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道理哲理
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系完整、内涵丰富,蕴含着深厚的道理哲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其中,求真务实蕴含着唯物论精髓,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守正创新蕴含着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维,是习近平文化思想推陈出新的内生动力;与时俱进蕴含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品格,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不断发展的科学指南;人民至上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特质,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根本立场。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思想; 道理哲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战略全局出发,深刻把握和总结我国文化建设规律,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新观点,在理论和实践的良性互动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包括“七个着力”“九个坚持”“十四个强调”“十六个方面战略部署”等重要内容。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怎样建设这样的文化,建设什么样的文化强国、怎样建设这样的文化强国等重大时代课题,既有认识论又有方法论特征,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其中,求真务实、守正创新、与时俱进、人民至上的方法论特征,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厚的道理哲理,为新时代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强大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一、求真务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唯物论精髓
求真务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品格,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基本遵循。“求”即去探讨、研究,“真”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规律性,“求真”就是要求人们的活动要合规律性,遵循事物本身的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求真”的价值追求在于“务实”,“务”即坚持,“实”是指实效、实干。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在马克思看来,人们获得正确的认识并非最终目的,而是要将这种正确认识运用于实践并取得成功,否则再好的认识也只是水中月镜中花。
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学习马克思主义是为了运用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系列实际问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也在实践发展中逐渐孕育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也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生机。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在理论层面阐明了新时期文化建设的要求,更是在实践层面促进了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兴盛。
二、守正创新: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辩证法思维
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原则,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基本原则,体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继承性与创新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守正创新体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深刻回答了新时期文化建设应该守什么正、创什么新的问题,即守方向、道路、原则之正,创思路、话语、形式之新;内在融合了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习近平文化思想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正确理论守理论之正,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行动指南。尽管我们当前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时代已发生巨大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仍然处于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国文化建设的灵魂,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指导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古今中外一切文化资源,才能以科学辩证的态度看待国内外文化思潮,解决“中西文化之争”的问题。
习近平文化思想始终坚持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作为基本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我们时刻坚定文化自信、保持文化清醒、厚植文化认同提供了丰富滋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推进新时代文化繁荣的前提在于守正。守正,就是要做到“两个坚守”,坚守好“根”和“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决定了我们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只有促进“根脉”和“魂脉”有机契合,才能筑牢习近平文化思想根基和方向。同时,要坚持苟日新、日日新,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的关键在于文化创新。创新,就是要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一系列新思想、新理论的学习研究,充分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勇于破除妨碍文化发展的机制体制障碍,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活力。
三、与时俱进: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认识论品格
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并不是必须背的烂熟并机械的加以重复的教条。”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时代性发展性的重要体现。
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丰富、日益完善的思想体系。习近平文化思想成长于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确立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探索,并随着新的实践不断发展完善。
中国共产党百年文化建设的伟大探索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发展奠定了实践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文化纲领,主张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进一步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建设方针,涌现出大批优秀文艺作品。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提出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文化建设方针,主张“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胡锦涛提出要“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发展目标。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人不同时期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艰辛探索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与党的百年文化建设探索一脉相承。
习近平文化思想确立于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强调了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权。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新的文化使命”,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将“建成文化强国”写入2035年远景目标。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七个着力”的重要要求,并要求以文化强国建设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总结党的文化建设理论、实践经验基础上,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开创了新时代文化建设新格局,体现了我们党在文化建设中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文明生生不息,思想才能与时俱进。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与时俱进不是要当口号喊,而是要真正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上,不能做“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中人。因此,我们必须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注重中华文明的传承赓续,坚持开放包容、博采众长,做到古为今用、革故鼎新,才能与时俱进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四、人民至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唯物史观特质
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也是贯穿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立场,深刻回答了我国文化建设依靠谁、为谁服务的问题。
人民至上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原则、基本要求和最终目标。习近平文化思想孕育诞生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中,带有鲜明的人民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文化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化,“发展文化事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做到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人民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建设为了人民既是新时代文化发展的根本价值追求,也是践行党的宗旨和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标在文化领域的必然要求。2005年,习近平同志在地方任职时指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方向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以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为本,明确了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为谁服务”的问题。人民是历史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不断推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理论宣传作品,让理论更容易被人民群众所接受,使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同时,广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必须牢牢站稳人民立场,把人民放在心中第一位,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信念,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文艺作品,促进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文化建设依靠人民。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文化建设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和源泉,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注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人民群众的实践生活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基。人民实践中蕴含着丰富的素材,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广大文艺工作者是从人民中产生和培养出来的,因此只有扎根人民,从人民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营养,才能创造出优秀的文化作品。
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文化的享受者,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由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习近平文化思想注重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国之大者”,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以新的哲学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与动物界的最大区别就是人是有精神需求的,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时时刻刻都存在”。这就要求我们立足长远,推动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不断发展丰富多样和符合人民群众需求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检验文化先进性的重要准绳,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价值目标,必须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贯穿到文化建设的各个领域。
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文化的评判者,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检验。人民群众既是文化创造者,又是文化成果检验者。新时代文化建设是否真正有效,必须交由人民来评判。一方面,要积极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另一方面,要让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文化建设效果评判。时代是出卷人,共产党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文化建设的效果如何,要由人民来决定,把人民认可不认可、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文化建设成果的最高标准。
总之,习近平文化思想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和新时代的伟大实践,是党和人民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是要赓续历史文脉、创造这个时代新文化、写出文化新篇章。
【作者:李淮杰,河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玥,河南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杨卫军,河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三级教授 项目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重大项目(2023-JCZD-03);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善用大思政课打造高校思政金课研究”(2022ZSZ023)的阶段性成果】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