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欣宇:以务实举措保护河南黄河文化遗产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4-06-03 09:46

  河南作为黄河流域的重要地区,有关这条大河的光辉历史传承了几千年,多种多样的黄河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不同形式存在于省内不同地方。如何让代表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黄河文化遗产能够精神永续,是摆在文化大省全体人民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河南有着厚重的历史,更有着尊重历史、重视文化遗产保护的传统,河南博物院是国内最早建成的博物院之一,黄河博物馆也是流域内比较早建成的专项展示博物馆。黄河文化遗产保护需要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提升各方面保障工作水平。在对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法治保障上,河南在立法、执法、司法、法治宣传等方面也作出了很大贡献,从地方角度为全流域甚至全国其他流域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河南经验。在黄河保护法全面实施背景下,河南进一步实施黄河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黄河博览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为依托,加大黄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展示力度

  博物馆作为传统的文物展示和保护宣传教学单位,有着便利的先天条件,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指引下,省内博物馆要以当前所拥有的藏品展品为基础,优化布展形式、提升布展能力和布展水平,让博物馆更多藏品展品体现出黄河文化的历史魅力。

  (一)建设好黄河博览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

  黄河博览馆是集黄河流域人文、地理、历史等相关要素展示于一体的国家级博物馆,河南省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历史机遇,将博览馆打造成为一站式展示黄河文化的综合性平台。要充分发挥现代光电、影音等先进技术,集合打造能够深入体验黄河文化的各类仿真体验景观。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要严格落实《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河南段)建设保护规划》,围绕保护和传承好黄河文化,在省内10.13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对“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作出统一规划部署,让公园体现出文化研究的氛围,与博物馆的静态动态展示加以区分,体现出浓厚的文化气息,让更多爱好黄河文化、致力于黄河文化遗产保护的普通大众参与到黄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来,参与到文化的学习保护传承中来。

  (二)运营好黄河博览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

  博览馆的建成投入使用,为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供了重要的硬件基础,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更重要的是实现黄河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弘扬,这就对博览馆的运营提出了更高要求。博览馆的运营要切实体现黄河文化的典型特征,要让更多人走进博览馆,了解黄河文化,了解黄河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的独特文化魅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要在黄河游的基础上,增加更多黄河文化的展示,营造黄河文化保护的良好氛围,让游客在游中学习文化遗产保护知识,接受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理念。

  (三)利用好黄河博览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

  黄河博览馆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阵地,要让博览馆真正发挥其教育功能、文化传播功能,让更多的人进入博览馆参观,了解认识灿烂的黄河文化。黄河博览馆的建成和运行,给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提供了更多正能量的运行指导和建议,让黄河文化遗址遗存等文化符号的保护更加有序、有效。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是以黄河边游园学习传承黄河文化为主要目的,在整体运营中,要突出文化特色,把文化保护观念潜移默化地深入人心。

  二、加强数字化建设,系统高效保护黄河文化遗产

  (一)打造河南黄河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心

  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在于数据中心建设,通过建设黄河文化数据中心,可以向世界展现以河南为代表的黄河文明的自然景观、历史遗迹、文献古籍、馆藏文物以及曲艺民俗等各类文化资源。这些资源通过数字化转化,可以进一步扩大影响力,促使有关黄河文明的自然地理生态与文化信息生态深度融合,实现黄河文化的更深远传播。通过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共同推出黄河文物数字地图、短视频文物讲堂、融媒体中心等服务,利用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载体,构建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黄河文物数字展示场景。通过新型IP开发新的互联网文化保护新模式,在云端不断加大黄河文化的数字宣传,让更多黄河文化在云端飘扬,把黄河文化推向世界,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注入新的动力。

  (二)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互联网产销平台

  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为代表的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完全能够利用互联网建立自己的产销平台,让原来边缘性的活动成为公开和主流的活动,还能超越技术的束缚和产品本身进行改进和推广。互联网时代,消费者除了能够参与非遗产品的购买和分享,也能够依靠平台和大数据参与生产环节。例如腾讯和敦煌研究院推出的“敦煌丝巾”让消费者可以通过线上设计平台DIY自己喜欢的丝巾图案,线下工人只需要输入编号就可完成印刷制作,黄河非遗文化产品亦可以借鉴此类形式,实现线上线下的生产链与供应链衔接。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一些传统的非物质文化作为旧的意识形态已经失去存在的“价值”,赖以生存的民俗土壤在政治体制、经济文化的转变下长期处于新陈代谢之中,一些非物质文化要么消失了,要么形成了新的物质文化。通过互联网、云平台等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可以让这些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传播更广、传承更久。

  (三)以信息化提升黄河文化遗产保护水平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播,文化遗产更是如此,河南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多且物质文化遗产也较丰富的省区,必须依靠信息化来实现文化遗产的进一步保护。首先,依托个人手机网络搭建黄河文化遗产保护的信息化宣传教育网络。开发对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相关的手机小程序,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其次,在物质文化遗产所在地即遗址遗迹等地点,搭建以信息网络为传输媒介的各类设备,让更多人从屏幕上、从资料上了解文化遗产背后蕴含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密码。再次,通过信息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响应速度。对文化遗址遗迹等实体化场所,要建立信息化监控及控制通道,实现对这类文物的信息化保护。

