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亚:河南省培育发展制造业新质生产力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4-07-22 09:52

  2024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指出,“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增多,动能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改善,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呈现增长较快、结构优化、质效向好的特征,经济实现良好开局”。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表明,国民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工业生产较快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增长加快。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其中制造业增长6.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5%,比2023年第四季度加快2.6个百分点。2024年3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8%,4月份略有下降,为50.4%,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制造业继续保持恢复发展态势。2024年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141亿元,同比增长10.2%。

  从河南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较快增长。2024年第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长8.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省统计局公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全省经济运行情况单独有一块内容——“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新兴产业及相关投资快速增长,全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8%;数字经济加快发展,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4.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33.7%;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入,规上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增长15.1%,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量分别增长124.2%、51.1%、36.5%。

  制造业是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的主战场,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要求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围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和资金链深度融合。

  一、从新质生产力四大关键看河南面临的挑战

  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河南需要着力破解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四个短板弱项,即科技创新、投资主体和意愿、产业效益和水平、数据和算力等新生产要素。

  1.技术:科技创新方面的差距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统计数据显示,河南在科技创新方面与其他省市存在差距。从投入看,2022年,河南省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1.86%,在全国排第17位,在中部地区排第4位,安徽2.56%、湖南2.40%、湖北2.33%、江西1.74%、山西1.07%。2023年,河南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有望突破2%。2022年,河南研发经费内部支出总额为1143.26亿元,全国排第11位,中部地区第4位。从产出看,2022年,河南省国内三种专利授权数135990件,全国排第10位,中部地区第3位。

  2.投资:投资经营主体及其投资意愿方面的差距

  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有待加大。高新技术企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主体。截至2023年底,河南省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2万多家,远低于广东(76288家)、江苏(52110家)和浙江(42514家)等省份。从固定资产投资看,2024年第一季度,河南全省工业投资增长11.4%,比上年全年(8.9%)加快2.5个百分点。2023年,四川省工业投资增长22.3%,广东省工业投资增长22.2%;浙江省制造业投资增长14.1%,福建省工业投资增长12.3%,山东省制造业投资增长11.5%。按照这样的发展态势,福建会把河南甩得越来越远,四川会追得越来越近。

  3.产业:产业发展效益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差距

  河南产业结构偏传统、产业质效不够高问题依然存在。2023年,河南规上工业利润总额1764.7亿元,排全国第15位,中部地区第6位。与2022年的数据相比,工业利润总额下降了30.36%。江西(-40.16%)、新疆(-30.12%)、青海(-41.32%)和黑龙江(-34.40%)四省区降幅超过30%。2023年,河南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是14.7%,低于江苏(49.9%)、广东(30.0%)、浙江(16.6%)等省份。

  4.要素:数字经济、算力发展方面的差距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3)》,2022年,全省数字经济规模突破109万亿元,同比增长10.6%;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超过三成,达到31.5%,较上年提升近1.8个百分点。2023年4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2022年数字中国发展评价,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浙江、北京、广东、江苏、上海、福建、山东、天津、重庆和湖北等地区数字化综合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10名。2023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报告(2023)》显示,第一梯队包括北京、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四川、天津、福建和湖北,河南处于第二梯队领头羊位置。2023年,中国信通院《中国综合算力评价白皮书(2023年)》综合算力评价结果TOP10省份,依次为广东、江苏、上海、河北、北京、浙江、内蒙古、山东、贵州和四川,没有显示河南具体位次。

  二、对策建议

  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2024年4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靠前发力有效落实已经确定的宏观政策,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对于河南培育发展制造业新质生产力也是如此,要贯彻落实好已经制定的政策。近年来,河南提出,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是符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总体要求的。具体到制造业领域,2023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河南省建设制造强省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河南省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培育重点产业链工作推进方案》。我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发展制造业新质生产力的蓝图已经绘就,关键是贯彻好、落实好、执行好。

  1.加强系统谋划和顶层设计

  湖北于4月底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河南省也要尽快对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部署,贯彻落实好《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意见》,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2.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聚焦重点产业链培育的现实需要,加快构建高效能协同创新体系,为重点产业链培育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加快企业创新主体培育,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引育创新人才团队,创新科技体制机制。

  3.坚持好产业链群发展思路

  把产业链培育作为关键抓手,贯彻落实28个重点产业链培育行动方案,加快建设“7+28+N”产业链体系,纵深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运用先进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升级。统筹推进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

  4.夯实人才和资本要素支撑

  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涌现需要高素质人才队伍。实施党政人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培育新时代豫商;打造面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制造业发展,尤其需要耐心资本。立足中长期,从更长的维度看待河南经济发展和制造业发展。

  【作者:王中亚 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商业经济研究所 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2021BJJ047)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