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玉:面向民族复兴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旨归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4-04-24 09:28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民族工作领域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所形成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马克思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全党上下以民族工作的现代化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实践方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这一共同体理念是对中华民族在形成发展进程中,各民族唇齿相依、团结友爱、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共荣共助关系的生动提炼,是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更是当前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内生动力。在实践层面,做好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学理建构、精神共筑、交融互通、文化宣传四个方面深入推进。

  一、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在自主构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框架下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要打破长久以来以西方民族理论和话语体系为圭臬的境况,真正融入中国文化和中国话语。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应立足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而漫长的历史,在中国的民族学、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多元学科交叉的视野下建立,真正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遵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道理、学理、哲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要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统领。在理论人才队伍建设上,要鼓励和培养一批有着良好政治素养的年轻学者深耕和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的研究,推动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的形成;在理论宣传教育上,各地要加快推进统编教材《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进高校思政课,要有序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以一种更加生动有感的方式进中小学课堂,让青少年从人生的第一步就种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

  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宏大叙事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因为“中华文化是各族文化的集大成”,文明是文化的最高凝结,中华文明所具有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突出特征,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共同铸就的,可以说各族优秀文化百川汇流形成了中华文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族进程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取向为文化内核,要承载中华优秀文化的时代精华,要体现各民族人民团结奋进、凝聚一体的民族精神,进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坚实的精神支撑和思想基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一个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要以“有形、有感、有效”的原则推进展开。“有形”是指共有精神家园的形象化表达和物态化呈现,比如将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标识有机嵌入公共设施、城市标志性建筑,有规划有美学设计地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展区和博物馆等。“有感”则可以通过“五史”教育、共同理想信念、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铸魂工程,增进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在情感共鸣和文化心理认同。“有效”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成效要求,是有形、有感的结果呈现。

  三、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进程中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因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史就是各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中华民族曾经的辉煌灿烂是由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就的,因此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必将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实现。

  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流动趋势,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因为伴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民族地区和东中部地区各族群众跨区域双向流动频繁,越来越多的民族群众进入城市就业生活,各地党委和政府要站在党和国家发展稳定全局的高度做好相关工作,给予各族进城群众在就业、购房、医疗、教育、公共服务等方面平等的市民待遇,贯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确保民族事务的依法治理。要按照国家关于加快完善国内统一大市场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结合地区实际,因地制宜地在城市规划和融合发展中构建互嵌式社区环境和社会结构,不仅为各族群众创造融合共居的物理空间,还要为各族群众营造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良好社会氛围,真正在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实现全方位嵌入。

  四、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做好对内对外宣传工作,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讲好”的前提是“能讲”,是各民族群众都能讲述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实与现实,共同讲述构筑共有精神家园的共同体故事,这需要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着力提升少数民族学生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切实做好文化相通、心灵相通、命运相通的语言相通工作。

  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要站在事关人心向背、总体国家安全、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和政治高度做好宣传工作,在理论宣讲上做到“三个讲清楚”:讲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可靠保障,讲清楚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认同度和凝聚力的命运共同体,讲清楚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所具有的明显优越性。在表达方式上,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创作深入人心的、表达中华民族共同体主题的文艺文学作品;要拓宽传播渠道,综合运用现代融媒体平台,将线上和线下传播方式结合起来,做好互联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宣传治理工作;要推动“走出去”战略,做好对外国际传播,把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向全世界各族人民展示。

  (作者:刘晓玉,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副教授)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