  三、法治助力,一体推进黄河文化遗产保护

  (一)坚持推进科学立法,为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奠定良法基础

  对黄河文化遗产的保护,我们已经有了国家层面的第二部流域专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并且已经实施一年有余,我们省级层面需要更多配合黄河保护法出台实施细则。作为黄河流域省区的地方立法,要找准地方对黄河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需求和存在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精准立法,以实现从小切口出发解决大问题。要在国家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立法保护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推进修订《河南省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通过优化完善行为规制、保护奖惩、制度建设等方面的规定,建立河南省对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的法治保障机制。黄河博览馆和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完成建设并向公众开放后,要通过社会大众对展馆公园的意见反馈,找准关键,通过省级层面的地方立法,探索指导黄河文化遗产保护法治保障实践,总结成果和不足,为国家层面统一立法提供经验探索和对策建议。

  (二)坚持推进严格执法,建设统一协调的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执法体系

  1.以系统性思维引领黄河文化遗产保护执法。文化首先是一个地区人类生产生活形成的一种社会认同,文化认同是一个社会一个群体实现团结一致的重要保证,文化遗产的保护执法,就是通过对破坏文化统一的行为采取惩罚措施保护文化的整体性和团结性。具体到河南省的黄河文化遗产保护执法,就是要树立文化遗产保护执法的系统思维,避免单独以一地一事来做出简单的执法判断和应对,要对违反黄河文化遗产保护相应规则的违法犯罪行为通过举一反三的执法总结,更好地指导黄河流域文化遗产执法,提升黄河流域文化遗产保护执法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2.规范黄河文化遗产保护综合执法行为。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有着地点不固定、群体不固定的特殊性,对这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文物保护执法,要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更加规范各类执法行为。全省要梳理文物保护部门在前期其他文化遗产保护中出现的问题,多做针对性思考,以制定出符合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执法现实需要的制度体系。要对跨域执法、联合执法等做出科学合理且可操作的制度规定,实现这一领域执法的高效顺畅。

  3.积极开展黄河文化遗产保护执法协作。黄河文化遗产保护执法中,流域各地方文物保护相关部门要在依法开展执法活动前提下,通过发起成立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城市联盟,积极探索黄河文化要素与黄河流域生态资源相协调的保护模式,推进黄河文化保护系统化、常态化、长效化,确保不同类别、不同等级的黄河文化遗产得到全面系统有效的保护。对盗掘、损毁等破坏黄河文化遗产的违法犯罪,要通过行政执法以及刑事打击等强制手段坚决予以打击。结合黄河流域河南段的典型地势及河流走势特征,各地市要充分发挥协同执法、联合执法机制的重要作用,通过建立黄河文化遗产保护执法跨地区合作机制,建立相关专业执法队伍,实现全方位、全天候的执法巡查,形成联动执法协作的良好局面。

  (三)坚持推进公正司法,建设公正高效的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司法工作机制

  1.创新黄河文化遗产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1+X内部协同创新机制。在流域内各级检察长的领导下,建立以公益诉讼检察部门(代表1)为主,刑事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法警、技术等部门(代表X)为辅的办案机制,提升办案质量及效率。通过工作机制的创新,充分协调各方资源,努力把此类公益诉讼案件办成人民满意的精品案件,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二是建立外部协同创新机制。以黄河文化遗产保护案件办理为依托,吸收外部的有关专家、学者,建立专家咨询、服务公益诉讼案件办理的工作机制,借助各方专业和专家力量、智慧弥补检察机关在相关专业领域的知识欠缺。河南全省各级检察机关要结合本地在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司法中的实际工作需求,成立相关工作组织办理案件,提高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检察的案件办理质量。三是建立一体化协同办案创新机制。针对黄河流域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案件办理中的跨区域、案情疑难复杂等情况,在上级检察机关的领导下,整合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检察部门的各级力量,提升案件办理质量和效率。

  2.健全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巡回审判和集中管辖司法审判机制

  在全省黄河流域范围内探索以铁路检察现有机构队伍为依托,构建黄河流域跨区划黄河文化遗产保护检察机制,构建黄河博览馆和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等涉黄河文化遗产保护案件的跨省市区域集中管辖机制,进一步强化国家整体意识,制止地方保护主义和干预司法行为。各级黄河流域法院检察院对黄河文化遗产保护案件实行相对集中司法管辖,大力打击涉及文化遗址、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多方面犯罪,为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在财力、物力配置上要能够满足对黄河问题与相关案件整体把控的需要,统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和文化资源整体保护需要,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和文化遗产保护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归口监督审判机制改革,保障黄河流域内文化遗产保护案件的司法公平与公正,推动全流域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四)坚持推进法治宣传,形成积极依法保护黄河文化遗产的全民力量

  黄河保护法作为一部全新的流域保护专门法律,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一样,都对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保护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了系统规定。如何在黄河河南段形成具有河南地方特色,又能契合河南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需要的地方法治体系,就需要河南省在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中严格落实黄河保护法、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建设规划。要加强有关黄河流域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有关的法治理论研究和宣传,不断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推动形成黄河流域文化遗产保护法治保障的新理念新举措。在黄河两岸打造集法治、文化、艺术为一体的“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落实到黄河文化遗产保护的法治宣传实践,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自觉遵守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法治。要进一步推进全民守法基础工程,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努力使实施黄河战略的法治保障举措更加深入人心,推动形成积极依法保护黄河文化遗产的全民力量。

  【作者:周欣宇,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本文系2023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黄河战略法治保障的河南实践研究》(2023BFX0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