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贺:从三个维度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4-07-16 10:3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之际,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时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突出改革重点,把牢价值取向,讲求方式方法,为完成中心任务、实现战略目标增添动力。”[1]6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二十届三中全会将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这些论断深刻阐明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价值取向和方法路径,指明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开启第一次划时代的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由落后时代到大踏步赶上时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推动又一次划时代的改革,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开创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主要任务是将重点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是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在新时代的一以贯之和创新发展,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时代呼唤。

  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和庄严使命。“改革永远在路上,改革之路无坦途。”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是当前和未来最大的政治,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

  1.进一步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现代化是全方位、全领域的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十余年来,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改革道路上仍面临着很多复杂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已经啃下了不少硬骨头但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我们攻克了不少难关但还有许多难关要攻克”。[2]站在新的历史节点,破解妨碍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遭遇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利益固化的藩篱、体制机制的弊端,以及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挑战等“硬骨头”,迫切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使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稳步前进。

  2.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

  近代以来,纵观西方现代化强国,无一不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国力提升,技术创新是推动西方大国崛起的核心动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赖于技术创新等先进生产力的持续发展。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把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迫切需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我们要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创新发展,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通过“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破除阻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藩篱。[3]新质生产力反映了中国经济从粗放型发展模式向创新型发展模式跃迁,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发展阶段最为紧迫的事情,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聚焦新质生产力的构成要素,聚焦新质生产力的配套体制机制以及新型生产关系的构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新征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生产力迭代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引擎、重要抓手和必然选择。

  3.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战场

  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制度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就是不断探索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进程。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从起“基础性”作用到起“决定性”作用,诠释了我国从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逻辑,极大地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为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奠定坚实的制度保障。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实现高质量发展既是“首要任务”,又是“新时代的硬道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更加注重突出重点,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坚持和发展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问题导向,从现实需要和最紧迫的事情抓起,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工作提升。用改革和创新的办法去破解妨碍我国经济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问题,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加快形成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毫不动摇地持续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改革,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形成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体制条件。以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来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提供更坚实的制度基础。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推动各种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让各类优质生产要素向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方向顺畅流动,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4.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举

  开放也是改革,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坚定不移推进对外开放,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搭上经济全球化的顺风车,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和推动者,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一旦开启就永远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脚步不会停滞。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就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和新一轮科技革命大趋向,依托我国超大规模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战略。对外开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进一步深化改革、以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拓展新空间。稳步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也为中国式现代化拓展发展国际空间。面向未来,中国坚持胸怀天下,以博大开放的心胸拥抱世界,在全球坐标体系中寻求中国定位,积极参与世界性的“百家争鸣”,携手各国共行天下大道,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

  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根本价值取向。政之所兴,在顺民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5]这些重大论断,进一步明确了改革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始终不能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既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取向。

  1.为了人民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是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对人民至上的新诠释。十多年来闯关夺隘,2000多个改革方案,沉甸甸的成绩单覆盖各个环节、各个领域,记录全面深化改革造福人民的温暖步伐,打上鲜明的民心指向的烙印,生动诠释“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价值取向,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人民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注重从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6]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充分释放群众的首创精神、呵护好改革的原动力,使改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意愿、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把人民作为发展的目的,一切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更好托举起老百姓“稳稳的幸福”。人民才会拥护改革,改革才能顺利推进。

  2.依靠人民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力量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力量。“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7]改革开放40多年来,正是由于改革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无限生机,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亿万人民自觉自愿衷心拥护、积极参与和热情支持改革,推动和促进改革劈波斩浪、奋勇向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8]“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9]这些论述是对人民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主体地位的生动诠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需要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大力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尊重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情于民,汇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深沉而磅礴的力量。

  3.人民共享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评价标准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人民的力量。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牢记党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既要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指标数据,更要看人民感受到最真实、直接的幸福安康。“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于不管沧海桑田如何变化,都居安思危,始终以“考生”地位保持“赶考”精神,将新长征路上的各种“考试”考好,让人民群众这个“主考官”来评判“赶考”的效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以民之忧为忧、以民之乐为乐,始终怀有强烈的忧民、爱民、为民、惠民之心,以人民利益检视党的一切工作,把人民需要、人民期盼、人民愿望作为衡量一切工作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始终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让人民成为推动民族复兴进程的主体力量、改革发展成果的共享主体、改革发展成效的评价主体。

  三、坚持守正创新注重系统集成,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

  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历程,遵循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先经后政的改革逻辑。从部分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渐进式改革路径,将改革开放的政治和社会风险降到最小化,避免政治动荡,实现连续几十年经济高速发展,走上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然会涉及诸多领域深刻变革和诸多利益格局调整,面临各种复杂关系和矛盾的处理,任务之全面、内容之深刻、影响之广泛前所未有,需要遵循科学的方法论。

  1.坚持守正创新

  坚持守正创新,既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方法,又是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主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坚持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坚持创新才能破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观念障碍和体制机制束缚,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才能勇立潮头、把握时代、引领时代。针对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如何在坚持守正创新中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这是一以贯之的战略定力。同时,“要敢于创新,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10]呼唤敢闯敢试的改革魄力。要充分认识到解决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必须创新思路、创新方法,紧跟时代发展潮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在守正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确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行稳致远。

  2.更加注重系统集成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全面深化改革、调整利益关系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领域广、变革程度深、推进难度大,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新时代我们党坚持系统观念,注重系统集成,统筹谋划和布局,实现了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历史性转变。新征程上,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坚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坚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增强整体效能,防止和克服各行其是、相互掣肘的现象。”[11]“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凸显了重要性和迫切性。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不断强化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不断强化统筹兼顾、协同推进,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增强整体效能,防止和克服各行其是、相互掣肘的现象,确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劈波斩浪中奋勇前行。

  3.重谋划更重落实

  做任何事,既要注重谋划,更要注重落实。否则,再美好的蓝图只会变成“水中花”“镜中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正是由于党中央提出一系列顶层设计,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需要顶层设计、制度建构,更需要落到实处,让制度运行起来,真正发挥制度的作用。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要重谋划,更要重落实。要以钉钉子精神抓改革落实,既要积极主动,更要扎实稳健,明确优先序,把握时度效,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能脱离实际。”[12]面向未来,积极主动、真抓实干,聚焦破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难点焦点热点问题。稳扎稳打、先立后破,避免急躁冒进、急于求成,按照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的轻重缓急,有序推进,推进各项改革取得实际成效。既要尽力而为,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提供制度保障,又要量力而行,立足国情,有步骤有重点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并将其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举措,又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更要坚持思想再解放、开放再扩大、改革更深入,紧扣中国式现代化主题,以永远在路上的定力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进一步提高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和释放更多改革红利,继续绘就壮阔恢宏的历史画卷,创造世人惊叹的人间奇迹。

  参考文献:

  [1][4][6][10][11][12]《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人民日报》2024年5月24日第1版。

  [2]《坚定改革信心汇聚改革合力 推动新发展阶段改革取得更大突破》,《光明日报》2020年12月31日第1版。

  [3]《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人民日报》2024年2月2日第1版。

  [5]《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讨论拟提请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的文件》,《人民日报》2024年6月28日第1版。

  [7]习近平:《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求是》2020年2期。

  [8]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求是》2014年1期。

  [9]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21页。

  【作者:霍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本文系2022年度河南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专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研究”(2022XWH001),2024年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重点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研究”(2024XJGXMSZ03)的研究成果】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