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思宁:河南省上市企业培育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4-04-28 09:53

  拼经济的核心就是拼企业。衡量一个地区的创新活力、市场竞争力和营商环境质量,主要看企业发展情况,尤其是上市企业的数量和市值。作为资本观察区域经济的重要切口,上市企业发展情况代表当地企业与产业的发展潜力和市场认可度。过去10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从2534家跃升到5300多家,此外境外市场还有内地上市企业千余家,其中电子信息、互联网+、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上市企业数量大幅跃升,而土木、钢铁、化工等传统行业上市企业数量则相对滞后。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上市企业质量,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推动更多本土企业做优做强,对河南整体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河南上市企业发展特征

  数量壮大增量提升,营收盈利逐步走高。2022年,河南新增A股上市企业12家,其中11家为首发上市。河南省持续推进IPO辅导进度,2022年中船双瑞、蜜雪冰城、想念食品等进入审核状态,并新增22家辅导备案企业。从1993年首只豫股发行,20年间河南A股上市企业总数达到107 家。2022年河南A股上市企业总营收合计9608.46亿元,同比增长11.05%,盈利合计达646.99亿元,同比增长18.28%,区域经济的“领航标”作用愈发明显。

  上深主板企业居多,区域分布“一超多强”。河南107家A股上市公司中,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36家,上交所主板上市公司30家,占比超六成,在北交所、创业板、科创板以及海外上市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少。河南上市企业呈现出以省会郑州为聚集中心,其他地市多点开花的发展格局,郑州(37家)领跑全省,洛阳(14家)占据次席,许昌(9家)位列第三。

  工业制造占比最高,民营经济成为主力军。2022年河南全省第二产业增加值25465.04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1.9%。工业投资保持全年增长25.4%,高于全部投资增速18.7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占全省投资的35.8%,同比提高5.3个百分点。全省107家A股上市公司11个门类中,制造企业81家,占比高达75.7%,其中矿物制品企业(7家)、化工制造企业(7家)、纺织企业(6家)等传统制造领域上市数量居多。明泰铝业、汉威科技等河南民营上市公司占比为62.61%,远超国有企业21.49%的比重,显示出河南民营经济的活力。

  “ESG”实践不断深入。ESG是环境(Environment)、社会(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的英文首字母缩写。ESG理念目前得到海内外认可,它对传统的单一财务绩效考评方式进行颠覆式升级,更加关注企业在环境、社会责任、内部管理上的表现。2022全年河南省规上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增长9.4%,在双碳绿色发展领域不断进步。Wind ESG评级统计显示,2022年河南有宇通、双汇、许继等10家公司ESG评级达到了A级及以上,并有45家上市企业披露ESG报告,排名全国第10位。2022年洛阳钼业向栾川县政府捐赠500万用于社区生态环境治理和环境教育。河南上市公司不断向经济、社会治理和环境治理三者共赢的模式前进。

  二、河南上市企业面临的发展挑战

  产业结构有待升级,新兴行业企业占比较低。河南A股上市公司中,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7家,占比6.5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仅有4家,占比3.74%;金融业仅3家,占比2.80%;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家,占比1.87%。可见,传统工业制造仍是豫股的“中坚力量”。但近些年河南省优势产业面临“疲软”局面。2022年河南省规上企业营业收入60206.7亿元,相比往年稳居第5位的排名,被福建反超下滑至第六。而越是率先布局新兴产业的城市,越能在上市公司的区域竞争中走在前列。对标对表其他省份,豫股企业发展呈现“式微”状态。除了与北京(465)、上海(432)、深圳(423)等超一线城市差距拉大,与成都(116)、长沙(87)、合肥(82)、武汉(79)、西安(62)等城市A股上市企业数量相比,郑州(39)上市公司数量明显处于劣势。

