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雷:河南优化人口结构、加快消费升级路径研究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4-05-24 11:36

  消费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也是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直接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河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在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的基础上,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改善性消费、升级性消费”。2023年,全省消费品市场回暖步伐稳健,消费潜力持续释放,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5%,较上年提高6.4个百分点;其中,全省18个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部实现增长。

  总体来说,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但最关键和最重要的却是人口。人口作为消费的主体和承载者,是影响整体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可以说,人口总量与结构决定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层级。河南的优势在于:常住人口总量位居全国第三,接近1亿人口,总量大,市场广阔,人口规模为扩大居民消费提供了雄厚的市场基础;尤其是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仅57.07%,比全国平均水平低8.13个百分点,与东南沿海的广东、江苏、浙江有非常大的距离;农村人口423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42.93%,巨大的消费潜力仍未完全被激发;15~59岁人口占总人口的59%以上,是主要的就业和消费群体,能够为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提供充足动力。但河南面临的压力或不足也比较明显:一是人口总量持续下降,自然增长人口60多年来首现负增长。二是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2022年末,全省60岁及以上人口为1862万人,较2021年末增加79万人,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18.9%,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老年人对实物消费需求相对不强,反衬出目标消费群占比较低,影响消费品市场向更高层次发展。三是人口流出现象较为严重。由于河南的工资水平和产业特色与发达地区相比缺乏竞争力,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不足,流出人口居全国首位,人口净流出态势得不到扭转。四是收入水平不高且差距较大,降低了消费品市场发展支撑度。2022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居全国第23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8661元;城镇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06:1,收入差距仍然较大。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重点不一,对新的消费热点拉动力不集中,培育消费新热点与以前相比难度加大,支撑消费品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尚不牢固。

  消费是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品市场稳健发展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因此,新时期扩大内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着眼于人的需求,适应和调整人口态势,释放居民消费需求的巨大潜力。

  一是出台促进生育的政策措施,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新生儿出生率代表未来劳动力规模,也是未来消费的主力和支撑,因此适度的生育水平是维持人口良性再生产的重要前提,也是消费需求的内在潜力。当前河南面临二孩和三孩政策效果不及预期的困境,2016年受政策影响出生人口数达近年峰值,之后呈逐年下降态势。因此,引导生育水平提升并稳定在适度区间,才能保持和发挥人口总量的势能优势,促进人口自身均衡发展,从而保证扩大内需拥有足够的需求空间,加快消费内循环的速度。严格落实生育促进政策。促进生育政策与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提高生育医疗费报销比例,缩小城乡居民生育保险待遇差距,适当延长女性产假和男性护理假,在此基础上,对于生育三孩家庭实行更大幅度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教育费用减免、补贴政策,加大政策倾斜,提高生育意愿。加快出台生育配套相关措施。优先配置妇幼保健、托幼、学前和中小学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大力发展托幼服务,建立覆盖城乡的三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保障女性的就业权益;鼓励企事业单位与社会机构关爱生育女性职工,探索平衡工作与家庭的方案,解决家庭养育孩子面临的生育医疗保健、教育、女性就业歧视和经济压力等实际问题。通过这些政策措施,解决家庭想生而不敢生的后顾之忧,构建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鼓励群众按政策生育,提高家庭生育意愿,切实推动实现河南适度生育水平提高。

  二是优化人口教育结构,促进居民消费模式升级。人口教育结构变动对消费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与居民的发展型、享受型方面的消费项目关联性较强,提高人口受教育程度、优化人口教育结构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促进消费升级。加大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教育财政支出力度,提高公共教育投资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步改革、完善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学杂费补助和奖学金、助学金制度,缓解居民因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所产生的预期支出压力,促进教育结构优化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提升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农村地区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提升是提高其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重要途径,要加强农村地区教育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开展农村教师培训,优化农村地区教育环境,提高教学水平;加强不同地区之间教师的合理、有序流动,缩小地区教育资源方面的差距。

  三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充分挖掘消费新需求新市场。当前河南的人口结构已经发生历史性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面对新情况新形势,从供需两端发力,充分挖掘消费的新需求、新市场已成为当前乃至更长一个时期内实现河南居民消费优化升级的必然要求。积极开发老年人才资源。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末,河南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7.6岁,比2010年提高了3岁。随着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60岁以上的健康老人也成为巨大的人才资源,因此要尽快为老年人才和老年劳动力发挥作用打通通道,弥补劳动人口比重下降、人口红利削减的缺口。制定出台河南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相关政策,搭建老年人才社会参与服务平台,开办老年大学、支持各类老年社会组织发展,积极开展“银龄行动”,支持老年人参与经济活动、公益事业、教科文卫事业等,充分发挥其社会作用。不断完善养老制度。制度层面上要不断改革和完善养老政策法规,构建起多层次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执行层面上要建立社区养老帮扶机制,由政府与金融机构联合入户进行宣导,协助“老龄化家庭”通过多种保障手段(普惠金融、保险及信贷、现代AI技术)缓解养老风险,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压力,切实做到老有所养,进而降低“老龄化家庭”的预防性养老储蓄,最终释放家庭的消费活力。积极发展“银发产业”。以市场需求为主导,积极开发生产能满足老年群体特殊需求的卫生保健护理用品、老年娱乐产品、老年教育和旅游业等相关产品,使老年产业成为引领内需的主要发展方向,促使老龄化消费形成新业态,扩大就业、提升消费水平。

  四是进一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城镇化的不断加快对促进河南消费升级、优化消费结构有积极作用,大量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无疑是扩大了满足消费需求的空间,增强了居民消费能力,释放了消费潜力。但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在城镇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滞后性对消费增长有一定的牵制作用,使得提高城镇化质量,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成为未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促进消费结构优化的重要方向。加快城镇化步伐。当前河南城镇化水平仍处于持续追赶阶段。按2022年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差距计算,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全省就可以新增消费支出近87亿元,相当于2022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0.36%。城镇化不仅会直接提高居民消费,也会促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公共消费的增加,加快城镇化,从而带动整体需求上升。进一步放宽农村外出人口在城镇的落户条件,降低户籍门槛,并逐步消除农村流动人口在就业、居住、教育、医疗和其他福利待遇上因户籍差异而产生的差别待遇,促进城市外来人口的市民化进程,促使新转移人口享受到城市待遇,提高消费预期。加大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向农村地区延伸,推动城镇社区公共服务向农村流动人口扩展,加快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缩小城乡、区域由于家庭抚养负担差异导致的消费质量差距,真正实现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消费升级的同步发展。

  (作者:曹雷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高级统计师)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