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六大原则
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贯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等原则。必须深刻认识到,这些重大原则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我们党不断深化对改革的规律性认识的重大成果,对于增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改革行稳致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蔡之兵
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根本导向,也是确保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顺利实现的根本保障。受国际发展环境与国内发展阶段转变的影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也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与冲击,在接下来的发展历程中,想要确保全面深化改革能够取得预期效果并顺利实现预期目标,就必须要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六条宝贵经验。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根本前提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领导地位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根本点。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中,离不开党的全面领导。
改革的特殊性需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与其他国家的改革实践不同,我国正在推进的改革,无论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都是我国基于自身历史传承、文化传统、发展实际作出的最优选择,这就意味着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既不能在国际上找到可以模仿和借鉴的发展案例,也不能从过去的发展历史中发现相同的发展片段,所有发展问题的答案、所有改革目标的确定、所有改革路径的探索,都只能依靠我国自身的力量去完成。在这种背景下,只有始终坚持党在全面深化改革历程中的核心地位,始终发挥党对全面深化改革领航掌舵的作用,才能确保改革的实践进程高度契合我国的发展实际与发展利益,才能真正顺利实现改革的最终目标。
改革的长期性需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改革是会历经多个不同发展阶段的漫长过程。不同的发展阶段会面临不同类型的发展挑战,能否及时发现并有效应对这些新的发展难题,直接取决于党的全面领导地位与领导能力。过去的改革实践表明,任何领域的改革都必须通过不断地破除不适应新发展阶段的各类体制机制障碍,才能够实现改革进程的实质性推进。如在经济体制改革中,从市场机制作用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逐渐增强、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日益完善、再到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目标的提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40多年的过程,正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了党的全面领导,经济体制改革持续破解和有效应对了一系列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够源源不断地释放活力。因此,在未来新一轮的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我们仍然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根本方向
人民是推动改革的主体力量。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要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始终不偏离正确的发展方向,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改革的阶段性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改革是根据实际情况变化来不断作出抉择的连续过程。发展阶段的变化,会给这种抉择的正确性带来巨大的挑战:在上一轮改革过程中被证明是有效的举措和思路,在新一轮改革过程下可能不再适用;在上一轮改革过程中不宜被采用的举措与思路,在新一轮改革过程下可能就具备了应用的条件。可见,改革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不同发展阶段所需要的改革思路与改革举措并不完全一致。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下,找准主要的发展矛盾,因时制宜制定相应的改革举措,是确保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面对这一要求,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原则,始终将人民所需作为改革的对象,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推进下去。
改革的多元性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改革是不断破解各类发展难题的过程,破解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改革最终的成效。在具体实践中,受不同指导思想与理论范式的影响,即使面对同一个改革难题,也必然存在无数截然不同的改革思路。在这种背景下,如何避免让错误的认识和错误的选择将改革带入歧途,就需要坚定不移地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尺度、以回应人民群众的集体诉求为标准答案,确保最终改革举措的选择能够穿透纷繁复杂的表象,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真正做到“为了人民而改革”。
坚持守正创新是根本动力
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诸多挑战,只有坚持守正创新,才能在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的前提下,通过深化创新去持续破解发展难题,真正为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最终的目标提供不竭动力。
改革的重要性需要坚持守正创新。全面深化改革是影响整个国家发展大局乃至国家发展命运的重大事件,改革的思路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对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带来颠覆式的冲击。历史上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失败的改革教训也警示我们,在推动改革的实践过程中,要始终对一些根本性、基础性、方向性的问题保持清醒意识。就当前改革现实而言,想要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始终走在正确的轨道上,就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确保我们能够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改革的困难性需要坚持守正创新。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不仅需要在重大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也要求具备应对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新挑战、新困难的能力。有效破解这些新的难题,很多时候固然可以从过去的历史中找到合适的办法和思路,但随着科技水平、社会结构、要素禀赋的变化,越来越多的问题都是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直面的全新问题。在这种情形下,只有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创新为发展的第一动力,不断拓展对问题的认识广度和深度,敢于探索与构建新的理论、新的模式与新的方法,才能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是根本支撑
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度建设的质量。要确保改革的效果,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是必然要求。
改革的探索性需要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由于现实情况的复杂性,按图索骥的改革思路,很难成功。实际上,在具体的改革实践过程中,通过个别地区或个别领域的率先探索和积累相关的发展经验,已经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改革举措。然而,这种由局部地区探索得到的经验,想要成功上升到全局层面从而为其他地区提供有效的借鉴参考,还需要制度建设这一必要环节。换言之,只有将局部地区的经验通过归纳、总结、提炼,找到隐藏在特殊经验性背后的一般规律性并形成全局通用的制度,才能完全发挥试点探索式改革的威力。
改革的有效性需要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29年要完成本次会议提出的改革任务,这就意味着接下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效果将至关重要。从具体过程看,影响改革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制度建设的质量无疑是高居首位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框架下,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共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的根本支撑,而这三类制度同样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对象。因此,只有不断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持续完善与优化这三类制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根本保障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直接关系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效。基于法律在国家治理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进,需要以全面依法治国为根本保障。
改革的稳定性需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从不同主体利益的关系看,改革的过程,往往也是不同主体利益分配格局调整的过程,且由于这种利益分配格局的调整,很多时候会引发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改革的稳定性也将受到冲击。面对这一情况,全面深化改革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坚持“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这一根本原则,在整个改革过程中持续发挥法治的作用,对于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改革成果,及时上升为法律制度;实践条件还不成熟、需要先行先试的,按照法定程序作出授权;对不适应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规,及时修改和废止,为破解改革难题提供权威依据与约束,确保改革进程的平稳进行。
改革的攻坚性需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想要确保全面深化改革的效果,就必须持续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难题。而上述逻辑链条的成立,必然以全面依法治国为前提。这是因为在现实改革过程中,如果缺乏相关法律的配合与支撑,很多难题是难以被有效解决的。如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如果没有及时出台惩罚力度更大的新环境保护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局面就难以顺利形成;又如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倘若《民营经济促进法》长期缺位,市场机制的充分作用与市场主体的充分信心恐怕也很难被完全激发。可见,想要通过持续有效破解一系列难题来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必然需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原则。
坚持系统观念是根本方法
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这种显著的全局特征,决定了全面深化改革应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改革的整体性需要坚持系统观念。改革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体制,既涉及生产力,又涉及生产关系,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因此,全面深化改革不能是零敲碎打式的调整、碎片化的修补,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是各领域改革的联动和集成。推进这种整体集成式改革,显然需要坚持系统观念,既从整体层面把握改革的目标与路径,为全面深化改革制定更加清晰的顶层设计,确保面面俱到;又要从个体层面掌握不同领域的具体情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更为有效的抓手,做到有的放矢。
改革的协同性需要坚持系统观念。社会的不断发展,意味着改革也始终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主要矛盾,及与其相适应的最优发展体制,也会不断出现变化。即使在同一发展阶段,不同领域所面临的发展难题与所需要的改革举措也不会完全一致,如何增强不同领域改革举措的协同性与匹配性,是确保全面深化改革成效的关键前提。因此,有效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既需要在整体层面注重各大领域之间的协同,也需要在个体层面重视各领域内部的政策协同与取向的一致性要求,在个体领域的改革持续推进的前提下,通过各领域改革的高度协同实现“1+1>2”的改革效应,确保全面深化改革能够事半功倍。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