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
□张开 陈洋毅
7月15日至18日举行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了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继续锚定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成就
经济方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市场的作用从“基础性”上升到“决定性”,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将数据纳入生产要素,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概括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习近平经济思想确立,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区域重大战略。
政治方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开展,基层民主活力增强,爱国统一战线巩固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呈现新气象,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得到全面贯彻,人权得到更好保障。习近平法治思想确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
文化方面,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制度,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一项根本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习近平文化思想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社会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我们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建成世界上覆盖人口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安全网。
生态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我们坚持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建立河长制、湖长制,创造性提出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并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确立,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此外,在军事、对外开放方面,我们也成就斐然。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要坚持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要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坚持用改革精神管党治党,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把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要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为深化改革开放夯实群众基础。
坚持守正创新。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要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各方面创新。
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改革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对改革顶层设计的要求更高,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高,相应地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的任务更重。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突出制度建设,注重改革关联性和耦合性,真刀真枪推进改革,有效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要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坚持系统观念。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要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贯彻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
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顶层设计,就是要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作出统筹设计,加强对各项改革关联性的研判,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摸着石头过河,符合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过程,符合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辩证法。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
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关于整体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在考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议题时,就提出要制定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案,而不是只讲经济体制改革,或者只讲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因为要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仅仅依靠单个领域、单个层次的改革难以奏效,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增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关于重点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此,要统筹谋划深化改革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注重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要坚持整体推进,加强不同时期、不同方面改革配套和衔接,注重改革措施整体效果,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整体推进不是平均用力、齐头并进,而是要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
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特别要做到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巩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促进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条件。同时,要积极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勇于突破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转方式调结构、促民生改善。“稳”也好,“改”也好,是辩证统一、互为条件的。一静一动,静要有定力,动要有秩序,关键是把握好这两者之间的度。
处理好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就要求我们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胆子要大,就是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对一些重大改革,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可以提出总体思路和方案,但推行起来还是要稳扎稳打,通过不断努力逐步达到目标,积小胜为大胜。步子要稳,就是方向一定要准、行驶一定要稳,尤其是不能犯颠覆性错误。现阶段推进改革,必须识得水性、把握大局、稳中求进。政策举措出台之前必须经过反复论证和科学评估,力求切合实际、行之有效、行之久远。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