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宇宁:新质生产力的劳动正义意蕴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4-07-01 10:07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看来,生产力必然关联着生产关系,两者是不可分割的。一定发展水平的生产力决定着相应的生产关系,同时生产关系也会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于生产力状况要求时,它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才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而这种新型的生产关系,在评价问题上有一个重要维度,那就是正义,无论是生产资料的占有和所有、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地位状况,以及劳动产品的分配问题等,正义都是一个重要的评判维度。新质生产力对新型生产关系的要求中就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正义意蕴,清晰地揭示出新质生产力的劳动正义意蕴不但有助于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也有助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一、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重视劳动者的主体地位

  众所周知,生产力有三个基本要素,即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其中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贯穿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酵母”。而新质生产力的第一重规定性就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它要求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生产力的重大跃迁。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而创新的主体就是人,没有人就没有创新。进行科技创新,就需要大批的创新人才、高素质劳动者的涌现,也需要充分确立其主体地位,秉承劳动正义,守卫劳动者的尊严和体面,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劳动的良好风尚,真正实现“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

  二、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注重社会价值的共享原则

  新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特征或内涵就是数字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就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讲话时强调指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但要推动产业基础的数字化、智能化,更要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在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中,数据将会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是财富的重要载体,它犹如工业时代的石油和煤炭。在数字资本主义下,数字劳动的产品——数据和信息为数字资本所独占,产生“数据鸿沟”“数据孤岛”“数据壁垒”等一系列问题。社会主义在未来发展中,要坚持劳动正义,致力于数据共享,把数据作为一种全民财富和全社会共有价值来建设,加大公有制经济对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应用开发领域的投资。这也和我们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原则是一致的,党和国家未来的一个重要行动原则就是致力于实现共同富裕,避免社会财富占有的两极分化,而放弃数据共享,让数据为私人资本所独占,必将形成“数字鸿沟”,加剧社会的两极分化。

  三、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坚持劳动致富原则

  劳动正义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最容易引人关注的方面,就是劳动产品的分配问题。虽然生产结构决定着分配结构,但分配结构会直接影响生产力的发展。什么样的社会分配体制和原则能够有助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很显然,在目前阶段,就是按劳分配原则。因此,全社会“要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坚持“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的价值导向。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实现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创造出更多的社会物质财富,从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就需要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而提高劳动者积极性的关键在于让劳动者的劳动收入体现其劳动创造的价值,多劳多得。不过必须指出的是,“多劳”,在新质生产力的视野下,主要是指劳动的质量,让那些创造性劳动、科技含量高的劳动、更加复杂化智能化的劳动,在劳动收入分配中匹配于其对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物质财富创造的贡献。

  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如前所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大批的创新人才、高素质劳动者的涌现,也需要充分确立其主体地位。而确立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就“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也即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当前,影响“人尽其才”的就是一些地区和部门设置的不合理限制。因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就必须加快科技体制、人才管理机制改革,“健全集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体制机制,创造人尽其才的政策环境”。须知“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没有人才优势,就不可能有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而保持人才的合理流动,为人尽其才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也是马克思劳动正义的重要追求,即在自由劳动、自由创造的基础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五、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劳动正义不但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上,还延伸至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在资本逻辑下,劳动正义的无法实现与生态危机的形成是密切关联在一起的,资本为了自身增殖和积累,不但榨取劳动的剩余力,也无限度榨取自然的剩余力。所以,马克思在论述劳动正义时,就通过异化劳动批判,把资本对劳动力的压榨和对自然界的摧残进行了合并批判,主张生产应该回归其正常目的,即需要。而新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表征,就是“绿色”,“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绿色生产力就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即人通过自身的劳动,以需要为限度,从自然界获取生存发展所需要的物质产品,同时自然界本身也在人的劳动和呵护下保持勃勃生机。

  【作者:葛宇宁,哲学博士,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本文系2024年度河南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课题“马克思劳动正义思想研究”(SKQT2024-22)的阶段性成果 】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