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现代化河南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之路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4-05-11 09:22

  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实现“两个确保”,即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如何从文化的角度理解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成为亟待回答的问题。

  一、认识现代化河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及在河南实践的需要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特别是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贯通历史和现实、国际和国内,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现代化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境界。将认识落实在现代化河南建设实践中,一方面,就要加强学习、深入学习,不断深化认识,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强大动力和推动发展的具体实践。另一方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我们吃透中央精神,立足省情实际,把谋划长远与干在当下结合起来,一步步地破题开局、走深走实。高质量是现代化进程的必经阶段和必然要求,河南要实现“两个确保”这个宏伟目标,高质量发展是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对于河南的文化现代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2020年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其中一点就是“我国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我国现代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对于河南来说,我们建设现代化的河南文化,必须紧密结合河南特色,加强河南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相互协调,深入挖掘并大力弘扬河南优秀的传统文化,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来指导河南的现代化文化建设的实践。

  (二)打造现代化河南的需要

  现代化河南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区域、重要组成部分,是有别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具有现代化禀赋的新型河南,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根本体现。对于现代化河南,河南省委有重要的认识。按照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安排,河南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对现代化河南建设作出进一步部署,到2035年,河南省要基本建成现代化河南;到本世纪中叶,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十四五”时期,经济强省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国家创新高地、全国重要人才中心呈现雏形,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法治河南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中原文化影响力更加彰显,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美丽河南建设成效显著,平安河南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在现代化河南建设中,文化河南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文化河南”是相对于经济河南、开放河南、法治河南、诚信河南而言的。其一,文化河南是现代化河南建设的重要支撑,离开了文化的强力支撑,任何现代化建设都是没有根基的,也是苍白无力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历史虚无论企图割断历史,认为中国古代的历史代表着贫穷、落后、愚昧、专制、封闭,这样的土壤上长不出先进的现代文明,必须跟过去的历史做个了断。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赖以成长的依托,能够提供丰富的精神养分、坚实的思想支撑。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的最好的、最准确的描述与阐释,是河南省在建设文化河南进程中必须遵循的指导原则。其二,建设文化河南,将为现代化的河南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在现代化河南发展动力中,思想观念、人文资源、文化环境对现代化发展的先导、促进作用非常突出。观念处于文化的核心层,对现代化河南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导向和推动作用。

  (三)建设文化强省的需要

  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不仅是“大”,还要“强”。尤其是对于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的河南来说,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转变更是尤为迫切。2022年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以“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为基本路线和主攻方向,强力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加快将我省建设成为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中心、世界文化旅游胜地。《规划》明确,到2025年年底,全省旅游业综合贡献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2%(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保持15%和20%年均增长),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文旅文创成为全省战略性支柱产业。到2035年,文化强省建设目标全面实现,以黄河文化、中原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复兴,具有中原特色的中华文化超级IP享誉世界,建成10个以上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建成3—5个全球创意城市和10个以上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文旅居乡村,“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化旅游品牌形象广受国际认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以更好满足,文旅文创成为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的重要支点。展望2050年,以中原文化、黄河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成为世界广泛认同的文明形态。

  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在全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上作出了“五条新路子”的概括。其中,有一条重点谈到了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转变——河南“最应有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担当”,这实际上是讲河南在以文兴业的路子上如何守正创新。河南省博物院“考古盲盒”走的是文化创新之路;河南广播电视台“中国节日”“中国节气”“中国神话”“中国发明”系列,实际上是通过文化河南展示文化中国。那么,河南社会科学界守正创新的路子如何走?文化大省以文兴业的路子对河南来说是百年不遇、千年不遇的机会,我们要做到“兴文化”,要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大力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产、文化产业、文化品牌。以上这些方面都体现了河南在打造文化强省方面的自觉意识、现代化意识。

  二、正视现代化河南文化建设进程中的短板与弱项

  虽然近年来河南文化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更应该充分认识自身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一)对现代化认识不足

  有些地方对现代化的认识只停留在字面之上,认为凡是最新的就是现代化,快速发展的就是现代化,忽视了最新的、快速发展背后的质量、效益。有些地方则对现代化有抵制情绪,害怕现代化引发的改革会危及个人利益。

