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以全新的改革开放姿态迈向新征程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涉及14个领域,在制度设计、风险管理等方面要求始终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党坚强的、全面统一的领导下进一步深化改革,微观上保障人民群众的教育、医疗、住房、煤油电等公共服务水平;宏观上保障国土安全、财税安全、金融和外贸安全等重大国家利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聚焦于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展现了在当前经济和国际复杂形势下的战略规划和政策导向。
□冯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可以重点概括为五大核心内容:改革与统筹并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速中国特色金融体系构建,发挥党的引领作用;完善市场经济体系,支持民营经济和民生领域发展;深化外贸体制改革,保障国家公共安全;推动科技创新机制改革,释放创新和生产活力。《决定》展现了中国在当前复杂形势下的战略定力和政策调整,体现了对过去政策的巩固与优化,力求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具有前瞻性和深远意义,为未来中国的发展路径和国际地位奠定坚实基础,展现出党中央对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把握和领导力量。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将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家安全水平,实现经济繁荣与社会稳定的良性循环。
改革与统筹并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次三中全会都以改革开放为风向标。回顾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属于渐进式的改革开放,遵循由易入难的逻辑。从1978年至今,改革的任务愈发艰巨繁重,改革所积累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尖锐和突出。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国际形势严峻复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准研判了当前形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必须自觉地把改革开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研读《决定》可以发现,党的政策思路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改革是对当前经济模式的强化和优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即全会提出“六个坚持”中的第一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提法略有不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提法是“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本次全会则提出了首要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仔细研读《决定》发现,改革涉及14个领域,可以看出党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领域相比,主要的区别在于高质量发展、全面创新、宏观经济治理以及国家安全四个领域。根据《决定》可以看出,高质量发展和全面体制创新将是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预期未来以高质量发展为主体的经济模式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优化。本次三中全会财税改革和金融改革备受关注,财税改革将理顺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地方财权和事权的统一性问题、消费税的中央和地方的分成问题,以及中央和地方的支出责任的厘定也在改革的范围之内。
加速中国特色金融体系构建,发挥党的引领作用
关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方面,围绕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金融机构、国际金融中心、金融监管、金融人才队伍六大核心要素,努力建设金融强国。围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快制度建设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金融调控、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金融产品的服务、金融基础设施六大体系建设,支持上海和香港两大国际金融中心提升全球竞争力。同时深化金融改革,实现重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金融体系这一目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意味着过去一段时间里以美国金融为模式的金融改革告一段落。
全面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含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民营企业对于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民营经济的发展困境,需要重点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更多的机会,持续优化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的基本制度建设,着力推动民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家战略需要和行业发展的趋势;开展核心的技术攻关,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板块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股东行为,完善内部监管,健全风险防范,注重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同时立法保护民营企业的财产。
完善市场经济体系,促进共同富裕
《决定》涉及深化民生领域制度改革,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要有重大的制度的突破。民生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幼有所育、病有所医、弱有所扶、学有所教、老有所养、老有所得、住有所居”。在促进发展民营企业的基础上,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被再次强调。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特别是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开展新一轮的并购重组。国有企业要当好产业链的链长,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特别是在卡脖子的领域要发挥好以国有企业为核心的举国体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决定》所体现的全面深化改革,具有深刻的全面性,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诸多政策的巩固、完善、强化和优化,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活力。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要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重点做好四项工作:一是深化要素市场改革。二是持续深化价格改革,尤其是在煤、电、运、油、气、暖、水等上游和公共服务领域的价格改革。三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疏通政策堵点,提升市场监管服务的规范化、便利化程度,全面完善产权制度。健全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制度,坚持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全面推进社会信用制度的建设。四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落实好国土空间规划,推动各区域根据各自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使各区域比较优势和主体功能得到发挥。充分发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的带动引领作用,努力使其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区、示范区。推动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以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发展的战略安排,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另一方面,是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深化外贸体制改革,保障国家公共安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及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并强调以开放促改革,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围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继续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对标国际高标准的经贸规则,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的制度型开放。加大体制创新、机制创新,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的负面清单,加快完善与数字贸易新模式、新业态相适应的监管模式,建立健全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加快破解制约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深层次问题,积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推进更大范围的、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特别是针对美西方的贸易战和脱钩断链,鼓励民营企业出海,建立海外工厂和企业,规避贸易制裁。
健全安全体制发展机制。一是健全国家安全体系要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健全反制裁、反干涉、反“长臂管辖”机制,构建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二是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坚定维护国家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确保粮食、能源等重要产业链安全,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手上。确保国家发展能源资源供应稳定可靠,确保重要产业链、产业供应链不被卡脖子。三是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理保障能力,积极稳妥推进超大、特大城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应急保障能力,完善金融支持“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和吸收更多民营资本参与“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的建造、运营和维护。
推动科技创新机制改革,释放创新和生产活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我们要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以及海洋装备等新兴产业,围绕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空海天发展、氢能与储能等未来产业,加强科技创新的广度、力度和深度,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
同时,构建新质生产关系,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发挥中央科技委员会牵头作用和地方科技委员会的组织作用,加强统一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科学技术体制的改革,共同研究和制定事关科技创新的重大基础课题,研究重大技术攻关、重点实验室建设、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完善科技、金融创新等管理制度,健全适应科技创新的分类评价和考核体系。深入践行国际科技合作倡议,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作者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北京大学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