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淑静:以乡村集市为抓手孕育乡村振兴新动能——基于林州市临淇镇的调研
党的二十大明确要求“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要求“增强重点镇集聚功能”“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在对林州市临淇镇乡村集市调研的基础上,以乡村集市为抓手,通过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提升乡村集市产品价值、打造乡村特色文旅来孕育乡村振兴新动能。
一、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厚植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一是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干部不领,水牛掉井。”群众主体作用的彰显,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和党员干部的有力作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各级党组织要履行党章赋予的各项职责,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把各领域广大群众组织凝聚好。”
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梳理临淇镇乡村集市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临淇镇乡村集市的发展离不开镇委镇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科学规划。在发展过程中,镇委镇政府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助推乡村集市发展,如无偿提供场地、摊位费全免、孔峪金三角工贸区实行六免(免除个体工商户的工商管理费,税务登记费,劳务输入管理费,卫生防疫费,烟草专卖、技术监督、物价管理费等),以此激发群众经商创业热情。同时聘请专业机构设计镇区规划,保证功能分区、建设用地、街道建设等规划的科学性。为推动临淇镇乡村集市发展,镇委镇政府应通过道路规划拉大镇区框架、通过加强基础设施配套改善镇区环境,进一步夯实乡村集市发展载体。
提衣提领子,牵牛牵鼻子。办好农村的事,靠一个好的基层党组织。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淇镇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认真落实省、安阳市、林州市“五星”支部创建精神,深入推进“五星”支部创建工作。通过“五星”支部创建,进一步增强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本领、创新工作方法。为持续推进以乡村集市为代表的产业兴旺工作,镇委镇政府于2022年10月争取资金1100万元,对商业街进行全面提升改造,改造后的商业街面貌焕然一新,商户经营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群众消费环境和消费体验明显提升。以乡村集市为依托促进乡村振兴,需要充分发挥各基层党组织“牛鼻子”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助推乡村振兴。
二是激发群众参与热情。群众广泛参与,是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之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群众是实践主体,也是动力来源。如何把群众发动起来、组织起来、凝聚起来,推动形成“人人关心乡村振兴、人人支持乡村振兴、人人参与乡村振兴”的生动局面,让乡村迸发出新时代的魅力和风采,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征程中的必答题。临淇镇由商贸古镇发展为商贸大镇,再由商贸大镇发展为商贸重镇,除自身的区位优势外,人的因素是不可或缺的。商贸业的长期发展,让临淇人拥有了灵活的生意头脑。20世纪90年代前后,临淇人是出了名的“会做生意”。他们不仅在临淇集上做生意,还经常用拖拉机拉着货物起早贪黑到其他庙会或乡镇去“赶集”。摆摊“做生意”让很多临淇人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解决当前临淇乡村集市发展中潜在消费人口外流、商品服务质量不高、物流电商冲击等问题,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群众。将内生动力与外来助力相结合,通过政策吸引、政策优惠等措施鼓励群众自主创业,吸引乡贤达人带头创业,将人口由“流”变成“留”。通过农民夜校、职业技能培训等途径,使群众掌握电商、经营管理等技术,提升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让群众想振兴、会振兴、能振兴。
二、提升乡村集市产品价值,畅通城乡经济循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乡村集市发挥着乡村和城市之间商品连接转运的中介作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大的潜力和后劲在农村。要拿出更多实招硬招,提升乡村集市产品价值,着力激活农村市场,释放农村消费潜力。
首先要增收入,让群众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要让乡村集市的商品能够销得出去,就必须先让群众有能力购买商品。依托乡村集市着力发展乡村产业,促进群众经营增收,提高就业技能,增加就业岗位,创造就业机会。同时,做好妇女、儿童、老人的保障工作,让青壮年劳力安心在外打工就业,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
