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确立”与“两个结合”的耦合逻辑
摘要:伟大时代产生伟大人物,伟大人物进行伟大实践,伟大实践孕育伟大思想,伟大思想指导伟大实践。“两个确立”与“两个结合”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发展、主观意识与客观实践的有机融合与协调统一,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当下中国的实际、中华文化精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相融相促。
关键词:耦合 逻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最重要的政治成果,是强国建设最重要的政治保证。“两个结合”推动创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动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原创性理论贡献,充分彰显了“两个结合”的巨大理论威力和实践伟力。
一、民族复兴进程中取得的重大成就
一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建。二是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三是擘画并正在实践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图愿景。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是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六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七是形成更大更宽更深的对外开放格局。八是全方位深入推进国家法治建设。九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十是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十一是提出并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实现结构性转变。十二是平安中国建设迈向更高水平。十三是人民军队现代化水平和实战能力显著提升。十四是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提出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整体方略。十五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展中国特色外交。十六是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得以巩固。
当代中国以更加自信的步伐走向世界,以更加坚定的信念为“两个百年”目标奋斗,以更大的底气与能力实现民族复兴,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二、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原因所在
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奋斗的结果。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和正在被实践证明的真理。
(一)有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
人类历史的创造者是人民群众,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作为群众中每个个体的作用汇聚成人民群众改造客观世界的磅礴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地位、全党的核心地位,标志着我们党是一个成熟坚强的伟大政党。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正是因为有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全党才有“定盘星”,全国人民才有“主心骨”,全党才能始终团结统一、步调一致向前进,全国各族人民才能汇聚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磅礴力量。
(二)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引领
新时代的伟大成就,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大的真理性、科学性和实践伟力,是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
1.人民至上的根本红线,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群众史观,提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彰显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观,以人为本和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彰显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展现了强大的真理力量。
2.把握规律增强历史主动,坚持规律性和主观能动的统一
世界统一于物质,认识来源于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把握党、国家、民族历史使命,坚持调查研究,既把“实事”弄清楚,又把“求是”搞透彻。十八大以来,重大决策、重要思想、发展规划的提出,是对“实事”清醒全面的认识、对“求是”坚定执着的追求,彰显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3.突出系统思维问题导向,坚持了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问题作为研究制定政策的起点,工作着力点放在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上,把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充分彰显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集中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的关系。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两个结合”的结晶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源于实践
1.于实践中探明结合的原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课题是理论创新的驱动力。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都是通过思考和回答时代课题来推进理论创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应该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科学对待世界各国文化,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装自己”。
2.于实践中寻求结合的样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实践导向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践中形成、发展丰富,反过来又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又指导于实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博大精深,其科学的思想体系具体包含“十个明确”、“十三个方面成就”、“十四个坚持”、“六个必须坚持”。
1.“两个结合”是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有蓬勃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就在于将马克思主义植根于本国国情、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第二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不断探索追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总结成功的经验、反思失败的教训而得出的真理,深切认识与实践了中华文明成果与马克思主义价值的高度融合,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认识和与时俱进。“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真理本土化的不断推进过程。
2.“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中国道路基于“两个结合”得以找到,也基于“两个结合”得以筑牢根基。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民族多样性、独特的国情,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独特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注定了要走一条适合自己本国国情、本民族特点、本国文化传统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具体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借鉴的具体范例,融合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普遍性,又体现了中国的国情和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性,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结合,它既是中国的又是科学社会主义的。
3.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两个结合”的重大成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是中国特点的、民族特色的、植根于中国国情、五千年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孕育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精髓,培育铸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魂魄,构筑起了全体中国人民协同实现美好生活的根基与支柱。
中国式现代化不仅着眼于当代中国实际,还植根于中华五千年发展史,中国式现代化离开了中华文明中国国情,中国式现代化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既遵循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又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发展孕育的中华文明之精髓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水乳交融,更加彰显了当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中国力量、中华文明得天独厚的中国元素与亮色。
(三)“两个结合”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1.“两个结合”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历程的经验和定律
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是科学,一方面是借鉴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另一方面也是其本身就是随着时代、社会、人类实践认识的深入、发展而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两个结合”中创建,又在“两个结合”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树立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丰碑。
2.“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创新的产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同志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创造性发展的典型。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小康社会”理念就是源于《礼记·礼运》中有关“小康”理想社会的概念。坚定“文化自信”实质就是赓续中华优秀文化成果、弘扬革命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也就是说“文化自信”是基础是根基。习近平总书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创造性提出因应时代需求的新理念,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关键一环。我们之所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就是建立在中华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就是“两个结合”
华夏民族之“根”之“魂”源于华夏传统文化之精髓,蕴含了炎黄子孙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精神与价值追求,是世界其他民族绝无仅有的,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势和特质,也培育构成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独特元素与特质。我们坚定道路自信就是坚持中国国情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从立场来说,坚守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走歪路不走邪路,从方式方法上来说,我们借鉴海内外、从古代到现代的卓越文化成果,聚集并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质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由此可见,“两个确立”与“两个结合”的理论价值、实践伟力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具有高度的价值耦合性。
【作者:刘伟 单位:中共中国气象局党校湖南分校 2023年度中共中国气象局党校重点科研项目研究成果,“两个确立”与“两个结合”耦合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 项目编号2023CMATCZDIAN15 】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