  (二)对高质量发展认识不足

  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协调发展。高质量文化建设事关一个地方整体的发展质量。但是有些地方的认识是模糊的。有些地方把高质量发展理念看成是旧瓶装新酒,没有什么新意,认为高质量发展理念只不过是来一个新组合、新包装,既没有理论新意,也没有实际意义,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就是我行我素的“老常态”,茫然地“撞钟”混日子。有些地方把高质量发展理念当作临时性的政策措施。一些领导干部没有能够从高质量发展规律、发展观、发展长远指导思想上来理解高质量发展理念,只是把其当作解决眼前问题的一个具体政策或者具体方法来对待。这样在实践中就出现了偏差,认为我们这里的文化建设已经很好了,没有必要强调高质量发展,而有些地方认为我们这个地方条件差、没有发展的资金也引不来发展资金,不具备高质量发展的条件。

  (三)制约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不断凸显,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问题

  一是思想观念滞后。受传统思想文化影响,难以跳出历史文化“资源陷阱”,在文化旅游融合方面观念不够解放,先行先试意识不强,缺少前瞻性谋划。丰富的文化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文化生产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二是创新创造活力不强。文化创意人才匮乏,缺少创新创意的空间环境和政策环境,难以孵化文化旅游创新业态和新模式,不能充分有效接入国际国内文化旅游创新链。三是市场主体不强。缺少省级层面的文化旅游投资运营集团。难以吸引战略投资商和知名品牌入驻。高成长性文化旅游企业偏少。本土企业“走出去”动力不足。四是高品质供给不足。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不多。文化旅游同质化、低品质开发,文化内涵挖掘和转化不足,文化和旅游服务难以适应人民群众需求。五是体制机制不优。文化设施总量、质量和布局与人民群众文化消费水平的不断增长还不相适应。文化体制和人才培养与文化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文化法制建设和监管力度与文化市场的发展还不相适应。文物和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的一体化管理机制尚未形成。文物建筑开放、大遗址保护利用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差距。文艺院团、博物馆等激励机制仍不健全。

  我们必须正视以上所述模糊认识、矛盾和问题,在今后的文化建设中认真解决和改进。

  三、新形势下推动现代化河南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探索

  (一)创新引领是河南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坚持文化建设中的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全国重要人才中心。坚持基于创新基础上的创意生成内容,营造创意要素全面集聚、创新活力充分迸发的一流生态。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在文化旅游领域的转化应用,加快布局文化旅游新基建,加快推动文化旅游数字化转型。

  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双创”理论的指导。“双创”是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中华传统文化数千年来传承延续内在规律的现代彰显,是中华传统文化历经抗争磨难之后释放能量、发挥作用的自然体现与现实需要。所谓创造性转化,是指中华传统文化在理念、内容、表达、形式等各个方面上的现代转型,它以现实为尺度,以创造性为特征,以服务现实为旨归。所谓创新性发展,是重在阐发立足现实并解决当今时代问题的创新内容,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提升与超越。用“双创”理论指导河南的文化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历史作用与现实价值的关系、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必须树立辩证思维、科学辨析精华糟粕、区别优劣得失,必须用实践结果来检验,即能不能转化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有益精神财富,能不能促进河南的现代化建设与河南人民幸福指数的提高。在具体推动中让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为时代命题。创意、设计、艺术等元素充分融入文化旅游发展全链条。创意成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催化剂,以文化符号(IP)构建为核心的内容生产方式成为主流。传统文化的时尚化、现代化表达不断涌现,新文创孵化更多中国文化符号,沉浸式文化旅游体验成为常态。

  根据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多层次、文化娱乐方式多元化、文化传播途径多样化这一新特点,不断推进文化发展观念创新、体制创新和内容形式创新。积极创新文化发展观。牢固树立文化产品必须接受群众评价的观念,使文化功能真正回归大众,使文化为人民群众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真正落实在工作上,体现在效果上;科学认识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意识形态属性和物质属性,既注重社会效益,又重视经济效益,努力实现二者的统一。

