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媛:中国式现代化五个重大原则是新时代对《共产党宣言》的坚持与发展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4-07-30 10:43

意大利哲学家贝奈戴托·克罗齐(Benedetto Croce)曾提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任何思想和学说都是历史形式本身的显性或隐性因素,不断更新与推进历史的现实投射。从《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第一次以单行本形式在伦敦出版到其体现出中国化时代化思想并以自身科学性、革命性立场和方法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进方向,合理印证了唯物史观在长期实践中的真理性本质。中国式现代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提出的重要论断,它以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深刻性视角高度概括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走向,其中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这五个重大原则在对《宣言》全面忠诚的基础上,作为具象化的行动指南冲破了新境域下整体发展态势的迷思,是马克思主义这一重要思想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核心指引。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不动摇

“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着未来。”共产党不止承担着当前消灭私有制这一运动的基本问题,同时肩负着工人阶级的未来。这是《宣言》中共产党人的伟大使命。如今,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更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不断坚持党的领导权是就意识形态领域多方向性、战略性问题作出重要部署的根本之基,体现了党对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面对改革发展稳定复杂局面和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媒体格局深刻变化,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当前国际局势波诡云谲,以经济、军事等核心要素为主导的阵营化现象依然存在,文化多样化、极端化、低端化、庸俗化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层出不穷,世界范围内的意识形态斗争愈加尖锐,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风险与挑战。为确保党的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以及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长盛不衰的战略高度下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文化领导、党管意识形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动摇。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旗帜引领

2022年,在深刻认识到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原则之一。而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非无所依凭,而是信而有征。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做出“两个必然”的核心论断,是马克思恩格斯基于正确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在第一部分《资产者与无产者》中出现了两次“商业危机”的字眼,马克思恩格斯分别阐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是怎样在周期性的重复中出现越来越危及整个现存社会的商业危机以及对于资本主义的商业危机,带来的必然结果又是什么。显然,结果必然是“工人开始成立反对资产者的同盟……斗争爆发为起义。”然而时隔34年,在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再次重申,“《共产党宣言》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

我们的自信来源于哪里?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铁的必然性的论证,来源于资本主义在造就大工业生产力的同时锻造了一大批否定资产阶级自身的无产阶级与共产主义运动,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来源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的民族精神。历史是有发展规律的,是不可逆转的。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潮头,我们党应当有决心、有勇气、有自信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和改善民生

新时代下,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美好生活”与“不平衡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没有变,也不可能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习近平总书记在实际工作中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也在人民。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原则,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才能不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马克思恩格斯曾在《宣言》中抒写了共产党人的革命豪情与历史使命,“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人民群众造就了历史,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命运的根本力量。唯有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时刻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民族才会续写伟大历史的新篇章。

四、坚持改革开放的动力支撑

17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的第一部分《资产者与无产者》中写道,“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生产力”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不只是因为生产力是社会结构的基础性要素,更是因为其推动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社会深刻变革的不竭动力。

170多年后,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在党中央的带领下,我们始终矢志不渝地坚持以市场为基础,以政府为引导,充分发挥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积极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稳固发展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逐步转变产业发展趋势,变革新思维,发挥好资本的市场效用,不断壮大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让更多的劳动人民享受社会主义带来的新成就。

五、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的精神状态

伟大的斗争精神要求我们要敢于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在当前如此严峻的文化态势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理想信念,为人民谋利益,为共产主义谋发展,但是仍会有部分党员干部由于自身理论基础薄弱,缺乏斗争精神,淡化了革命理想,做出了背叛党、背叛人民的错误决策。针对此情况,我们需要用《宣言》正确的革命意识和斗争精神为部分党员干部敲响警钟:“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理论要新、制度要新、道路要新,文化精神也要新。我们在追求全新的物质文明时,精神文明、理想信念也要跟上物质文明进步的步伐,要脱离旧的、反动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束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曾就文化、精神做出了革命性、积极性的论断,“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坚定秉持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和伟大的斗争精神,坚定弘扬传统民族精神、创新精神、奋斗精神,坚定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爱国观、文化观、世界观,敢于与不平等的、束缚的、反动的思想做决裂,从而不断加强个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推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始终不渝地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践行者和领路人。

六、结语

处在全球化与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下,我们需要从《宣言》中探寻实现无产阶级革命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内在路径和思想源泉,以开放的视野和开阔的胸襟,吸收经典理论丰富自身思想,大胆发展创新,同时结合中国特殊的国情,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以艰苦卓绝的民族精神和创新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人类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

(作者:张艺媛 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