  创新能力有待增强,创业板、科创板企业数量不足。2022年,A股累计有18家河南企业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9家获批为河南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家企业获授权专利超1000项。河南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知识产权强省试点省建设,但科创研发实力不强还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当前,河南创业板企业27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仅5家,数量、质量与河南经济大省的地位并不匹配。尤其是省会郑州,2022年郑州拥有高新技术企业5200家,在国家中心城市梯队中排名末位,且在科创板上市企业仍未取得0的突破,与成都(14)、合肥(14)、西安(9)、武汉(7)等省会城市相比有巨大进步空间。科创板企业的孕育更依赖所在区域的创新投入、科创平台、高水平人才等高端要素资源。2021年河南拥有203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居于山东(323)、湖北(287)、安徽(216)等邻省之后。2022年河南省R&D经费投入1143.3亿元,位居中部六省第四,研发投入强度为1.8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54%。

  市值受整体影响下滑,营收盈利结构不科学。截至2023年初,河南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1.39万亿元,平均市值130.4亿元,由于同期A股大盘的乏力,与上年同期总市值1.6万亿的情况相比有所下落。A股营收前十的豫企都来自传统行业,如有色金属的洛钼、煤炭领域的平煤、钢铁产业的安钢、化工行业的龙佰、食品工业的双汇,高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企业、文化服务类企业营收相对乏力。2022年营收同比下滑的上市企业共有36家。从盈利角度观察,2022年A股资本市场上有94家豫企实现盈利,占比87.85%。但豫股呈现“一枝独秀”的状态,仅牧原股份一家归母净利润达132.66亿元,约占豫股总利润的五分之一,是盈利第十位的多氟多(19.48亿元)的近7倍。可见豫企整体盈利能力尚有巨大进步空间。

  风险因子有待降低,品牌竞争力相对不足。由于受上下游市场需求疲弱、结构性影响,部分豫股企业陷入严重流动性困局。2022年,豫股1家企业因财务、信披违规等问题被摘牌,8家A股企业收到监管函。质押股份的数量比上一年度大幅提升,大股东质押股票较多的为民营企业,需进一步提升豫企的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河南企业品牌在市场认知水平上有待提高。以食品制造企业为例,河南省作为农业和食品工业大省,只有双汇、卫龙、千位央厨等6家食品上市企业,且全省仅有双汇(55名)一家企业入选2023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榜100强榜单,制造、医药、金融等领域无豫企入榜。河南上市企业海外投资力度较弱。依据中投大数据显示,2022年河南上市公司仅有3个海外投资项目,相较山东(14)、江西(10)、河北(8)、安徽(6)等省份数量相对较少。

  三、河南培育发展上市企业的相关建议

  今年以来,全国多地锚定上市企业带动作用,在培育发展企业上市方面持续发力,河南省也需进一步提升利用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全省企业上市、挂牌工作。

  巩固政策支撑,提升综合服务水平。河南省政府陆续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挂牌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各地市应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强化财政支持。整合省级各项政策性扶持资金,对企业上市实施分阶段奖励。加强金融服务。深入实施“引金入豫”工程,搭建投资平台,开展以上市后备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转贷款、担保贷款等业务。优化营商环境,落实绿色通道制度。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避免影响上市进程。加强人才引入。吸引海内外优秀的资本运作人员、职业经理人、高管等入驻中原,为企业上市培育储备人才。

  推动股份改造,加强后备企业培育。发挥河南上市公司协会等行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发挥组织证券公司、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专业优势,对上市后备企业集中“把脉问诊”,列出股改清单、财务规范等方面的业务指导,常态化开展资本市场专题培训。依托中原股权交易中心,筛选挖掘一批智能装备制造、信息技术、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独角兽”企业纳入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分类建立台账,实施精准培育。

  增强科创能力,擦亮“豫股”企业品牌。抢抓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机遇。重点培育符合国家战略、省域发展,突破关键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质企业到科创板上市。提高河南上市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品牌传播力。将“ESG”理念走深走实,采取丰富多元的品牌叙事,重视打造传播矩阵和数字营销。

  营造良好环境,防范化解市场风险。加强宣传,介绍省内外企业上市、挂牌成功经验,提升对接资本市场的意识和能力,提振投资者信心。强化上市公司主体责任,及时披露信息。证监局督导上市公司、挂牌公司加强信用建设,加强动态监测和分析研判,维护市场秩序。各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形成防范化解风险合力。

  (作者:尚思宁,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