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少伟: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传承历史文化,赓续文明薪火,厚植中国式现代化文化根基的底蕴。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智慧和精神财富。诸如孔子思想、儒家文化、道家理念等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其所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体现了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体现了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在中华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滋养,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源泉。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中取得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使辉煌灿烂、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早期发展的过程、特点和机制,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为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厚植中国式现代化文化根基的底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坚持守正创新,推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激发中国式现代化文化根基的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中华文明是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文明,静水深流与波澜壮阔交织。连续不是停滞、更不是僵化,而是以创新为支撑的历史进步过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我们要保护好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博物馆建设,保护好文化遗产和古文物,充分吸收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让珍贵文物“活下来”,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让经典古籍“火起来”,激发中国式现代化文化根基的活力。以河南为例,河南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充分发挥文化优势,深入践行“两个结合”,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回应时代需求,融入时代价值,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时代精神,打造《河南春晚》《元宵奇妙游》《端午奇妙游》《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优秀文化节目;大力实施兴文化工程,深入挖掘中原文化、黄河文化的历史文脉、文化底蕴;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太极拳(陈氏、和氏)、二十四节气(登封、内乡)、皮影戏(罗山)、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信阳)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曲艺史活化石—马街书会”、河南陶瓷、河洛大鼓、皮影戏、打铁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进一步的传承保护。这些优秀的文化成果都在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成为滋润当下、影响未来的新文化,也进一步激发了中国式现代化文化根基的活力。
坚定文化自信,秉承开放包容,增强中国式现代化文化根基的影响力。文化的交流互鉴能够促进文明的多元发展,各种文化间的交流对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融入世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坚持聚焦开放包容,尊重世界文明的复杂性、多样性,推进求同存异、共同发展,更加积极主动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中国式现代化并非简单地模仿西方模式,而是在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同时,坚持保留和发展本土文化。中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日益壮大,汇聚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的创新成果,这种文化包容性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了独特的魅力和活力。好的内容是相通的,可以跨越屏幕、超越国界、触动人心。近年来,在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突出“中国文化、国际表达”,以共情的视听体验为媒介,增强全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不仅丰富了中国的国际形象,更为全球现代化提供了一种多元、包容的发展路径,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要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坚持守正创新,坚定文化自信,秉承开放包容,厚植中国式现代化文化根基的底蕴,激活中国式现代化文化根基的活力,增强中国式现代化文化根基的影响力,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作者:吴少伟 平顶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基金项目:河南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专项项目“河南说唱文化传承创新研究-以河南宝丰为例”(项目编号:2023XWH203)】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