中原文化的持续传播。三是实施“中文+职业技能”项目。依托“鲁班工坊”“大禹学院”“孔子学院”等境外办学品牌,支持中医、武术、农业等特色专业赴“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展合作办学或设立海外分校。推动职业教育与国际中文教育深度融合发展,为共建国培养或输送更多懂中文、精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中原文化的持续传播贡献力量。
“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是国与国、民与民之间增进了解、建立互信的重要桥梁,是促进中外关系发展的不竭动力。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努力,为中原文化“走出去”打下坚实基础,有助于展现中原文化的魅力,促进中原文化更广泛地传播,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间的友好合作贡献力量。
(作者:张茜 单位:河南省社科院 )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