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 | 培养新型技能人才 为河南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支撑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4-05-11 09:22

  编者按

  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首项任务,新质生产力成为理解未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关键词。日前,河南省社科联组织召开全省社科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河南高质量发展”理论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河南如何发力”这一议题建言献策。大河网学术中原联合河南省社科联,推出《谈“新”》特别策划,持续刊发专家发言内容,敬请关注!

  当前,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迈上了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凝聚全省社科界合力,助力我省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质生产力的内涵

  从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到今年1月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再到今年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重要意义和实践要求,为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新质生产力不是传统生产力的局部优化和简单迭代,而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其核心是创新,动力在科技,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其中,人力资源作为生产力发展第一资源,对新技术、新理论的产生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培养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拔尖创新人才队伍,才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抢占先机,才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二、高校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使命任务

  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集合点,是向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输送人才的主阵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高校应自觉担负起职责使命,坚持以教育激发创新、以智慧引领科技、以知识培育人才,在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见行动、有作为、作贡献。具体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着手:一是聚焦新质生产力的首要特点“新”。新就是“创新”,谁在创新上占领制高点,谁就能牢牢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动权。新质生产力代表着产业变革的新趋势,与之相匹配的是与研发、创新密切相关的科技型人才,特别是能够围绕核心技术攻关,作出原始性发现、颠覆性创新、实现“0—1”技术突破的战略科学家。高校必须在原创性、颠覆性、引领性科技创新方面下功夫,聚焦国家亟须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围绕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前沿领域探索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做好“创新”大文章,推动科技成果竞相涌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二是紧扣新质生产力的主要内涵“质”。注重“提质增优”,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要有科技创新“0—1”的原始突破,还要有创新与应用的有效衔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理论”到“实践”“从1到10、到100”的转型升级,让创新成果不只是实验室里的“样品”,更是众多生产线上的产品和大商场的商品。因此,高校必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破校企育人壁垒,突破技术和产业之间的鸿沟,大力培养能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卓越工程师和技术专家,构建成果转化全链条创新体系,更好更快推动科学技术到产品应用的转化,推动新质生产力持续发展。三是着眼新质生产力的本质要求“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最终目的是实现“从100到1万、10万、到无穷”的系统性跃升和质变。生产力的主体是劳动者,先进生产力的主体是高素质人才。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全面优化产业布局,离不开引领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也离不开将科技成果有效转化为产业化应用的技能型人才。高校要紧紧抓住技能型人才这个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最活跃、最广泛的能动主体,根据未来产业发展需要,培养具备综合运用各类前沿技术能力、熟练掌握先进生产资料和各种新型生产工具,掌握技能和工艺诀窍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源源不断为生产一线输送人才。

  由于各高校办学定位、优势特色不同,对于这三类人才的培养培育应立足实际,各显其能、各尽其用,充分利用一切有利资源和条件,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

  三、河南开放大学办学情况

  河南开放大学作为我省一所与普通高等学校错位发展的新型高等学校,从开展学历补偿教育到举办开放教育试点,再到建设高水平开放大学服务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始终坚持与国家需求同向同行,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同频共振。紧跟数字化、智能化、终身化、融合化发展趋势,充分运用先进传播手段和现代信息技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远程教育,累计为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社会基层治理、企业农村生产一线培养了100多万留得住、用得上、有贡献的实用型人才,走出了一条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为特征,以在职在岗人员知识、技能、素质提升为主要目的,以名师名教为主体优势,以开放的办学理念推动职业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和社会培训融合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积累了低成本、高效益举办高等教育和面向在职人员开展职业教育的经验,为培养新型技能人才、助力我省新质生产力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发展新质生产力,开放大学何为

  新时代,开放大学的使命有两个,一是培养新型技能人才,探索实践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融合发展;二是构建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创建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校将主动融入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锚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前瞻布局,积极推动“互联网+教育”,丰富教育教学手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我省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支撑,主要措施有四个:

  一是巩固优化办学体系,扩大人才培养覆盖面。体系办学是开放大学最大的优势,自办学之初,我们就通过覆盖全省城乡的办学体系,满足了广大社会成员对知识更新的渴望、技能提升的需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劳动者知识、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学校将充分发挥体系办学优势,加强与企业、行业和职业院校等的合作,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建立资源整合与共建共享发展新机制,把优质教育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送到企业车间、田间地头,深度挖掘人力资源,释放人才红利。

  二是持续推动融合发展,构建人才培养新范式。推动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融合发展,形成多种教育形式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一体发展的格局,增强开放教育的职业性和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培养更多符合现代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深入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聚焦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引入和培育战略合作伙伴,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构建灵活开放的人才成长空间,满足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专业化人才的需求。

  三是深耕教育数字化,打造人才培养新引擎。信息技术教育是开放大学的鲜明特色,多年来,学校积累了丰富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经验。我们将牢固树立“教育数字化引领教育现代化”理念,充分利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开展创新应用研究,整合优化专业性强、与产业衔接度高的优质课程资源和线上职业培训资源,发挥网络优势,打破时间空间限制,满足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实现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

  四是坚持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助力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个动态过程,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才能顺应时代发展。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是开放大学的主要职责,我们将围绕提高人才终身职业技能,打造集教学、管理、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全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终身教育创新基地、高端智库建设,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促进学习者持续学习和全面发展,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新型技能人才。

  (作者:孙斌 河南开放大学校长,教授 )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