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说① | 论我国旅游业的三大定位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4-06-17 11:30

  编者按

  有趣的人生,一半是柴米油盐,一半是诗和远方。5月17日召开的全国旅游发展大会,是党中央首次以旅游发展为主题召开的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如何处理好旅游强国建设的各种关系?怎样以文物强省考古强省助推旅游强省建设?如何把河南打造成为世界文化旅游胜地……在2024河南省旅游发展大会召开之际,大河网学术中原联合河南省社科院推出《“游”说》特别策划,河南如何推动旅游强省建设,听听专家怎么说 。

  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山川秀美,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为我们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无尽宝藏。各地旅游业凭借对自身区位优势、传统文化、特色景点的充分利用、保护与开发,使旅游业呈现出勃勃生机,彰显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旺盛活力和广阔潜力。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旅游发展步入快车道,形成全球最大国内旅游市场,成为国际旅游最大客源国和主要目的地,旅游业从小到大、由弱渐强,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成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旅游发展之路。”新时代新征程,当前我国旅游业态正经历大发展,传统与创新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旅游业作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中国的旅游业从来不是一个单一性产业,而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年来,国内旅游发展亮眼案例众多:烧烤带火了山东淄博,村BA带火了贵州台盘村,冰雪与好客带火了黑龙江哈尔滨,“王婆”带火了河南开封,麻辣烫带火了甘肃天水,一个关于旅游的成功个例,便能带动一个地区经济的综合性发展。旅游业作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实至名归。

  (一)旅游业成为新定位下的增长引擎

  自1845年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创办世界第一家商业旅行社至今,旅游业已经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并成为各国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升,旅游业逐渐成为第三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时期,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超过10%。今年一季度,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52万亿元,同比增长17.0%,在促进消费、拉动内需方面作用明显﹔全国出入境人员超1.41亿人次,同比上升117.8%。今日之中国已经形成全球最大国内旅游市场,成为国际旅游最大客源国和主要目的地。

  旅游业深刻改变了各地的第三产业发展路径。浙江省湖州市余村,当地村民成功从“卖石头”到“卖风景”:昔日深挖的矿坑种出了荷塘月色,资源型城市变为处处绿水青山的旅游型城市;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村,虽处我国极北之地,但凭借做好“冰雪”文章,发展冰雪经济,让北国边塞风光成为游客不远万里也要前来的打卡之地,使曾经冷清的“漠河舞厅”热闹起来;山东省淄博市,凭借肉与葱、饼与酱迅速出圈,量大管饱、实惠亲民的本地特色烧烤吸引全国游客聚集于此,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感受到山东贯穿古今的好客与豪爽。

  一批批游客的纷至沓来,让祖国大地上的各处文旅活力被成功唤起,旅游成为国家新定位下的增长引擎实至名归。

   (二)旅游业助力新形势下的产业共建

  从今年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看,我国国民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实现良好开局,经济回升向好是趋势,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前景广阔。在这经济新形势下,旅游业凸显出在产业共建上的先天优势。旅游产业自身产业铺面广、链条长、动能足,产业间还具有高度的关联性、互补性、拓展性。在“旅游+”“+旅游”的新生态加持下,如研学旅行、自驾游、农家乐、民俗游、体育游、“特种兵”式旅游、“Citywalk”等模式层出不穷。带动包括农业、制造、运输、体育、教育、文创等产业一同大步发展。从贵州山村走出的“村BA”,如今已有能力邀请著名的体育明星与解说加盟到场,不仅让到访民众近距离感受竞技体育带来的魅力,也能顺便感受到当地以苗族银饰等非遗手工艺品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今年首届文化遗产研学十佳案例和十佳线路的评选,遴选出如《“文明溯源——大象中原”研学》《汉字源流绎古今》《探寻工业遗产触摸铁路红色根脉》等结合文化与产业的优秀研学活动,让人们看到了研学旅游的价值与潜力,也感受到“旅游+”的巨大潜力。

  由旅游业主导的产业共建可以促进全国各地经济均衡发展,让倚重不同产业而立的各地都能因地制宜,合理参与,并能够持续激发各方产业活力,确保产能合理分配,旅游业对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日益显著。

   (三)旅游业塑造新变局下的国家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旅游作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不仅承担着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任务,还肩负提高国家文化竞争力、品牌形象的使命。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全球旅游次第恢复。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关乎经济,也关乎国家形象。目前,中国已成为国际旅游最大的客源国和主要目的地。一季度,外国人来华数量较2023年同期增长超3倍,以旅游观光最多,占到三成以上。有关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端午节假期,旅游平台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15%,延续今年以来入境游的火热态势。

