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经济社会结构变迁与乡村政治组织建设创新》| 薛瑞汉:新时代农村政治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4-04-26 10:01

  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和核心内容,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布局中,组织振兴不仅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显性标志和重要保障,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和基本条件。因此,关注乡村振兴中的组织振兴和政治保障问题,尤其是关注新时代乡村经济社会变迁下的乡村政治运作模式、方法的创新问题,是理论和实践部门都应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李太淼、万银锋两位资深研究员主编,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专业研究团队撰写的《经济社会结构变迁与乡村政治组织建设创新》著作,为此领域和问题的研究打开了“一扇窗”。

  本著作从我国乡村发展的基本规律,尤其是乡村政治发展的基本规律出发,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深入研究党和国家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方针政策,对新时代经济社会结构变迁形势下,我国乡村政治组织建设创新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乡村经济社会结构变迁规律、乡村经济社会机构变迁对乡村政治发展的影响,以及乡村经济社会变迁形势下农村党组织领导体系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村居干部监督体系创新、乡村自治组织建设创新、乡村的政府组织建设创新等一系列重要而紧迫的现实问题,从理论和实践双重维度进行了系统分析、解读、归纳和思考,形成了35万字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实践广度。

  一、准确地把握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引领和组织保障问题

  一直以来,乡村政治组织建设都获得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对于乡村政治组织建设的内涵、意义、困境和路径等都展开了比较深入的研究,部分学者也开始关注乡村自治组织的建设创新问题。从现实发展视角考察,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考察乡村政治组织的建设创新,不仅要从政治视角考察,还要将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综合起来。基于上述认识,作者所论及的乡村政治组织主要集中到乡村党组织、村(居)民自治组织、乡村地区的政府组织,特别是乡镇政府组织上来。认为这三种组织是乡村社会治理中的最基本主体,其组织建设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在农村的领导地位和领导作用发挥,关系到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关系到村民或居民民主政治权利的实现,关系到国家和政府行政管理权的有效行使,关系到乡村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的构建。近年来,学界围绕农村党组织建设、村民自治组织建设、乡镇政府组织建设的研究成果甚多,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但单纯从政治视角和行政管理视角研究的多,单纯从基层组织建设本身视角研究的多,而从经济社会发展与政治组织建设相互关系的视角,从党组织、政府组织、自治组织这三种组织建设相互关系和联系的视角研究的少。本著作里,作者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入手,深刻论述经济社会发展与政治组织建设的关系,从整体性与协调性视角出发,突破了仅从政治发展视角研究乡村政治组织建设的局限性,实质上也就抓住了乡村振兴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的重要性、必要性等关键性问题。

  二、系统地梳理了经济社会变迁下乡村政治组织发展基本脉络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迁。这种变迁对乡村政治组织的设置形式、活动方式、功能作用等方方面面都带来了深刻影响。从乡村社会的视角看,我国乡村的所有制结构和产权结构、经济组织和市场主体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收入结构、城乡布局和乡村居民居住结构、人口结构和群体结构、生活需求结构、城乡经济社会关系结构等都发生了重大变迁,极大改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村(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基层政府组织建设的思路、政策、现实变化。正基于此,本书立足历史演进分析,遵循 “背景—问题—政策—效果”的研究逻辑,依据大量翔实资料,对我国乡村经济结构变迁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及其整体发展趋势做出了详尽的分析,对经济社会结构变迁背景下乡村政治组织建设包括乡村党组织建设、乡村党组织领导体系与村居干部监督体系建设等,均采用历史分析法,对政策演进划分不同历史阶段,分析不同阶段发展特征和演进逻辑,从历史的角度追根溯源,揭示政策产生的内在动因和发展趋势,客观评价乡村政治组织建设在历史演进中的效果,提出可资借鉴的规律和经验。为理解乡村政治组织建设的历史沿革与发展提供了思考空间,也为其他相关研究提供了借鉴。

  三、前瞻性提出了经济社会结构变迁下村政治组织建设创新路径

  经济社会结构变迁特别是乡村经济社会结构变迁,给乡村党组织建设、自治组织建设、政府组织建设带来的影响是深刻的、深远的。如何创新乡村的党组织建设、村(居)民自治组织建设、政府组织建设是一个政治性极强、实践性极强、学术难度很大的课题。必须因应经济社会结构变迁提出的新问题、新挑战、新要求,明确创新所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所应秉持的基本思路。该书基于对经济社会结构变迁背景下乡村政治组织建设的现实情况,敏锐地指出,在新的发展环境下乡村政治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挑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应对路径:一是加强农村社区党组织体系及组织领导体系建设,包括构建社区党总支领导各行政村党支部的组织体系、采取“双轨制”党建模式使社区党组织和原村级党组织并行发挥作用等;二是加强和改进农村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包括构建和完善社区居民自治组织架构、不断创新和丰富社区居民自治方式等。此外,对于乡镇政府组织建设创新,作者也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实践进路:一是明确乡镇政府组织建设创新的基本取向;二是积极推进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三是改革和创新政府机构设置,完善政府组织结构体系等。通过探讨理论创新指导乡村政治组织建设实践,不仅是对过去乡村政治组织建设效果的评估与总结,也是对未来乡村政治组织建设创新的有益思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总体来说,《经济社会结构变迁与乡村政治组织建设创新》是一部兼具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意义的学术著作,著作紧扣时代脉搏,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来理解乡村政治组织建设发展与创新,并通过梳理历史脉络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乡村政治组织建设的成功实践,揭示了乡村政治组织建设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应对方案与创新建设建议,该书对于从事乡村政治组织建设研究和实践的学者、官员和公众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薛瑞汉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学习论坛》编辑部主任、编审)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