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着力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衔接机制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4-04-26 09:2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既是思政课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将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教学层次和过程有机协同,真正实现各学段思政课教学步步升、节节高,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内涵式发展、一体化发展的重中之重,既有利于真正实现不同学段思政课立德树人功能的协同共通,又有利于思政课教书育人规律探索的深化,还有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中共党史党建等学科的相融互促式发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从审视困境、分析原因、构建机制等多个方面着手统筹推进、有序落实。

  一、全面审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衔接困境

  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的纵向衔接还存在一些阻碍一体化的问题与困扰,迫切需要去解决。

  第一,教学目标的表述“虚化”。对教学目标的表述容易宏大叙事,缺乏具体而明晰的阶段性指向,造成教学目标实际上的“虚化”。不管是中小学还是大学的思政课建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教学目标制定过于笼统、大而化之现象,不仅影响了教学目标的细化达成,而且也降低了师生对思政课教学严谨性的认识。

  第二,课程内容的“交叉重复化”。部分课程内容在不同学段上存在一定的交叉重复,一定程度上影响纵向衔接的融通递进。尤其对大学生而言,内容的重复会大大降低他们对思政课的认知和学习积极性,进而削弱他们对思政课研学的好奇心。

  第三,教学方式的“随意化”。这种“随意化”主要表现在教学方式缺乏科学研讨,不同教学方式甚至同一种教学方式在不同学段中运用的广度、深度和维度方面缺乏差异性和精准度。随意选择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展开,而且容易引发学生抵触情绪,不利于教师威严的树立和课堂秩序的维护。

  第四,教学评价的“片面化”。教学评价改革较多停留在表层,且在执行中普遍存在“片面化”现象,忽视评价方式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的衔接评价机制尚不完善,导致不同学段的老师还是各自为战,不同学段的评价衔接尚需深入推进。

  第五,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出现“非平衡化”。教师的主导性膨胀会导致学生的主体性受到抑制,教学相长处于失衡、异化状态。大中小学思政课在不同学段都存在教师主导课堂,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不能够有效发挥的现象,单向的输出并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精准把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衔接困境的原因

  面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纵向衔接的诸多现实困境,不仅需要“问诊”,更需“把脉”产生的原因。纵观造成以上困境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标准尚未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一个人从儿童到少年再到青年的整个成长过程,思政课则是落实这个过程的关键课程。但是,现有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标准并没有一体化,教育部颁布有明确的高等学校思政课建设标准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相对大学阶段来说,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标准缺位,诸如在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完善的思政课教材体系、明确的专任思政课教师师生比等方面还缺乏量化的建设标准。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标准的缺位,客观上会导致思政课在中小学“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空心化现象。

  第二,大中小学思政课在不同学段的评价制约体系尚未一体化。大中小学思政课有共同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也有不同学段比较明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但是大中小学由于各自属于不同的教育体系,在纵向贯通性上,大中小学思政课缺乏共同的评价制约体系。也就是说,上一级学段不能对下一级学段的思政课学习情况形成有效的评价制约,即小学阶段思政课学习评价不能影响初中学段思政课学习评价,初中学段思政课学习评价不能影响高中学段思政课学习评价,高中学段思政课学习评价不能影响大学阶段思政课学习评价。如果评价制约体系不能贯通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学习评价,那么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内生动力就不能有效建立起来。

  第三,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自身纵向衔接尚未一体化。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是真正贯通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一体化的当事人。而现有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由于学校体系自身的独立性,导致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彼此在纵向上不能打通,教师仅关注本学段教材的内容和教材的使用,而对其它学段教材研究不足,教学衔接上缺少实施机制和平台。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囿于本学段教材教学的深入研究,对其他学段的思政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缺乏深入了解,在不同学段的衔接上存在较多的不顺畅。

  三、系统建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衔接机制

  实现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纵向衔接,不仅需要正视困境、找出原因,更需要系统建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衔接机制。

  一是把握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内在机理。结合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学的特点和要求,把握大中小学思政课衔接的内在机理和逻辑进路,把衔接原则的精准、衔接路径的精准、衔接方法的精准结合起来作为中轴线,增强教学主动性,把握教学规律性,提高教学实效性和科学性。同时,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纵向衔接应遵循系统规划原则、整体设计原则、分层联动原则,小学阶段思政课教材和课程讲授应注重用感性话语表达抽象的概念,中学阶段的思政课教材和课程讲授应注重把概念的逻辑内涵表达为生活化的语言,大学阶段的思政课教材和课程讲授应注重把生活化的表述提升至逻辑化的分析等。

  二是抓住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关键环节。积极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纵向衔接路径的“四维两体”基本框架,“四维”是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纵向衔接路径构建的四个基本点,即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评价,“两体”指的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纵向衔接的两大实现主体即教师和学生。首先,在教材内容方面,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大中小学教材内容结构与功能的层次性建设。将课程内容从概念到原理逐级分解,明确不同学段内容的水平、性质和特征,依据不同学段命题的逻辑句法与形式规则进行系统编制。其次,在教学目标方面,明确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总目标与教育目的的衔接。提高各学段目标的针对性与连续性,以目标的整体衔接解决目标的断裂与含混等问题,实现认知—理解、具体—抽象、内化—外化的步步提升。再次,在教学方式方面,建立各学段教学方式衔接机制。小学的教学方式应实现趣味性、生活性与基础性的高度结合。中学的教学方式应采取讲授与演示相结合,强化理论认知与实践认同,既与小学相互衔接,又为大学奠定基础。大学的教学方式须与前学段的教学方式相衔接,逐步过渡,循序渐进,强化价值引导与行为选择。最后,在教学评价方面,创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评价指标与评价话语建设。小学阶段以过程性与发展性评价为主;初中阶段侧重过程性与发展性评价;高中阶段要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方向转变;大学阶段要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构建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机制体系。依据不同学段、不同思政课的共性和差异性,构建纵向衔接机制,形成不同学段、不同思政课程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和支撑的保障体系,以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无缝对接,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具体说来,针对中小学各学段老师交流不到位,彼此之间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了解不足等问题,各部门要发挥行政力量积极行动。从宏观层面来讲,要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为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建立可以跨学段和跨地区的评价机制;从中观层面来讲,要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平台建设,使平台能够为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提供教学和科研支持;从微观层面来讲,要实地深入调研,掌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面临的实际困难,做好具体实施的支持和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面对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着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我们要立足各地区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善于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不断创造新的条件提升教学效果,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不懈努力。

  【作者:徐玉 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一般课题《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衔接机制研究》(2023YB0093)】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