  纵观世界,但凡旅游业发达的国家及地区,都有着相对应的地标建筑,并被慕名而来的游客冠以含义:浪漫如巴黎埃菲尔铁塔,古老如埃及吉萨金字塔群,前卫如拉斯维加斯巨型球幕建筑。作为历史悠久且日新月异的文明大国,中国也有着诸多享誉海内外的名胜景点:北京故宫宏伟壮观,上海外滩摩登繁华,成都九寨沟飞瀑流泉,登封少林寺禅意悠远。外国友人亲历中国各地,以“眼见为实”打破西方对华“滤镜偏见”。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旅游业在塑造中国国家对外形象上依然大有可为。

   二、旅游业作为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

  旅游业的发展能够为景点带来游客、吸引消费、引入投资,而景点的收益可以有效增加政府税收。与旅游业发展配套的相关产业:如运输业、文创行业、演艺行业、建材行业等也能随之兴起,对带动就业、促进共同富裕、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今年一季度,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52万亿元,同比增长17.0%,对促进消费、拉动内需发挥了重要作用。旅游业在定位上作为庞大且独特的民生产业,可有效解决国内各领域产能普遍过剩,内循环市场流通性亟需打通的问题。

   (一)旅游业具有形式多元的消费特征

  中国具有广阔的消费市场,在这超大规模市场背后蕴藏着众多的消费增长点与各异的消费观念。旅游业作为当前具有代表性的民生产业,也存在着众口不一、热点不定的消费特征。尊重人民丰富多元的精神需求,是旅游业在多元化消费特征问题上的破局之道。

  今年3月初,在河南开封市万岁山武侠城现场举办的“王婆说媒”招亲节目突然火遍全网。随着“王婆说媒”的人气带动,万岁山武侠城获得了自建立以来从未达到的关注度,只因为“王婆说媒”这档真人节目不仅还原了水浒中的人物形象,也戳中了当前年轻群体“相亲难”的痛点。“说媒”这个具有限定受众圈层的主题搭建,迎合了文旅多元化的浪潮,“王婆说媒”的成功看似意外,实则意料之中。

  随着国内旅居养老市场的逐渐成熟,许多老年人渴望拥有可游可居的“诗和远方”,旅居养老不但可以延伸旅游业的消费面,也有助于解决当前居家养老的诸多弊病,丰富老年人的精神体验,对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山东青岛因时因势,积极探寻旅居养老的产业发力点。如崂山区的森林康养,城阳区的医养康养,即墨区的海滨康养等,都在各自的康养赛道上崭露头角,并使青岛市的整体旅居养老产业得到质的提升。尊重旅游业的多元差异化,使青岛找到了沿海城市独特的文旅赛道,并逐渐做出特色,形成品牌效应。抓住民之所需,民之所愿,建立多元化文旅平台,才能最大化挖掘旅游业的受众潜力。

   (二)旅游业具有特色鲜明的地域特征

  作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疆域辽阔、民族众多、人口规模巨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旅游发展从来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各地文旅热点此起彼伏。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文旅产业总能吸引游人不远万里,“不如见一面”。

  独特的地形地貌、厚重的人文历史,涵养了新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今年以来,新疆文旅融合亮点纷呈,游客量、旅游收入双增长。海内外游客或在阿勒泰的草原上策马奔腾,或观看环塔国际拉力赛上狂野驰骋的赛车,天山脚下的大美风光总能令远道而来的旅人流连忘返,新疆人民与生俱来的热情好客一览无余。

  随着大湾区文旅的深化发展,粤港澳间旅游脉络逐渐清晰,各方共建成为崭新亮点。端午期间的大湾区各地上演着精彩纷呈的龙舟比赛,勇立潮头的年轻人们用热血与激情守护着岭南传统文化;与此同时,内地游客也正忙着在香港买凉茶甜品,打卡经典电影取景地,欣赏艺术展、参加演唱会。旅游业对香港经济的贡献可见一斑。

  凭借当前高效的信息传输与便捷的交通网络,祖国山河的每一隅都有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旅游业的发展给予了祖国各地展现本地风土人情的舞台,也给予各地政府通过文旅提振地方就业,拉动本地消费的契机。

  (三)旅游业具有导向明确的政策特征

  旅游业作用于民生的功能和影响是多样且复杂的,它在拉动经济发展、带动民间就业、促进共同富裕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也要看到全国旅游业的发展虽各表一方态,但统为一盘局。旅游业需要全面性的政策统筹,以明确的导向指明未来发展之路。

  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能够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譬如“旅游+影视”缓解了影视演艺行业人员的从业压力、“旅游+研学”助推青少年文旅行业的发展、“旅游+农业”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带动乡村地区脱贫致富。若没有稳健的市场调控,清晰的政策指导,旅游业的发展会出现“扎堆效应”“热钱效应”,如某些已经废弃的主题乐园、度假酒店、滨海码头等都是发人深省的案例,对政策的短视与无视会对各地庞大的旅游市场及地方经济造成不可逆的损失。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绿色环保等当下重要政策理念深入人心,也理应成为中国旅游业在未来一段时间需要内化和融合的重要内容。旅游无定式,发展正当时,旅游业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尊重多元差异,发掘鲜明特色,紧跟政策导向,才能达到从业者与消费者的双向共赢,让旅游业成为富民、利民、乐民的重要产业。

