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琳琳:加快培育河南枢纽经济发展新优势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4-04-26 09:24

  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两体系、一枢纽”,扩机场、建高铁、强公路、畅水运,贯通水陆空,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2024年1月,《河南省加快实施物流拉动打造枢纽经济优势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全力推动枢纽经济提速提质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枢纽经济先行区,为河南培育壮大枢纽经济发展新优势擘画“路线图”,为实现“两个确保”、全面实施“十大战略”、建设现代化河南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高标准、高起点制定枢纽经济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在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奋力推动枢纽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完善的顶层设计是重要前提。制定枢纽经济发展规划既要着眼全国发展大局,抓住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共建“一带一路”机遇,以系统观念谋划培育壮大枢纽经济的具体规划,又要立足省情实际,拓展对内联结、对外开放的空间,锚定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枢纽经济先行区”目标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还应加强与区域发展、交通运输、产业规划等国家和省相关战略衔接,发挥政策叠加优势,协同推进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一是完善综合交通和枢纽城市顶层设计。《河南省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将郑州打造成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将洛阳市、商丘市、南阳市建设成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因此,加快枢纽城市规划编制,针对不同城市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营商环境以及枢纽能级等条件,明确各枢纽城市功能定位和重点发展方向,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枢纽城市建设新格局。二是强化“四路协同”顶层设计,推动“空中、陆上、网上、海上”四个方面协同发展。围绕“四路协同”和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功能定位,科学谋划“中原出海新通道”,补齐我省内河航运“短板”。当前,我省应加快编制省域内河航运一体化建设实施意见及周口港、信阳港、漯河港等港口总体规划,明确各港口功能定位,推动全省内河航运一体化发展。三是系统谋划河南枢纽偏好型产业布局。围绕枢纽经济的规律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布局主导产业,统筹规划海港、高铁、陆港、空港枢纽经济区,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航空港试验区的叠加优势,加快培育壮大一批枢纽偏好型产业,布局发展一批枢纽经济关联配套产业,推动交通网络与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耦合。

  二、健全以多式联运为主导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

  当前,河南要打造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既要优“两高”(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优势,也要促“两航”(航空、航运)扩容发展。加快建设全省陆港“一张网”、河港“一条链”,打造河南“海铁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主平台。在“两高”方面,一方面,进一步推进中欧班列提质扩量增效,加快提升中欧班列跨境通达与集散服务能力,持续强化“班列+口岸”“班列+园区”等模式创新,形成班列带产业、产业促班列的发展格局。另一方面,提升枢纽发展能级,加快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效能。完善陆港客货运枢纽功能布局,建设高能级陆港枢纽平台,构建高效率综合交通网络。推动郑州国际陆港园区扩容升级,加快推进开封国际陆港建设,完善豫东区域多式联运、冷链集散、特色农产品加工集散、跨境电商物流等功能。在“两航”建设与发展方面,一方面围绕“双枢纽”优化资源配置,以航空运输为基础,培育壮大本土基地货运航空公司,拓展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加快实施内河航运“11246”工程,拓展水运航线网络,大力推进内河水运和河海联运建设。加快周口、信阳中心港扩容增效,提升内河港口的集装箱调拨能力。同时,加强与安徽、浙江、上海等省市协同合作,深化与大型港航企业合作,打造一条途经安徽、湖北、江苏等地到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的大运量、低成本、绿色化内河航运通道,形成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经济廊道。此外,加快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发展,为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供重要支撑。通过推广标准化单证、促进信息数据互联互通、拓展单证服务功能、培育骨干多式联运经营人等政策措施组合拳,促进多式联运提质增效。例如,加快开封建设河南第二个国际陆港,完善豫东区域多式联运、冷链集散、特色农产品加工集散、跨境电商物流等功能。

  三、培育构建枢纽偏好型产业体系,壮大枢纽经济偏好型产业集群

  围绕枢纽经济的规律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布局主导产业,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加快培育壮大一批枢纽偏好型产业,布局发展一批枢纽经济关联配套产业,推动交通网络与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创新链多链深度耦合。一是统筹规划省内枢纽城市的差异化枢纽偏好型产业布局,发挥空港型、陆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等枢纽优势,加快产业链条化、集聚化发展,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枢纽偏好型产业集聚区。二是加强枢纽+产业链培育,夯实枢纽经济发展基础。围绕枢纽城市定位,统筹规划枢纽产业空间布局,明确各枢纽经济区、各主导产业在枢纽经济网络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层次,做到“全省一盘棋”,因地制宜打造空港、陆港、水港、高铁等枢纽偏好型产业集群,加快产业链条化和集聚化发展,扩大枢纽综合竞争优势和规模经济效应。例如,围绕航空港应重点布局空港偏好型产业,打造智能终端、新能源、服务器技术等3个千亿级和生物医药、半导体、航空物流、跨境电商等百亿级产业集群;围绕高铁场站发展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三是强化“枢纽—产业—城市—区域”融合发展。枢纽偏好型产业是枢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一个地区由“交通枢纽节点”城市向“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转变的重要发力点。为此,要统筹好枢纽之间产业、城市、区域发展关系,推动“四大枢纽”地区的建设。例如,依托郑州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国际陆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郑州东站高铁枢纽经济区为重点,加快建设智慧平台枢纽经济区、打造生产服务型枢纽经济区、建设商贸服务型枢纽经济区、发展内陆口岸枢纽经济区,加快创建国家物流枢纽经济先行区。

  四、厚植枢纽经济开放发展新优势

  河南深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开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的开放,也是践行省委、省政府“两个确保”重要战略部署的重要抓手。畅通贸易物流新通道,强化高水平对外开放支撑力。河南已形成空中、陆上、网上、海上“四路协同”的开放通道优势,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四路协同”体制机制,加快形成河南国际多式联运枢纽贸易功能的战略支撑。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方面,要进一步优化内陆口岸体系,加快实施内河航运“11246”工程,主动融入长三角港口群,构建从西北内陆到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的中原出海新通道。例如,加快周口港、信阳港扩容增效,推动“公转水”“铁转水”“水转水”有效联通。在“空中丝绸之路”建设方面,推动货源组织、国际航线开辟、基地航空公司及大型物流集成商引进再提升。在“陆上丝绸之路”建设方面,进一步提升国际陆港综合服务能力、产业带动力。在“网上丝绸之路”建设方面,依托数字经济产业优势,打造“丝路电商”产业体系,通过省外引进、境外合作等途径引进和培育一批引领“丝路电商”发展、具备产业链整合能力的“灯塔型”“链主型”企业和平台。聚焦制度开放先行、主体培育先行和机制合作先行,加快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扩大电子商务领域对外开放。

  【作者:靳琳琳 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本文系2023年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专题项目(批准号2023ZT028)阶段性成果】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