  创新资源保护利用模式。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分级管理、分段负责,组建河南省国家文化公园管理局,指导建设黄河、大运河、长城、长征等国家文化公园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4类功能区,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改革创新先行区,探索重大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新路子。打破行政区划,对环嵩山、灵宝盆地、浚(县)滑(县)等地脉相邻、文脉相通的地区进行跨区域资源整合,探索建立3—5个文化旅游功能区,实施党政主要领导负责制。支持二里头、殷墟、汉魏洛阳城、龙门石窟等在中华文明演进历程中具有突出价值和关键影响的大遗址成立省级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区,赋予相应管理权限。结合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采取以创意主导的设计、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模式,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历史地段等遗产地转化为目的地,增强城乡发展活力。以“创意+科技”激活优秀传统文化,以IP为核心构建文化内容生产体系,将功夫、文字、名人、历史事件等无形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打造“资源—版权—产品—产业”文旅文创全链条。依托淅川、光山等生态功能县(市)开展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价值旅游转换试点,支持开封、洛阳、安阳等文化遗产密集区域开展GCP(文化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制度试点,探索实施文化补偿政策。运用数字技术,对龙门石窟、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等世界级文化遗产和文物艺术品、典籍、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进行数据采集和数字模拟,开展数字复原及保护展示,打造文旅数字体验空间。

  创新消费场景。推动文化场馆、文博单位、景区园区、主题公园、城市街区、旅游村镇等文化旅游消费场景创新,打造1000个文化旅游消费新空间。发展智慧驿站、智慧书店、智慧餐厅、智慧商店、智慧超市等无接触式消费,创新消费服务模式,提升消费体验。发展全息互动投影、无人机表演、夜间光影秀等数字艺术体验新场景,扩大数字文化艺术应用。推动首店经济发展,引进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精品酒店、网红民宿、文艺书店、文商旅综合体、微型度假综合体等项目,提升城乡商业活力,引领潮流时尚消费。引导豫音脱口秀、创意国风、街头艺术、限时快闪店、假日集市、文化和非遗集市等集聚发展,形成一批新型文化旅游消费业态。发展云旅游、云演艺、云娱乐、云直播、云展览等线上消费新场景,培育“网络体验+文旅消费”新模式。

  (二)高质量发展是河南文化建设的根本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是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为中心,就要坚持客观规律办事,依托资源禀赋,根据比较优势不断提高投资效率,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避免无效投资。

  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根本体现。发展理念是否得当,从根本上决定着河南文化发展的成效乃至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直面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只有贯彻新发展理念,才能够增强发展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坚持把繁荣发展、高质量发展作为文化建设的主题。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全省文化系统要立发展之志,谋发展之策,求发展之道,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是做好河南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要在全球化、现代化背景下看待河南文化建设。在河南“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要求河南必须认清形势、把握趋势、发挥优势。必须正确看待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关系。今天的中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是我们国家的软实力并没有随着硬实力的跃升同步提升,我们的文化准备和理论准备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缺乏整体的对外文化发展战略。基于此,拥有巨量文化资源的河南省,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必须要有大的作为,必须激活河南省的文化建设力量,促进河南文化与域外文化的互通互鉴。

  具体来说,就是要着力实现河南文化从内向型文化向外向型文化的转变,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注意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不断提高河南省的文化艺术质量,提升河南省文化的影响力。大力实施河南文化走出去战略,加强对外和对港澳台地区文化交流。充分发挥河南省文化资源优势,坚持“把握方向,服从大局,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多出进好”的原则,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扩大交流规模,提高交流水平和层次,增强交流效果,全面展示当代河南现代化建设的新形象;增强对外文化交流的针对性,配合省政府对外开放战略,做好与重点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文化交流活动;组织专业艺术对外交流、民间艺术对外交流、文物展览、相关学术研讨会等;以豫剧、杂技、文物、少林武术为重点项目,整合资源,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要紧跟世界文化潮流,在吸收借鉴各国优秀文明成果中推进河南文化创新。

  (作者:陈智勇,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研究员)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