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大学书院制改革 赋能教育现代化建设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4-05-09 10:33

  高等教育是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支撑基础,是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动力,是立足当下、赢得未来的国之重器,而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则是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中心任务和改革创新的核心议题。现代大学书院制改革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创新已经成为提升高等教育发展质量的重要路径之一。2017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探索建立“书院制”。此后,教育部多次发文对此进行部署。在中央政策的引导下,我省立足省情教情,通过政策激励、试点带动、促进普惠等一系列措施,稳步推进高校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目前,全省已有50所高校开展了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的试点工作,建成121个书院,各高校在组织架构、保障条件、导师队伍、文化氛围、育人体系、协同育人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从传统学院制转向现代书院制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复杂的过程,充分彰显大学书院制改革赋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作用,需要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在理念、机制、氛围上下功夫。

  一、更新教育理念,凝聚改革共识

  目前,制约我省现代大学书院制改革的一个重要障碍就是教育理念相对滞后、价值取向失之偏颇、目标定位不够清晰,对现代大学书院制改革的兴起动因、功能价值、性质作用、演进趋势等缺乏客观、理性、全面的认识,思想解放不够、改革意愿不强、创新动力不足。我国现代大学书院制既非对古代传统书院制的简单回归,也非对西方住宿学院制的机械模仿,既非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机构、也非单纯的创新实践锻炼平台,而是在我国高等教育由大众化阶段转向普及化阶段进程中,以组织结构系统化、导师指导专业化、宿舍功能多样化、通识教育体系化、第二课堂丰富化、社区服务便捷化为导向的新型学生教育培养组织体系。高等教育领域要自觉摒弃求稳怕乱的思想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牢固树立改革意识、创新意识、开放意识,最大限度凝聚现代大学书院制改革的共识,以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精神,着力解决好书院制与学院制的衔接问题、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问题、扎根中国与融通中外的结合问题、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互动问题,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推动现代大学书院制改革持续深化。同时,要紧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结合起来、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出发,创新改革理念、把准改革方向、明晰改革路径,不断巩固和拓展书院制改革的成效。

  二、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制度供给

  深化书院制改革需要发挥顶层推动的牵引机和路线图的作用。教育主管部门要在及时总结梳理现有试点高校实践探索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省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战略需求,适时制定出台现代大学书院制改革指导意见,对现代大学书院制改革进行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推动书院制改革朝着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道路发展。要在明确改革方向性、原则性、导向性等重大问题的同时,给基层高校探索留下足够的发挥空间,推动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良性互动,鼓励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高校因地制宜开展书院制改革试点探索。同时,要围绕书院制改革实践探索,建立完善政府层面顶层设计对地方高校试点探索的指导吸纳机制,将书院制育人改革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转化为制度规定,对高校实践探索形成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能在其他高校推广的要尽快推广,能在全国推广的要在全国推广。

  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高校在实施书院制改革中,要始终将校内书院制改革的顶层设计置于首位,谋定而后动,探索校本化的实践模式。要结合各自的办学定位、专业结构、师资条件、区域特色等,以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为主线,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人才培养规律、教育改革规律,统筹组织机构、师资力量、硬件条件、规章制度等资源要素配置,贯通学生招生、培养方案、评价体系、就业服务等人才培养环节,按照系统化、整体化、融合化改革思路,加强跨学科交流、跨院系合作、跨平台融合,实现知识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和环境育人的有机融合。

  三、构建协同机制,推动融合发展

  深化书院制改革的关键在于跨越人才培养新旧模式之间的鸿沟,理顺大学书院与专业学院之间的关系、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之间的关系、书院导师与青年学生之间的关系,推动形成专业学院与大学书院协同育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书院导师与青年学生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一是构建大学书院与专业学院的协同运行机制。厘清书院与学院的职责分工和功能定位,挖掘书院和学院两种空间的交集互补作用,形成书院与学院之间优势互补、有机结合的组织体系架构,打造形成书院与学院人才培养共同体。二是完善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融合发展机制。统筹设计书院通识培养方案与学院专业培养方案,科学安排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等各个环节,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由教学层面向教育层面的提升、目标设计向模式设计的拓展、课内教学向课外活动的延伸,体现全方位设计、综合性育人、个性化教育等现代教育理念。三是建立学院导师与青年学生的良性互动机制。以完善书院导师制为核心,以构筑师生共同体为目标,重构二者之间平等交流、和谐相处的新型关系,将导师和学生纳入同一教育场域。把师德师风作为遴选书院导师的第一标准,建立涵盖学业导师、常任导师、社区导师和助理导师在内的书院导师队伍,结合书院制育人特征,设计分类评价指标体系,提高导师育人业绩在校内绩效分配、职称评聘、岗位晋级考核中的比重,充分调动导师从事书院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厚植文化底蕴,回归书院本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破解当前我省书院制改革中文化培育不足、文化底蕴不深、文化功能不全、文化引领不力的困境,需要我们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处理好显性与隐性、守正与创新、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一是坚持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相统一。科学布局书院空间环境,使书院文化通过随处可见的物化载体具体而直观地展现出来,真正发挥“环境育人”功效。系统梳理书院自身历史脉络,深入发掘自身发展过程积淀形成的独特文化要素,寓文化教育于实践活动之中,不断提高学生书院精神、书院理念、书院价值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二是坚持扎根中国与融通中外相促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书院、进宿舍、进头脑。批判吸收古代书院文化精神,甄别借鉴西方书院文化精髓,做到承朱张之绪、取欧美之长为我所用。三是坚持遵循规律与彰显特色相结合。自觉遵循大学书院文化发展和建设的普遍规律,努力建设富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书院文化。要突出本校特色、地域特色、行业特色、时代特色,通过对自身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挖掘和培育其文化个性,从而提升大学的文化品位,形成自身的办学优势和特色。

  【作者:李国权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 基金项目:2021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河南高校“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路径研究(2021JKZD04)】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