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艳艳:河南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创新实践与经验启示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4-06-20 09:14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成为我国社会发展新常态,河南省也在经历从快速老龄化向深度老龄化迈进的过渡期,老年人口呈现高龄化、空巢化、失能人口占比增多的趋势,养老形势异常严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为河南省老龄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方向指引。不断深化养老服务领域体制机制的创新改革,增强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构建多样化、可持续、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体系是应对新常态下人口发展问题的必然诉求,也是河南省各级党和政府需要积极面对的民生问题。

  一、河南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创新实践及成效

  1.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养老服务政策体系

  近几年来,河南省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开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2021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先后印发了《河南省“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和康养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了河南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目标和具体要求。2022年,《河南省养老服务条例》颁布实施,标志着河南省养老服务正式纳入了法治轨道。围绕“一规划一条例一意见”,河南省民政厅等相关职能部门陆续出台了包括财政支持、金融支持、人才支撑在内的多项配套政策文件,构建形成了政策法规、设施建设、运营服务、投融资、人才保障、综合监管“六大体系”,支持河南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政策框架基本形成。

  2.夯实发展基础,推动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

  养老服务设施和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的重要载体。2022年以来,河南省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列入省重点民生实事,大力推动落实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五个一”(在每个县(市、区)建设1个县级特困供养机构,每个街道建设1处综合养老服务设施,每个社区建成1处养老服务场所,省级补助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万户,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入网老年人达1000万人以上),全省各地采取移交、改造、新建、补建等多种形式,整合盘活养老服务资源,配齐完善城乡养老服务设施,截至2023年末,全省157个县(市、区)实现县级特困供养机构全覆盖,673个街道、7334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提升改造1800多个乡镇敬老院,建成了1万多个农村幸福大院,实施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5.7万户。同时,河南省顺应数字化发展浪潮,积极投身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的建设实践,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完成各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拓展技术产品在养老领域的应用。2022年,河南省智慧养老平台实现全面覆盖,入网老年人达1738.45万,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

  3.强化资金保障,拓展多元投融资渠道

  河南省把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纳入全省财政预算,全面拓展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通过财政补助一批、中央预算内项目争取一批、金融贷款扶持一批、专项债支持一批“四个一批”的方式,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多元化资金支持。2021年以来,河南省争取中央和省财政投入22.5亿元;获批养老服务专项债56.9亿元;抓住国家在河南等5个省份开展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试点的机遇,获批贷款14.1亿元。全省已有28个市级、88个县级平台公司作为养老服务重点项目统贷平台,形成了多元投资合力。截至2023年,河南省累计投入养老资金126.5亿元,是“十三五”期间投资总量的2.5倍。

  4.加强人才支撑,打造人力资源特色品牌

  河南省各级党委政府对养老服务人才建设日益重视,不断加大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培养力度,坚持引进培育并举、校内校外相结合,持续壮大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提高养老服务人才质量。尤其是2021年以来,河南省将养老服务人才列为“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的重要内容,创建21个省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基地、20个实训基地,建立248家养老服务人才评定机构,有序推动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截至2023年,全省41个省级养老服务人才基地共培训从业人员15万人次;在全国率先开展养老服务技能认证,建立248家养老服务人才评定机构,5.8万人取得养老护理员、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等养老服务相关证书;连续3年举办省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暨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大赛,将“河南护工”打造成了全省十大人力资源品牌之一,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5.创新服务模式,积极培养养老服务新业态

  为了满足新时期老年人的多元需求,破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创新养老服务模式,丰富养老业态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河南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各类社会资本进入养老市场,通过共建民营、民建公助等形式,引进扶持品牌养老服务企业,发展医康养结合、“互联网+养老”“家政+养老”“物业+养老”、“制造业+养老”“旅游+养老”等新业态,推动基本养老向健康养老、趣味养老、活力养老、尊严养老、智慧养老多维发展。截至2023年,全省有118家平台公司参与发展养老产业,市场主体达到2000余家,国家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单位34个,带动相关产业投资100多亿元。

  二、河南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实践的经验启示

  1.以人为本,精准落实多元化养老服务供给

  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是所有老年人的刚性需求,也是老龄化社会面临的基本民生问题。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最根本的就是要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新时期老年群体新期盼,立足不同老年群体的差异化需求,加强覆盖全面、均衡合理、优质规范的养老服务供给,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日益多元化、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一是大力推进普惠性基本养老服务,落实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明确基本养老服务供给的主体责任、服务标准、保障机制,提高基本养老服务的可及性、便捷性和规范性。二是要重点关注高龄慢病、失能失智、独居空巢、生活困难等老年群体的特殊需求,强化政府养老服务兜底功能,推广政府购买养老服务项目,深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为特殊老年群体提供精准化、专业化养老服务。三是统筹城乡养老服务同步发展,持续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供给结构和资源配置,在城市重点发展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养老服务,在农村加强互助式养老服务建设,促进城乡养老服务一体化均衡发展。

  2.因地制宜,打造特色高效养老服务模式

  近年来,河南各地根据自身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区域特点,探索发展因时因地的养老服务,在服务设施、人才保障、养老产业等方面各有侧重,构建了许多具有区域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要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河南省须持之以恒地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在省级层面进一步加强科学规划,聚焦主要矛盾,强化组织领导,加强人才建设,扶持产业发展,构建符合省情实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在地方层面鼓励各地综合考虑经济水平、资源禀赋、人口结构、实际需求等主客观因素,针对性地探索适宜的养老服务方式方法,注重突出优势、补齐短板弱项,着力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米”。

  3.与时俱进,以数字技术赋能养老服务提质增效

  在河南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践中,引入科技力量,以数字技术推动养老服务的智能化升级已经成为各地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目前智慧养老服务发展还不成熟,智慧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不高,农村地区养老服务信息化水平偏低,智慧养老服务产品供给错配问题仍然突出。未来发展智慧养老,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功能,不断优化平台的界面设计和老年用户体验,提高平台的便捷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加大智慧养老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更多普惠性高、适老性强的智慧养老产品。三是强化数据安全保障,做好老年人数据信息的安全监管,防范化解电信诈骗、隐私泄露等网络风险,充分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4.综合施策,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河南省老年人口基数大,老龄化步伐不断加快,老年人需求结构正在从生存型转向发展型,加快建设与河南省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是河南省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老龄工作的重要内容,需要坚持创新、注重实效、多方用力、综合施策,在规划设计、土地、住房、投融资、人才等方面加强政策支持,引导社会组织、市场主体深度参与到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中来,扩大普惠性养老服务供给,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质效。还要结合养老应用场景大力发展养老服务新业态,打造健康养老产业集群,推动养老服务与医疗康养、金融保险、文化旅游、餐饮娱乐等行业有机融合,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养老服务和养老产品,不断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作者:潘艳艳,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