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青:文旅“热”点燃干部“新”作风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4-06-17 14:22

  2023年以来,烧烤带火了山东淄博,“村超”让更多人认识了贵州榕江,菜市场成为游客city walk争相“打卡”的景点……文旅融合的故事不断“上新”,一部剧、一个人、一串烧烤、一碗麻辣烫带火一座城的现象频频出现。文旅“热”风吹遍神州大地,充分彰显出文旅市场的强劲复苏和繁荣,更体现了各地政府紧抓机遇、倾听民声、回应期盼的担当作为和新时代党员干部作风的新风尚。

  一、迎“热”而上,全力助燃文旅热潮

  文旅市场消费新热点出现,既有厚积薄发也有天时地利,但客流量陡增和群众对市场服务的更高需求,极大考验着政府相关部门的调度应对和干部职工的工作作风。面对突如其来的“泼天的富贵”,各地政府快速反应、广纳良言、依法管理、真诚服务;群众线上线下广泛参与、建言献策,上下同心、全民齐动,“热”潮之下的新形象新作风新风尚让人耳目一新。

  淄博市为解决外地游客停车难,连夜修路、扩建停车场,各单位大院免费停车;候车站台设立免费充电线,为游客提供便利。这些关乎群众利益的“小事”,淄博市委市政府却实实在在、第一时间做到了。北疆“冰城”哈尔滨在交出一份耀眼文旅“成绩单”同时,也打造了一张作风“金色名片”。为方便南方游客,中央大街铺地毯、索菲亚广场建暖棚;旅拍火热之时,用无人机在广场上空升起“人造月亮”;打造浪漫氛围,广场升级照明灯饰,加装音响设备……

  为助燃文旅网红热潮,各级党员干部可谓是用心尽心、真干实干,从过去应时应点干,到现在主动引领干;从过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模式,到现在想在前面、做在前面;从过去对市民和游客关切的问题推诿松懈,到现在果断决策、迅速落实;从过去“等风来”到现在“乘风飞”,基层干部用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精神点燃“文旅热”,不仅体现了新时代城市管理的精细化,也充分展现出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践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优良作风。

  二、闻“风”而动,积极回应群众呼声

  在哈尔滨旅游持续火热之际,有抖音博主发布视频称,整个河南一亿人,河南文旅抖音账号仅15.6万粉丝,喊话河南文旅赶紧出招。值得称赞的是,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官方抖音账号面对网民质疑和建议,迅速作出回应,主打“听劝+不服输”,“疯狂”输出,开启花式“晒家底”,不仅晒文化、晒美景、晒美食, 更晒出了国风、汉服、历史人物等创新创意元素。短短几天时间,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官方抖音账号粉丝迅猛增长至近200万,堪称文旅宣传的典型案例。山东、山西、河北、四川等地文旅局也不甘落后,闻“风”而动纷纷应战,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在这波全民动员、跨省互动、多元融合的文旅宣传热潮中,网友在线当监工,纷纷喊话家乡文旅“抄作业”“亮绝活”,不仅“亲自宣传”还“亲自支招”。各地政府主动发声,积极回应网友关切,亮特色资源,晒文旅家底;聚焦年轻群体消费生活新主张、新需求,用别具一格的文旅产品、服务征服游客;借助融媒体的传播力量,推动文旅出圈,一些地方的文旅局长更是直接空降在各大App评论区,与群众展开互动,直接倾听群众需求。这种倾听网络民声、精准调研施策的作风转变,是新时代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真实写照,也是党员干部践行新时代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不仅增强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也提高了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过去,我们深入基层,用脚步丈量民情、民意,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指尖连接着网络民意,反映着大众的心声和诉求。新媒体平台给文旅部门提供了直接对话游客的机会,游客也可以提出个性化需求,这种双向交流、有求必应的互动形式,相比传统单向输出的营销方式,具有低成本、大众化的特点,网友互动的不确定性可能带来高流量的回报。党员干部必须紧跟时代潮流,既要“用脚下基层”,又要“上网察民情”,坚持线上线下齐努力,在群众的喜乐哀愁和网友的嬉笑怒骂中,摸清民情、民意、民心。以“民声”定“民生”,用“民议”获“民意”,才能把群众智慧变为工作思路,把群众经验作为解题良方,把人民的力量凝聚到服务大局、推动发展上来。

  三、挺“身”而出,花样代言家乡文旅

  随着全国各地文旅复苏的加速,文旅局长们真的是“豁”出去了,他们放下身段,用变装穿越、秀才艺、挑战极限等方式,加入宣传本地文旅资源的“内卷”浪潮。一袭长衣、牵马游湖,飙英文、秀热舞、骑马、射箭,“认真丑出圈不惧嘲”,零下20摄氏度身穿夏装演绎“森林的主人”,代言家乡景色……花式出镜的文旅局长们,成功地带动了流量,形成了一定的热度,获得了广泛好评。

  文旅局长们花样出圈,原因其实不难理解,就在于他们太接地气了,他们和公众走近了,让公众感受到了快乐,也打破了公众对于官员的刻板印象,让人们真实感受到他们为人民服务的真心。这些文旅局长大多都是在休息时间拍视频,拍摄所需的很多费用是自费的,他们以个人形象为当地文旅做宣传,为当地文旅“引流”,也是在尝试和探索文旅营销发展模式和手段。他们的主动求变,敢于担当,与“躺平式干部”形成鲜明对比。

  更难能可贵的是,“出圈”之后的文旅局长们,很快意识到,在风口之中,抓住流量,没有问题,但流量只是引子,要想真正把游客长期吸引和留下来,最终要靠优质文旅资源和深厚文化魅力,靠完善优质的基础设施配套和高品质无微不至的文旅服务水平。于是,他们积极吸取和采纳网民的合理建议,在转变文旅推广工作思路之余,也越发重视便捷的交通体系、完善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商业环境、高品质的生活方式等旅游目的地发展的底层逻辑,做大文旅品牌、深挖文旅特色,积极探索出适合自身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四、潜“心”而作,引领“网红”变“长红”

  旅游需要网红,各地“花式揽客”确实为文旅产业链发展带来新的市场机遇,但网红不是旅游的全部。让人欣慰的是,走红的城市并没因短期走红沾沾自喜,更加注重做好后端“品控”工作,并开始思考,如何从“网红”到“长红”、让“流量”变“留量”,以及流量“退潮”后可持续出圈的更为清晰的路径。一些线上跟风模仿又未能凸显本土特色的城市也因同质化严重引发公众审美疲劳而转变思维方式,在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基础上,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以特色文化赋能景区,打造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的“硬核”文旅产品。

  文旅“热”中确实需要冷思考:宣传的初衷是什么、旅游业的根基是什么、契合自己的发展之道是什么;怎样从“讨好型”进阶到“友好型”;怎样提升城市品牌、赢得人才和投资青睐;如何基于地方特色、文化底蕴打造差异化产品;如何从细节上提升食、住、行、游、购、娱等服务,在文旅产品与游客、网友的互动中迭代升级,促进社会资本和商户服务加大投入,形成良性循环。这才是文旅产业“网红”变“长红”的可为之道。

  在文旅热潮中,党员干部们勇于担当作为、锐意创新进取的精神得到了充分展现。他们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敢于尝试新事物、新方法,乘势而上,主动作为,以创新的思维和行动推动文旅事业的繁荣发展,树立了新时代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不仅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也为文旅事业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作者:余青,中共焦作市委党校副教授)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