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特色现代化产业新体系,赋能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4-04-30 09:21

  回望四十余年的改革开放之路,中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以“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方式融入全球生产网络,创造了经济增长的“中国奇迹”。近年来,全球政治经济秩序深刻变革,中国经济步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特殊历史时期。为持续保持中国经济的活力与韧性,发挥全球经济压舱石的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河南作为人口大省、经济大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和现代化河南建设,2021年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立了“十大战略”目标,并于同年印发了《河南省“十四五”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规划》,为 “十四五”时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新征程,构建独具河南优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新体系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回顾发展经济学对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经典理论,无论是赤松要提出的“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论”或是小岛清提出的“边际产业转移理论”,都认为后发地区产业升级的主要途径是依托于先发区域对后发区域的产业转移以及由此形成的全球产业空间重构。而打通产业空间重构的堵点关键在于畅通国内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构建并优化国内价值链有助于缓解市场分割情况,降低要素交易成本,扩大市场需求,使各区域均衡发展,从而促使产业转移更加顺利地完成。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提供了引进吸收再创新及向自主创新动态转换的渠道,同时其所形成的产业链也有助于产业集聚的形成,从而吸引更多相关产业向该地区转移。对于河南而言,无论是“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实施数字化转型”,抑或是“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产业基础优势向现代产业体系优势、内需规模优势向产业链供应链协同优势转变”,都势必以“开放河南”为基础,以打造双循环的区域经济节点为依托,以不断实现区域产业国内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双链”嵌入升级为抓手,着力发展好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夯实河南现代化产业发展的根基。

  一、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提质升级传统产业

  中国四十余年改革发展实践证明,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推动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和产业链重构,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后发地区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发展和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当前河南逐渐探索形成了从培育头部企业到项目为王,再到补足完善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和打造产业基地的传统产业体制创新发展的新路径。结合前期探索改革,河南省可围绕 “激发内力”“用好外力”两个维度提质发展传统产业。一是立足汽车制造、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传统优势产业,部署创新链,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发展。二是积极主动承接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医药与生命健康等产业,打造成为承接珠三角地区高端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二、把握“双价值链”嵌入,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河南省应抢抓国家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遇,充分发挥河南省市场优势,突出市场牵引作用,重点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现代医药、新型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以“双价值链”嵌入为抓手,引进一批企业和项目,撬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突破和规模化发展。一是夯实区域产业链发展合力,立足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推进许昌、新乡、焦作、平顶山、漯河与郑州融合发展,全力打好“有链强链、缺链补链、上下延链”组合拳,以畅通的区域循环吸引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区域运营总部、研发总部和核心制造等高附加值环节落户河南。二是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合作,积极把握中国(河南)自贸区建设十年来取得的先进经验,以航空港综合实验区建设和“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城市的区位优势加快实现本地产业,尤其是新兴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嵌入发展。

  三、提升数字新基建水平,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根据2021年底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的《河南省“十四五”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规划》,未来河南省要把握全球技术变革和产业发展趋势,坚持“现有产业未来化”和“未来技术产业化”,围绕氢能与储能、类脑智能、未来网络、前沿新材料、量子信息、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加快引进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推动一批未来产业项目落地。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势必需要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把未来数字经济作为推动河南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的关键力量。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等关键举措,为我国新阶段的整体数字经济发展定调。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支柱,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是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基础,其建设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因此,河南省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势必要首先进一步完善全省的数字新基建,实现构建以信息网络为基础,以数据要素为核心,提供感知、连接、存储、计算、处理等综合数字能力的基础设施体系。

  四、发挥协同集聚效应,加快优化现代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是我国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和地区实体经济的灵魂,是实体增加经济附加值、生态价值和产业价值之所在。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实践证明,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服务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作用。河南省政府早在2015年就印发了《关于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围绕先进制造业大省、高成长服务业大省和现代农业大省建设,全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实现三次产业在更深领域、更高层次互动融合,构建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体系。为实现优化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目标,河南省可立足制造业大省的产业优势,重点面向以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服务、电子商务、研发设计、融资服务、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认证、商务咨询、服务外包、售后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为方向,强化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协同集聚效应。一方面释放产业协同关联带动下的产业内和产业间的成本节约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另一方面,从空间维度强化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关联和价值链关联,以现代服务业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将制造业附加值向“微笑曲线”两端拉伸,以适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拉动现代服务业自身优化提升。

  【作者:王学伟 王春晖  孙克娟 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本研究系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决策咨询项目(2023JC027)以及河南省软科学项目(23240041029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