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说⑤ | 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插上“数字翅膀”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4-06-17 12:41

  编者按

  有趣的人生,一半是柴米油盐,一半是诗和远方。5月17日召开的全国旅游发展大会,是党中央首次以旅游发展为主题召开的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如何处理好旅游强国建设的各种关系?怎样以文物强省考古强省助推旅游强省建设?如何把河南打造成为世界文化旅游胜地……在2024河南省旅游发展大会召开之际,大河网学术中原联合河南省社科院推出《“游”说》特别策划,河南如何推动旅游强省建设,听听专家怎么说 。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文化产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调研时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用数字技术提升文旅产业既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也是旅游强国的题中之义。

  一、数字经济背景下,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性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 “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的部署,文化和旅游部结合产业发展新形势新趋势,研究制定了《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加快数字经济与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旅游业“日益成为新型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随着旅游需求的升级,传统的文旅产品和服务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文旅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则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沉浸式、互动式的体验。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成为文旅产业融合的新动力。数字经济与文旅产业的结合,产生了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是优化旅游供给侧以及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目前各地正在不断推动文旅产业向数字化转型,加快实现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防范文旅产业数字化过程中的问题

  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利用数字化技术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目前还面临数字化水平不高、质量有待优化、新型业态培育不足、线上消费仍需培养巩固等问题。还有一些地区存在数字化程度不足、对当地的文化内涵的挖掘不够深入而导致的数字化转型并不顺利等问题。此外数字文旅涉及大量的个人信息和敏感数据,存在信息安全的隐患。数字文旅的发展可能还会对传统旅游产业造成影响,如一些传统旅游企业可能会受到数字化服务的冲击,这些问题和风险亟须解决和防范。

  三、提升文旅产业数字化水平的路径

  (一)以数字技术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提升游客体验

  深入挖掘城市文化底蕴,用数字技术讲好城市故事。我国历史文明悠久、文化遗产众多,近年来文化游热度大幅度提升,文化遗产主题游备受年轻游客的青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成为各个旅游城市发展的重要模式。非遗、歌舞等文化项目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成为新的潮流。要深入挖掘城市文化的多重内涵,特别是文化遗产所承载的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和中华文化的价值理念,积极探索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展示方式,使文化遗产活起来。传统的名胜古迹游览千篇一律,难免使顾客产生乏味感,而科技为文化的创新表达提供更多可能,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融合掀起的文化热潮,丰富了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正成为推动城市文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城市文化价值的助推器。例如,讯飞输入法方言保护计划推出的AI方言文化公益短片《姑苏琐记·懒画眉》,以 AI 合成的方言展示苏州的古代文化。科大讯飞核心研发平台经过3年时间教会AI说苏州话,短片中苏州话旁白配音由科大讯飞苏州方言语音合成系统生成。杭州亚残运会开幕式中出现的金桂之树,通过AR技术形成金桂花冠,释放出象征着梦想与荣耀的“金桂之光”,代表着一脉相承的温暖祝福。科技为文化的传承方式和呈现方式带来质的变化。

  利用数字科技做好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如今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场所通过在线直播、VR视频、数字人解说员等数字科技对文化遗产进行宣传展示,增加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辨识度。如今在博物馆、历史遗迹等这些能够代表当地历史人文特色的场所,“数字人讲解”与“数字人解说员”正逐步成为潮流,它们不但拥有深厚的知识积累,还能凭借生动的讲述为游客介绍文物的相关知识。相较于传统的静态解说,数字人解说员更为鲜活有趣,让历史与文化更为生动地呈现在游客眼前。三星堆博物馆通过数字技术还原了神庙祭祀的场景。数字科技AR、VR、元宇宙等带来的沉浸式、交互式体验。如参与式戏剧表演、历史角色扮演等方式使游客仿佛穿越时空,亲身领略历史人物和故事的魅力。

  优化数字文旅产品的供给。顺应游客消费升级的趋势,丰富网络音乐、网络动漫、网络表演、知识服务等数字消费产品。发展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数字媒体等新兴消费产品,创新文化消费场景。引导和培育网络消费、定制消费、智能消费等消费新热点新模式。以提供优质的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为核心,深度应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努力提供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提升优质IP建立下沉渠道和持续变现能力,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

  (二)以数字化产品激活文旅市场消费潜力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较2022年12月新增网民248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7.5%。我国互联网应用的持续发展,助推我国数字经济回暖向好,数字文旅、智慧旅游正成为各地积极培育的消费增长点。

