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建:“四下基层”是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必修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年轻干部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接受实践锻炼和工作历练,加快成长为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
“四下基层”有利于培养年轻干部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的政治意识
信仰上的坚定离不开理论的武装,政治上的坚定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要把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作为年轻干部培养的重要途径。
面对波诡云谲的国际环境,面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如果缺乏坚定的信仰和实践锻炼,年轻干部就难以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也难以担负起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四下基层”能增强年轻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同和拥护,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忠诚于党的事业,真正做到关心群众疾苦、解决群众困难、捍卫群众切身利益,更好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四下基层”有利于培养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能力形成,离不开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和斗争磨砺。
年轻干部要具备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的本领,就应该自觉地做到“四下基层”。
“四下基层”将极大地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四下基层”要求领导干部不仅熟悉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更要深入基层和群众,努力地掌握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做到创新性地把党的创新理论变为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行动指南。
“四下基层”有利于培养年轻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强调“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
我们党之所以能完成近代各种政治力量完不成的历史任务,关键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亿万人民群众凝聚成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四下基层”蕴含着“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的三实作风。年轻干部“四下基层”有助于端正党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化解社会矛盾中不断成长成才。
“四下基层”可以有效地培养年轻干部的担当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
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当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
“四下基层”要求年轻干部走出机关的舒适区,深入基层第一线,到环境艰苦和矛盾尖锐的基层一线去干事创业。
“四下基层”有利于培养年轻干部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有利于培养年轻干部敢闯敢干、迎难而上的担当精神;有利于培养年轻干部敢于与侵害群众利益的错误行为作斗争,敢于直面改革发展中的社会矛盾的斗争精神。
“四下基层”有利于培养年轻干部人民至上的价值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四下基层”蕴含着党的群众路线和工作方法,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彰显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初心的外化。
年轻干部做好“四下基层”,就会更自觉地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更符合实际情况,更尊重群众的真实愿望,不搞形式主义,就会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作者:孙永建,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的百年建构与经验启示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课题项目号:2022BDJ007;河南理工大学人文社科重点课题,《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传统、历史经验、及世界意义》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