其次,提升乡村集市产品价值。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商品和服务水平的需求越来越高,倒逼群众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多措并举提升乡村集市产品价值。一是针对当前人们对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绿色、有机的追求,可以以合作社的形式申请农副产品认证,获得相应认证资格,确保集市上的农副产品绿色、有机、无公害。保证产品质量安全,树立农副产品品牌,提升乡村集市农副产品价值。二是加强产品包装和外观设计。富有地方特色的包装和设计可以提高产品销量、提升品牌辨识度、提高产品附加值。临淇的特色产品如粉条、粉皮、淇河鲫鱼、老豆腐、小磨香油等,都享誉周边。结合不同产品属性、设计具有特色的包装,使前来购物的人不仅能现场品尝到,还能带回家和亲朋好友一起分享。借助物流电商、直播带货热潮,改进产品生产工艺延长保质期,方便物流运输,满足国内外各地游子和消费者的需求。三是要拓宽营销渠道。信息化社会“酒香也怕巷子深”,好的产品进入大众视野还需凭借多途径宣传。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营销,推广宣传乡村集市产品。四是要积极寻求合作机会,与企业、商超合作,加强产品推广,畅通乡村农副产品向城市流通的渠道。
三、立足乡村集市文化,打造乡村特色文旅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的振兴。集市文化正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集市在扮演着延续传统集市经济和乡土特色文化角色的同时,不断发挥着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引领和辐射作用。近年来,各地以乡村集市为主建设的“文化集市”“乡愁集市”“文旅集市”等特色集镇在带动乡村特色旅游业发展、促进乡村文化发展振兴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成为乡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借鉴其他地方集市建设的经验,立足临淇自身文化和资源优势,以乡村集市文化为依托,利用地方特色乡村文化创意,培育一批文旅融合集聚地。
临淇镇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拥有丰富的古迹遗存、自然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并有许多故事与传说流传下来。临淇邻近的淇河被称为“诗河”。据考证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与淇河有关的诗达30余首。临淇南部高耸的淇山延伸向东即为云梦山,曾是中国古代第一座军事院校,鬼谷子曾在此教授门徒。商鞅、吕不韦、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白起等都是鬼谷子的弟子,而他们当时都在这一带活动过。临淇文化古迹遗存颇多。比如赵长城过南山占元村老爷顶的辉县与林州交界处,沿临淇西部鹿岭向北绵延数十公里;建于唐朝的阳台寺、建于明朝的禅堂寺和雷音寺等等。临淇人才辈出,有孔峪村的万达、万安贵兄弟;曾任空军司令员的李家寨村曹双明上将;占元村“一级战斗英雄”和“特等功臣”孙占元,还有存龙村的王日升、白泉村的党支部书记张福根等。近年来,以林州市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万泉湖风景区(4A级)、淇淅河国家湿地公园、孙占元烈士故居等已成为域内外游客旅游目的地、网红打卡地和红色教育基地,为临淇镇乡村特色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载体。
在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的前提下,将资源与乡村集市文化相结合,讲好乡村发展故事,实现资源惠民、文化润民。随着乡村集市文化功能日益凸显,“赶集”“赶会”成为勾起外出拼搏游子乡愁的活动,并不断吸引着“乡村游”的城市人群。在临淇乡村集市上,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绿色健康、手工艺品饱含着风俗习惯,成为吸引游客的名片。与现代气息浓厚、生活节奏快的城市不同,乡村旅游的特色在于乡愁,让游客来到这里,通过体验乡村生活、品尝乡村特色、感受乡村文化。
位于万泉湖景区核心区域的淇淅里文旅小镇,以殷商元素风格为载体、以淇河诗经文化为灵魂打造而成,将淇河诗经文化、殷商文化与青山绿水深度融合,集自然观光、生态休闲、旅游度假、美食餐饮、文化娱乐于一体,成为“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富含人文情怀的综合型旅游胜地和网红打卡地。以淇淅里文旅小镇为桥梁和纽带,在端午、国庆、春节等节日开展民俗文化集市,以“文化先行、旅游推进、好品带货、网络传播”为内容,通过“线下大集+线上带货+宣传推介”的方式,开展主题突出、内容丰富、饱含烟火气息、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旅活动,实现“空间联动—要素流动—文化互动”,以特色集市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郝淑静 单位: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 本文系河南省社科联2023年度调研课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党的群众工作创新研究”(编号:SKL-2023-129,主持人:郝淑静)的阶段性成果】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