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声音:“黑夫家书”的时代信息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4-05-31 09:22

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考古发掘出两件木牍,是秦楚战争时黑夫与惊兄弟二人寄给家里的书信,记述了他们从军到淮阳一带的情况。木牍共计527字,距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被公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家书”。

一、“黑夫家书”木牍释文

木牍甲

正面:二月辛巳,黑夫、惊敢再拜问中,母毋恙也?黑夫、惊毋恙也。前日黑夫与惊别,今复会矣。黑夫寄益就书曰:遗黑夫钱,毋操夏衣来。今书节(即)到,母视安陆丝布贱,可以为襌裙襦者,母必为之,令与钱偕来。其丝布贵,徒〔以〕钱来,黑夫自以布此。黑夫等直佐淮阳,攻反城久,伤未可智(知)也,愿母遗黑夫用勿少。书到皆为报,报必言相家爵来未来,告黑夫其未来状。闻王得苟得

背面:毋恙也?辞相家爵不也?书衣之南军毋……不也?为黑夫、惊多问姑姊、康乐季须(媭)、故术长姑外内……为黑夫、惊多问东室季须(媭)苟得毋恙也?为黑夫、惊多问婴汜季事可(何)如?定不定?为黑夫、惊多问夕阳吕婴、㔷里闻误丈人得毋恙……矣。惊多问新负、妴得毋恙也?新负勉力视瞻丈人,毋与……勉力也。

木牍乙

正面:惊敢大心问衷,母得毋恙也?家室外内同……以衷,母力毋恙也?与从军,与黑夫居,皆毋恙也。……钱衣,愿母幸遗钱五六百,䋨布谨善者毋下二丈五尺。……用垣柏钱矣,室弗遗,即死矣。急急急。惊多问新负、妴皆得毋恙也?新负勉力视瞻两老……

背面:惊远家故,衷教诏妴,令毋敢远就若取新(薪),衷令……闻新地城多空不实者,且令故民有为不如令者实……为惊视祀,若大发(废)毁,以惊居反城中故。惊敢大心问姑秭(姊),姑秭(姊)子产得毋恙?新地入盗,衷唯母方行新地,急急。[1]

二、秦统六国的鏖战硝烟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亲政后,在李斯等人的协助下制定了“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远交近攻、逐个击破”的一统天下的宏大策略。秦在并韩、攻赵、灭魏后,兵指楚国,开始了灭楚之战。公元前225年,秦王嬴政派李信等率大军乘楚内讧之机分兵攻楚,虽有所斩获但亦有所失。公元前224年,秦将王翦、蒙武率大军再度攻楚。楚调全国兵力与秦决战,秦王在郢陈(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督战。“黑夫家书”(以下简称“家书”)中“黑夫等直佐淮阳,攻反城久,伤未可智(知)也,愿母遗黑夫用勿少”正是对这一残酷征伐战争的真实写照,充分显现出了古人直面战争与生死的紧迫与无奈。

三、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显现

在中华文化中,孝道和亲情被视为至高无上的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同时也是中国精神的重要体现。“家书”中“黑夫、惊敢再拜问中,母毋恙也”、“毋恙也?辞相家爵不也”、“为黑夫、惊多问姑姊、康乐季须(媭)、故术长姑外内……为黑夫、惊多问东室季须(媭)苟得毋恙也”、“为黑夫、惊多问夕阳吕婴、㔷里闻误丈人得毋恙……矣。惊多问新负、妴得毋恙也?新负勉力视瞻丈人”、“惊敢大心问衷,母得毋恙也”、“母力毋恙也”等多处语言显露出的孝道和至真的亲情都是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从家书的递达方可见,这两封家书是黑夫与惊写与其兄的,但每封信的开头都是深深挂念其母亲,每封信都充满对亲人的思念与挂牵。这种穿越时空的孝与亲情观,正是深入中国人骨髓的优秀品质和宝贵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根基与载体。

四、商品经济的深入发展

战国以后,周王室更趋衰微,各诸侯国群雄并起、征伐不断,社会震荡更加剧烈,商品经济在此时得到了深入的发展,以传统手工业为代表的货物贸易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提升,社会分工更加明显、商品种类更加丰富、商品贸易更加频繁,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出现了巨大的转型。“家书”中“黑夫寄益就书曰:遗黑夫钱,毋操夏衣来。今书节(即)到,母视安陆丝布贱,可以为襌裙襦者,母必为之,令与钱偕来。其丝布贵,徒〔以〕钱来,黑夫自以布此”,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黑夫的书信中明显出现了两地物品价格对比的情节,若安陆丝布贵,可直接予钱来,黑夫在从军当地购得,从这一清晰的表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二。

五、“自筹物资”的秦国战争

与募兵制时代的朝代相比,秦国对士兵作战时的战争物资保障是相对稀少的,像衣物等这样最基本的生活物资也需要自备或自筹。从“家书”中“遗黑夫钱,毋操夏衣来。今书节(即)到,母视安陆丝布贱,可以为襌裙襦者,母必为之,令与钱偕来。其丝布贵,徒〔以〕钱来,黑夫自以布此。黑夫等直佐淮阳,攻反城久,伤未可智(知)也,愿母遗黑夫用勿少”、“书衣之南军毋……不也”、“钱衣,愿母幸遗钱五六百,䋨布谨善者毋下二丈五尺。……用垣柏钱矣,室弗遗,即死矣”便可看出。

六、军功释放的巨大力量

商鞅入秦后进行了一系列的重要改革,其中的一个重点便是对军队的改革,即采用“军功制”。其规定,凡行伍中人,不论出身门第,一律按其所立军功赏赐,即便秦国宗室同样是然,宗室未立军功者不得列入宗族簿籍,不得拥有爵位。这一制度的施行有效改变了既有阶层或既得利益者对于权力的把控和世袭,极大地提高了普通士兵的作战积极性,为谋求自身阶层的转变和家族利益及荣誉的实现,秦军士兵更加舍生忘死,更加重视“军功”的实现,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整体战斗力。“家书”中特别提及的“书到皆为报,报必言相家爵来未来,告黑夫其未来状”便是对授予爵位的文书家中是否已经收到的热切期盼和继续征战沙场的巨大精神信念。

[参考文献]

[1]湖北孝感地区第二期亦工亦农文物考古训练班:《湖北云梦睡虎地十一座秦墓发掘简报》[J],《文物》,1976年第9期。

(作者:李超群 单位: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