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蕊:郑州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策略研究
工业遗产是工业文明的遗存,城市文明的见证。郑州在新中国成立以及“省会迁郑”以后,被确立为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之一,成为新兴的工业城市和河南省的经济中心。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企业逐渐走向衰落,遗留下许多旧厂房、仓库等工业建筑。这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工业遗产见证了工业时代的发展历程,承载了人们对城市文化的记忆。本文结合郑州工业遗产发展实际情况,探讨郑州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路径,为郑州工业遗产的保护传承以及创新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思路与策略,以期有效提升城市文化发展内涵,塑造良好的城市文化形象,促进城市更新与转型发展。
一、郑州工业遗产资源概况
工业遗产可分为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两类。物质遗产主要是可见的厂房、仓库、码头、桥梁、办公建筑、附属生活服务设施等不可移动的物质遗存;还包括机器设备、生产工具、办公用具、生活用具等可移动的物质遗存。非物质遗产包括生产工艺、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工业精神等。目前郑州保存较好、利用价值较大的工业遗产有郑州第二砂轮厂、郑州油脂化学厂、郑州煤矿机械厂、瑞光印刷厂等工厂。
非物质工业遗产包括生产工艺、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工业精神等。当时的条件比较艰苦,工人不怕苦不怕累,为建设祖国奉献了青春。如一座座纺织厂落地扎根郑州后,纺织工人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甘于奉献、淡泊名利是他们秉承的精神,他们以“三班倒”的形式日夜工作,攻克一个个生产难关。
二、郑州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现状
(一)保护与再利用模式
1.工业博物馆
工业遗产作为重要文化遗产和主要城市景观,逐渐在郑州这座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大潮中消退。通过建立工业博物馆的形式展示一些工艺生产过程,展现工业区的历史感和真实感,同时激发社会参与感和认同感,也是留存城市发展印记、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如郑州纺织工业遗产博物馆的建立,就是利用原国棉三厂办公区一层1500平米空间设置临时展览和体验区,主要介绍纺织业的历史及郑州纺织城的建设成就,其中包括图文、实物展陈、办公生活场景复原、研学互动、文创售卖、古琴古乐赏析、休闲茶叙体验等内容。
2.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国内城市工业遗产普遍采用的改造更新方式。如芝麻街1958双创园区,曾是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业厂区。作为工业遗址,厂房工业特色鲜明,保留着工业制造机械、独具特色的厂房建筑群等。自2018年起,在保留历史工业遗产的基础上,郑煤机以打造“零距离创新产业生活圈+24小时产业价值创造圈”为目标,打造科文结合的复合型产业园与游览观光于一体的生活平台。
3.文化生活新空间
以文化创新赋能城市空间重塑,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如郑州油化厂,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经过持续多年的改造提升,建设成为文旅商融合发展的文化生活新空间,为公众提供多元的城市文化生活方式。目前园区业态涵盖了文化创意、科技创新、娱乐餐饮、文艺演出、沉浸式体验剧场等领域,逐渐成为年轻人在郑州游玩的“网红打卡地”。
(二)存在问题
1.文化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尚未形成合力
相关部门在资源整合和联动上的力度不够,各个工业遗产改造的文化创意园区和博物馆等单个单位之间的合作与互动不足。公众对工业遗产资源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不高,缺乏对其价值的理解和欣赏,还停留在打卡拍照的阶段。比如同样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西安,其旅游吸引力要远超郑州,跟其强有力的文化资源整合能力有较紧密的联系,如以盛唐文化为背景,以唐风元素为主线的大唐不夜城,是西安唐文化展示和体验的首选之地,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往。郑州缺乏对工业遗产资源的合理化整合,无法形成强大的吸引力。
2.入驻商户级别不高,定位不明确
在实地调研走访中,可以看到油化厂创意园、芝麻街、二砂等园区,入驻商户的级别不高,园区定位不明确,同质化现象明显,特色不突出,整体形象还有待提升,不能较为全面地形成城市工业文脉的延续,难以加深到访者对郑州工业光辉历程的了解。如郑州油化厂在园区入口处公示的入驻商户,基本以餐饮业为主,缺乏多元化、多类型、高端品牌入驻。
3.尚未形成完整产业链,营收模式单一
通过调研,可以发现各个园区内现有的产业链不完整,园区集聚效应不明显,企业内部之间没有较为清晰的产业上下游关联性,几乎完全是自发形成,难以产生规模经济。有些园区已经出现了一些商户退租现象,空置率较高,可见其抗风险能力相对较低。为了避免再出现像“798 ”艺术区那样因租金上涨导致一些艺术家和艺术机构被迫离开的现象,各园区需打破园区利润瓶颈实现IP与资本的良性转化,推进收益结构的均衡化发展。
4.宣传推广不到位,影响力不足
郑州工业遗产资源十分丰富,却缺乏知名度和影响力。目前的宣传推介工作相对传统,创新力度不够。缺乏具有吸引力的宣传手段和形式,使得郑州工业遗产资源的知名度相对较低,很多游客和市民并不了解相关的展览和活动。在新媒体时代,人们每天接收到海量的信息,同时在资讯选择上也偏向数字化、碎片化,因此宣传推广十分重要。
三、郑州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路径
(一)完善顶层设计
首先需要加强政府部门的协调与领导,建立完善的顶层设计,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确保工业遗产资源的保护和再利用有长远规划和战略。同时,建设多层次的管理体系,包括专业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全方位多元化地促进郑州工业遗产得到合理的活化利用,共同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为工业遗产向文化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二)有效整合工业遗产资源
文化资源整合有助于将分散的资源连接起来,形成集聚效应,扩大影响力。各个相关单位,如各级政府、文物保护单位、高校、企业等应加强合作与沟通,形成联动机制,共同整合工业遗产资源。通过共享信息、资源互补和联合推广等方式,提高工业遗产资源的整体影响力和利用效益,更好地活化利用工业遗产资源。如河南卫视现在已经成为宣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可以整合推介郑州工业遗产资源,制作创新性表达和年轻化表达的节目,扩大郑州工业遗产的影响力。
(三)深入挖掘工业遗产文化内涵
在对郑州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过程中,不能仅停留在对物质遗存的保护上,更重要的是使其“活起来”。要深入挖掘工业遗产的文化内涵和文化记忆,促进公众对工业遗产的保护意识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带动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公众参与积极性,推动工业遗产资源禀赋有效转化为传播动能,增强区域文化的感召力和辐射力。
【姓名:张蕊 单位:郑州轻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中原城市群文化资源产业化研究”(项目编号:2020CYS044)和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原城市群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研究”(项目编号:2021-ZZJH-448)的阶段性成果】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