  释放青年群体的消费潜力。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普及,移动网络付费习惯的养成,数字文化产品的消费潜力和市场价值将得到进一步释放。一方面,数字文化产品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等特点,符合年轻消费者消费习惯。以丰富优质的数字文化产品引领青年文化消费,满足年轻用户群体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另一方面,比如像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越王勾践剑,通过数字科技变成数字藏品,可以旋转、放大、缩小,让高冷的文物可视可感。上海迪士尼乐园运用VR等数字技术建立的“翱翔·飞越地平线”“加勒比海盗——沉落宝藏之站”等项目,充分释放视觉、听觉等感官体验,科技感和互动感十足。越来越多的音乐会以直播的形式,配合投影AR、VR等科技手段,为年轻群体打造沉浸式体验。

  优化文旅产业的服务流程。通过在线预定、智能客服等数字化手段优化文旅服务的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截至2023年12月,在线旅行预订的用户规模达5.09亿人,较2022年12月增长8629万人,增长率为20.4%。通过线上运营可以有效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如江豚邮局生态环境保护项目,通过投喂江豚环节、线上捐赠方式获取虚拟证书、实物礼品的多样化玩法,实现线下线上、 社群私域融为一体的运营体系。

  利用数字技术创造新的产业增长点。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分析游客消费偏好,为旅游企业提供精准的营销策略服务。同时,数字技术也催生了一系列新的旅游产品与服务,如虚拟旅游、智能语音导览等,为旅游产业培育了新的增长点。

  (三)以数字技术引领文旅发展新方向,构建产业生态

  以数字技术培育文旅新业态。加快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城市轨道交通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链创新和应用,提高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同时,深入推进创新创业,优化营商环境,对新业态新模式采取更加包容审慎的态度,鼓励创新,为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留足发展空间。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培育壮大云演艺、云展览、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业态,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业布局,提升文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数字网络平台推动文旅传播多元化。在智能时代,要善于运用数字技术和新兴媒体加强文化呈现方式,拓宽文化传播渠道,推动文化产业多元传播。河南卫视“节日奇妙游”系列节目以数字技术赋能节目,以现代审美观照传统文化资源,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增强了传统文化的体验感,激发了民众的精神共鸣。河南广电在短视频平台以及社交软件平台注册了多个官方账号,并持续输出优质内容,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进行全网宣发,为节目提供了良好的传播渠道。

  依靠数字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数字内容、技术、模式、业态和场景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培育互联网、超高清、VR/AR、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创新应用,壮大云演艺、云展览、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型业态的具体路径,激发产业创新活力,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强发展新动能。 同时要引导数字文化产业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相衔接,与国家文化公园等重大工程相结合,形成文旅产业集聚效应。

  (四)以数字技术助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提升文旅产业数字化建设水平。提升重要景区的移动网络信号覆盖,改善数字化文旅产业的基础设施。利用数字技术,对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进行采集、管理和分析,建立完整的文旅资源数据库,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数据支撑。例如目前敦煌已有200多个洞窟的数据汇集形成“数字敦煌”中英文数据库免费向全球共享。提升数据管理水平,通过大数据分析,对文旅产业的相关环节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够实现旅游信息的精准推送和对游客反馈的积极回复。

  促进文旅产业链条延伸。以数字化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拓展文旅融合的数字化新阵地,实现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融合。加强数字文化企业与互联网旅游企业对接合作,促进数字文化内容向旅游领域延伸,强化文化对旅游目的地的内容支撑、创意提升和价值挖掘作用,例如上海的数字文旅中心以文旅大数据为技术支撑,推动文旅营商服务集成创新和市场治理数字转型。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升级的“文旅智惠通”“一部手机游新区”,结合5G高新视频、虚拟现实等技术,壮大了“云上全景西海岸”发展模式。强化文化对旅游目的地的内容支撑、创意提升和价值挖掘作用,推进了文旅融合。

  创新文旅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多的景区开始运用AI数字技术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以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实现传统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例如,旅游博主通过直播带领线上游客来一场云旅行;张家界使用XR云互动建立的张家界星球元宇宙,开拓出云游新体验;用数字虚拟形象作为陕西文物智慧推荐官,为公众提供知识解答、信息导览、AI等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2023年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的数字文旅体验,以山东文旅产业发展新格局为主线,重点展示裸眼3D、元宇宙畅游、数字虚拟人、VR飞跃、“流浪地球”太空舱等互动体验类项目,以及“云游齐鲁”“云游青岛”等智慧文旅平台项目都是创新性的数字文旅产品和服务案例。数字文旅产业在中国拥有广阔的市场规模和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不断推进,数字文旅产业的消费潜力与市场价值将进一步得到释放。

  【来源: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执笔:卢 冰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黄河文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课题组长:李立新 课题组成员:郭树伟 宋朝丽 陈智勇 靳瑞霞 卢 冰 尹松鹏 石宕川 任梦一 张洪艳 范先立 马培红】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