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万聪:加快推进河南省服务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4-05-22 09:21

  服务业制造业深度融合成为培育经济新动能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2023年河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促进制造业服务业深度融合,聚焦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围绕建设制造业强省,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河南省正处于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调整期。推进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既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动选择,也是重塑产业链竞争新优势、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近年来,河南省先后确定两批“两业”融合试点单位,将宇通重工、中国一拖、好想你等46家企业列为省级试点单位,试点单位融合发展势头良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目前仍然存在融合范围不够广、融合程度不够深、融合能力不够强等问题。新发展格局下,要顺应产业发展趋势,以增加融合深度和培育融合新业态新模式作为两业融合突破口,积极探索具有河南特色的“两业”融合模式,加速培育两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助推河南省产业体系由“制造”向“创造”跃升,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迈进,为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供重要力量,为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加强“两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引导

  加强两业融合发展的政策研究,落实支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政策。一是通过制定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规划,发挥规划引领作用之外,可以将两业融合发展纳入省政府重点工作,并建立国家及省级两业融合试点工作推进机制,着力解决制约两业融合发展的问题。二是加大对两业融合的财政支持力度,如省级现代服务业专项资金专门增设两业融合项目支持方向,鼓励金融机构将两业融合项目作为信贷支持重点之一。三是在符合政策要求的前提下,探索土地按不同功能用途混合利用,对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类别创新弹性灵活的用地出让方式,实现精准供给。四是加强对河南省“两业”融合试点单位发展成效的动态跟踪,构建“两业”融合试点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强化“两业”融合发展统计监测和效益评估,形成有进有出的动态体系。

  培育“两业”融合发展的多元化主体

  “两业”融合需要依靠主体推动,通过培育融合发展的多元化主体,为促进两业深度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是推进企业融合,加快深度融合发展。鼓励制造业企业由以产品制造为中心,向以提供“产品+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并重转变;同时鼓励现代服务业企业充分发挥要素优势,向产业链上游制造、研发设计环节延伸,以优质服务深度嵌入制造业全产业链,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二是推进产业链融合,构筑两业融合的着力点。以河南省7个省级重点先进制造业集群主导产业为先导,实施产业链融合工程,率先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提升融合发展能级,并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深度发力。三是推进产业园融合,围绕产业链集群提供专业化的融合方案。以产业链集群融合为宗旨,将产业链需求作为总牵引,打破现有产业园区隐性壁垒,探索产业园区资源要素共享共用机制,推动产业链深度融合。四是依托优势辖区园区,搭建融合发展平台。加强省内先进制造业基地与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的对接合作,支持建立一批特色鲜明、功能显著的两业深度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产业共生、资源共享的发展格局。

  探索“两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新业态

  鼓励企业依据行业特点和自身资源禀赋探索两业融合的新模式和新业态,形成具有河南特色的“两业”融合模式。支持传统优势制造产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进行多样性融合,围绕河南省28条重点产业链,深挖产业链服务价值,开展产业链精准服务,深化研发、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关联,加快业态模式创新升级。一是“数字+服务+制造”的“全融合”模式。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联结制造与服务,应用物联网、车联网、云平台等“互联网+”制造业和服务业,实现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二是“产品+内容+场景”模式。研发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智能化新产品,构建“产品+内容+场景”的全链式生态,满足居民对医疗健康、养老托幼、家政服务的消费升级需求,形成联动式两业融合产业链。三是全供应链流程协同的“延伸再造”模式。优化供应链管理,推动研发、设计、采购、制造、销售、售后服务等信息交互和流程再造,提升信息、物料、资金、产品等要素配置效率,形成高效协同、弹性安全、绿色可持续的智慧供应链网络。四是嵌入全流程服务的“总集成总承包”模式。为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整合资源、延伸链条,开展基于产品或研发能力的一揽子服务。

  增强“两业”融合发展的示范作用

  充分发挥国家级、省级两业融合试点示范企业标杆引领作用,激发中小企业融合内生动力,让更多中小企业纳入两业融合生态圈。一是继续开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试点示范,打造面向主要产业集群的两业融合发展服务平台,打造一批两业深度融合的优势产业链条、标杆企业、新型产业集群、融合示范载体。二是强化领军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创建两业深度融合知名企业品牌,牵头组建跨行业、跨区域的两业融合发展产业联盟。三是让更多的中小企业纳入“两业融合”生态圈,在市场竞争中探索融合路径,在实际需求中选择融合模式。鼓励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发挥贴近市场、机制灵活等优势,探索发展新模式、新路径,培育形成更多服务型制造企业。四是实施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行动计划,引导中小企业深耕产业链某一环节或某一产品,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专业化分工、服务外包等方式与大企业建立稳定的协作配套关系。

  加强“两业”融合发展的薄弱环节

  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整体能级不高,发展不够充分,是两业融合发展的薄弱环节。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能级,夯实两业融合基础。一是优化要素供给结构,完善支持发展政策和制度,创新人才激励机制,扩大资金、人才、信息等高端要素的供给能力。二是优化行业结构,着力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信息服务业、中介服务等高附加值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全面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结构优化、能效升级,构建优质高效、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生产性服务业新体系。三是围绕河南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现代医药、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七大新兴制造产业,推进与各新兴制造产业紧密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以创新引领发展,加快业态模式创新,提升对新兴制造产业的服务能力和支撑力度。四是围绕“设计河南”服务需求,大力发展建筑设计、研究设计、品牌设计等服务,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推动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服务保障。

  【作者:贾万聪 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专题资助项目(2023ZT025)】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