   三、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幸福产业

  作为“五大幸福产业”(即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产业)之首,旅游业被赋予提升国民幸福感和社会福祉的愿景和使命。1980年世界旅游组织发布的《马尼拉世界旅游宣言》指出,旅游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人类实现自我精神解放的重要途径。第66届联合国大会提出,追求幸福是人的一项基本目标,幸福和福祉是全世界人类生活中的普遍目标和期望。旅游业应充分发挥旅游为民富民利民乐民的积极作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让旅游业无论从过去,当前还是未来,都能成为人们共赴远方、品味美好的心灵旅途。

   (一)旅游业作为幸福产业的传统文化要素

  “朝发广莫门,暮宿丹水山”。中国自古就有着远游的文化传统,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据考证,距今4000-4500年前的山东昌乐骨刻文中就存在“旅游”二字。自殷商起,人们便对旅行的类别进行分类,商旅、婚旅、迁旅等已有雏形。与旅游相关的文人雅士更是数不胜数:春秋先贤孔子就已“周游列国”;南北朝时期画家宗炳一生纵情山水,至老时卧病不起,还要在家中墙上绘就山川美景而观览,并自诩“卧游”;唐时李杜二位著名诗人的远行足迹与经典诗篇遍布古代中国。此外,中国古代还迎来了数不胜数的外国友人,最著名当属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其著作《马可·波罗游记》记录了他在中国的奇妙见闻,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怀有的友好感情,成为彼时西方文明认识中国的重要窗口。

  中国传统文化素来提倡远行与云游。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远在上古时期,黄帝为了安抚万国百姓而亲巡四方,东至于海,南抵长江,西及崆峒,北至燕山。黄帝为了人民的福祉,用脚步丈量了华夏的疆域,并使中国人拥有了周游宇内四海的气概。旅游不只是为了闲适与悠然的个人追求,更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脚下传承千年的土地,并使之福泽万代。

   (二)旅游业作为幸福产业的当代价值追求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近代以来,中国的旅游业经历了曲折发展。1927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陈光甫创办了“中国旅行社”,这是中国近代旅游企业化的标志,而当时陈光甫创办中国旅行社的动机很单纯,即服务社会,造福国民。

  时过境迁,如今的中国早已壮大为全球最大的国内游市场。但正如阿兰·德波顿在《旅行的艺术》中说:如果生活的要义在于追求幸福,那么,除却旅行,很少有别的行为能呈现这一追求过程中的热情和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参与旅游活动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方式,享有旅游生活是全面发展的现代人的重要表现。旅游成为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的刚性需求。当前青少年面临着竞争激烈的课业压力,成年人面临着快节奏都市生活的工作压力,老年人面临着抛却生活空虚,拥抱幸福晚年的正当需求。不同年龄层的人们通过旅游获得积极情绪、控制感、成就感、额外知识、个人成长、社会交往和沉浸感等幸福体验。而这种对幸福体验的追求不仅可以缓解社会压力,还能增加消费场景,拓展城乡消费空间,更能通过观览祖国大好河山,结交各地朋友来培养家国情怀,增加民族认同。参与旅游活动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方式,享有旅游生活是全面发展的现代人的重要表现。旅游成为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的刚性需求。旅游越来越成为当代中国人难以舍弃的一种生活方式,因为它与生活无限结合,与幸福紧密相关。

  (三)旅游业作为幸福产业的未来发展期许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据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在官网发布消息称,预计2024年,全球旅游业产值或将创造历史新高,达11.1万亿美元。再过10年,旅游业将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16万亿美元,在全球经济中占比达11.4%。在未来,我们每个人可能都同时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消费者与受益者、参与者与见证者。国内旅游业还将迎接各种时代机遇:或凭借科技赋能而让虚拟旅行足不出户,或带领游客登上太空体验失重的乐趣,或使无人荒山重抹盎然绿意,或让静谧小镇突迎泼天富贵。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旅游业,从根本而言都是在打造提高社会全员生活质量的幸福产业。旅游产业发展关注个人精神层面获得,如《礼记·学记》中说,“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旅游产业发展造福后世子孙,如今风景如画的绿水青山就是我们留给后代的金山银山;旅游产业发展赓续中华文脉,正如伊朗谚语所言:“一个没有知识的旅行者等于一只没翅膀的鸟儿”,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产业框架下,中国旅游业会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观念贯彻始终。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旅游业作为幸福产业的未来发展期许,将继续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

  总书记为我国旅游业指出的三大定位: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以及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幸福产业,是对当前旅游产业化发展的清晰定位,为加快建设旅游强国,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与实践保障。

  【来源: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执笔:石宕川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黄河文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课题组长:李立新 课题组成员:郭树伟 宋朝丽 陈智勇 靳瑞霞 卢 冰 尹松鹏 石宕川 任梦一 张洪艳 范先立 马培红】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