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新时代打造殷墟甲骨文化新地标的思考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4-06-06 10:09

  殷墟是我国甲骨文的首先发现地,是殷商文明的重要见证地,是我国现代考古学的重要标识地。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在安阳殷墟考察时强调指出:“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为我们保存3000年前的文字,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殷墟我向往已久,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省委楼阳生书记指示“把殷墟甲骨文打造成中华文化新地标”。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在五千多年文明史中具有重要的纽带作用。保护、研究、利用好殷墟甲骨文,对于打造殷墟世界一流的考古遗址公园和世界级的遗址博物馆,对于挖掘、展示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对于“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打造中华文化地标具有重要意义。

  甲骨文保护是前提。“一片甲骨惊天下”,从1899年清代学者王懿荣从中药材“龙骨”中发现首片甲骨,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约16万片之多,这些甲骨分布于世界各地,甲骨文信息收集与文物保护是当务之急。加大对现存甲骨文实物保护力度,通过化学、物理等自然科学手段尽量延长其保存期限是重中之重。启动甲骨文数字化工程, 在安阳殷墟建设甲骨文数字化平台,以三维建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最大程度地保存甲骨及其承载文字的原始面貌。加快甲骨文信息资源收集与整合,协调国内各甲骨收藏单位,尽快立项甲骨文数字化采集、建模技术规范,尽量争取境外甲骨收藏机构的支持,建立健全的甲骨文数据库。

  甲骨文研究是基础。甲骨文研究走过了120多年的发展历程,涌现出了王国维、罗振玉、董作宾等一大批著名学者,形成了完整的学术体系。河南作为甲骨文的故乡,要积极引进甲骨文研究的领军人才,打造具有中原特色的甲骨文研究团队,形成中原甲骨学流派。要联合国内著名高校,加快甲骨文研究后备人才培养,形成薪火相传的科研队伍。要加大科研项目扶持力度,设立中原地区的甲骨文“冷门绝学”科研项目,打造相应的科研基地。

  甲骨文普及是关键。要依托殷墟、中国文字博物馆等,搞好甲骨文形体展示和内涵传播工作,讲好“甲骨文故事”。依托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开设甲骨文“云博物馆”,提升甲骨文展示水平,推动甲骨文和古文字的广泛传播。加快编辑出版甲骨文普及读物,在小学和中学阶段适当安排甲骨文普及课程,在高等院校开设甲骨文选修课程,教育部门在甲骨文发现地安阳开展试点工作,总结经验逐渐向全省和全国推广。甲骨文元素要融入新时代社会文化生活,以安阳为核心,在车站、广场、文体中心等公共场所体现甲骨文元素。要推动甲骨文的摹写工作,创办甲骨文书法兴趣班,使甲骨文书写成为艺术享受乃至时尚潮流。

  甲骨文交流是途径。甲骨文研究在世界范围已经成为显学,要加大学术交流,举办甲骨文研讨会,打造高端学术平台,邀请世界各地著名学者与学术机构,深入研讨切磋,提升甲骨文研究水准,讲好中国汉字故事。中国国际汉字大会要以安阳为永久会址,以甲骨文为主要媒介,加强中外文化友好交流合作,深化文明互鉴,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甲骨文利用是目标。甲骨文是殷墟的重要内容与灵魂,甲骨文利用是打造中华文化新地标、促进文旅发展的重要内容。要整合殷墟与中国文字博物馆文化内涵,在安阳建设以甲骨文为徽标的人文标识景观。要立足殷墟文化底蕴,以甲骨文为依托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安阳为中心,培育“中华文字”发展之旅精品文旅线路,展示中华文字漫长、独特的发展历程。要以甲骨文形体内涵进行文创开发、打造甲骨书法产品、甲骨文表情包、甲骨文盲盒、甲骨文商标等。要以甲骨文为抓手,整体规划建设世界一流的殷墟考古遗址公园,重点保护开发以小屯宫殿宗庙区、王陵区、后岗三叠层文化区及洹北商城为重点的遗址核心区,充分利用“大遗址”文旅发展联盟平台,建设集考古科研、遗址观光、文化体验等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园区。

  总之,殷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珍贵遗产,甲骨文是殷墟文化遗产中最亮丽的名片。河南文旅要更上一层楼,把殷墟甲骨文打造成中华文化新地标,既是我们的光荣使命,也是我们的历史担当。

  (作者:李龙,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