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婧:高校思政课程视域下红色档案育人功能及实现路径探析
摘要:红色档案是凝聚了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的一类特殊档案,在当代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以红色档案为依托,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既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又有利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本文在分析红色档案育人功能的基础上,指出当前高校在红色档案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红色档案置于高校课程思政视域下,从主体多元化、红色档案进课堂、营造育人氛围、队伍建设水平等方面探讨红色档案育人功能实现的具体路径,以期在新时代更好发挥红色档案铸魂育人功能提供可借鉴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高校红色档案;育人功能;思想政治教育
2020年,教育部印发关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课程思政”将学校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将价值塑造、传授知识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全方位建构育人大思政格局。红色档案是反映中国革命历史面貌的原始档案,记录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历程,蕴含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不屈不挠奋斗过程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和宝贵经验。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将红色档案融入思政课程,讲述中国光荣历史,挖掘红色档案教育价值,是增强学生家国情怀,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红色档案在高校思政教育的铸魂育人功能的重要举措。
一、红色档案的内涵及育人功能概述
(一)红色档案的内涵
红色档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精神财富和宝贵经验。它通过历史文献、英雄故事、红色实物和革命遗迹、遗址等多种载体形成,将故事、文化、历史和思想情感融于一体,寓情于理,寓理于实,承载了中华民族开拓创新的革命精神和优秀品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教育资源。
红色档案育人作为档案文化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高校特色档案信息资源,对红色档案进行再加工,激发红色档案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的精神活力,实现文化育人与价值导向的有机统一[1]。
(二)红色档案育人功能概述
红色档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百年奋斗的真实记录,是中国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资源库,是红色基因教育的根基[2],具有价值导向、文化教育、增强文化自信的功能。
价值导向功能。红色档案的内容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发展的各个阶段,开发和挖掘红色档案蕴含的老一辈的优秀革命精神和优良品质,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教育功能。红色档案记录了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真实事迹,包含共产党人勇于战斗、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彰显了老一辈革命者的爱国情怀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汇聚了中国共产党的红色精神血脉。这些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红色档案和精神内涵能够使当代大学生产生价值共鸣,“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提升文化自信功能。高校深挖红色档案内涵,讲好红色故事,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总结过去历史,筑牢大学生思想之堤,引领正确行为导向,树立大学生中华民族高度文化自信。这个过程是潜移默化的,是读者的心灵受到濯洗,灵魂受到冲击,从而思想发生根本的改变[3]。
红色档案参与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是学校红色基因教育的基础,也是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发展和延续。高校开展红色基因教育有利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红色教育实效性。
二、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红色档案育人的必要性
高校挖掘红色档案中的感人故事、革命知识和崇高思想文化,激活“沉睡”的红色档案资源,盘活红色档案史料,使学生从“活”着的红色档案中领略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夯实爱国主义教育根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实现档案文化铸魂育人功能。
(一)提供史实凭证,增强教育实效的必然要求
红色档案载体多样,学生可通过手稿、文献、影像、实物等原始资料追溯红色历史,感悟红色档案精神实质和思想内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红色档案史实为依据,融入思政教育体系,使红色历史走进课堂,让学生在真实可信的事实面前主动感悟红色档案思想内涵,提升思政教育实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丰富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必然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阶段,将红色档案精神实质融入思政课堂,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鲜活事例,传承和弘扬红色档案优良品质,创新思政教育方式,运用真实、生动、参与性的档案载体,让学生真切感受革命理想信念,沉浸式体验红色历史记忆,寓理于实,在学习、讨论和体验中感悟革命精神,强化理想信念。
三、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红色档案育人的问题呈现
很多高校已认识到红色档案的教育意义,如:大连大学通过建立红色基因馆来发扬红色精神;厦门大学通过开展新生校史第一课增加学生荣誉感和自豪感。然而,红色档案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教育体系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红色档案管理部门主体意识不强
档案管理部门挖掘红色档案时代价值和社会意义的主体意识不强,红色资源主要以简单的图片、文字呈现为主,与当下数字技术、大数据等相结合的红色资源表现方式不多。档案管理部门服务观念落后,很少主动进校园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和红色档案宣传活动,红色档案资料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红色档案服务高校思政课程体系的程度较低,红色档案资政育人和价值引领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学校组织学生到红色档案管理部门如博物馆、档案馆、纪念馆参观学习时间仓促、学习内容浅显,往往走马观花,难以真正体会红色档案的精神实质和时代内涵。
(二)红色档案内容课堂解析不透彻
“你听我讲”课堂讲授还是学生通过红色档案接受思政教育的主要形式,部分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并没有对红色档案内涵进行深入理解和解读,教学话语表达空洞难懂,枯燥的理论说教使得学生很难对红色档案的内容提起兴趣,难以形成情感共鸣。
(三)红色档案实践体验感悟不深刻
学校很少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即便是围绕红色资源开展的红色文化教育也缺乏吸引力,整体活跃度不高,存在“打卡”现象,学生现场参与度较低,红色档案难以发挥应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同时,虽然一些高校在校内建立了关于革命历史的陈列馆,或在校内竖立了伟人和革命烈士的雕像,但学校没有组织对这些具有教育意义的素材进行解读和参与式体验的活动,这些矗立在校园内的档案资源永远都是静态的,学生对这些每天都可以看到的档案资源大多视而不见,根本不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事迹,从而导致这些资源的浪费[4]。
(四)红色档案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不理想
一方面,高校对红色档案融入校园文化建设重视不够。挖掘红色校园资源单一,红色档案育人平台单一。很多高校的校园网站或宣传橱窗很难看到关于红色档案的宣传专题。另一方面,高校开展的校园红色文化活动参与率不高,覆盖面不广。红色档案内容代表的是革命战争年代的产物,其内容与当前时代有一定的差距,无论是社团建设还是其他的主题活动,红色文化实践内容乏味,内容缺乏创新,活动表象化,红色主题的内容没有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与时代融入效果不理想。
(五)红色档案资源缺乏联动,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
传统的“重藏轻用”的档案管理理念影响红色档案开发利用,各馆藏部门档案资源没有实现共享,未建立协作机制,学校各部门之间未整合档案资源、建立共同育人机制,没有实现课程思政红色档案育人效果最大化。
四、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红色档案育人功能实现路径
在课程思政视域下,让红色档案这些无声的历史发声,必须创新方式方法,提高认识,加强联动,协力挖掘红色档案资源,重视融入规划,筑牢学生精神家园,发挥红色档案资源的价值,开创档案育人新局面,全面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一)强化主体意识,协力挖掘红色资源
档案人要转变“管档不管人”的传统工作模式,提升主体意识,扩大话语权,针对红色档案育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档案馆牵头,机关和学院配合的三位一体新型培养体系,提高全校档案理论基础知识,主动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共同推进红色档案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其中,档案馆承担制定指导与监督审查的任务,机关职能部门打造以辅导员为主的育人服务队伍,学院提供档案育人队伍的教育与研究人员[5]。档案馆、机关、学院在监督与指导的基础上,协力运用红色档案这个天然的优质思政教材,提升档案利用意识和水平,充分发挥档案育人功能。
(二)融入思政教育,提升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改变传统的思政课堂教学模式,主动参与教学环节,从学生角度出发,了解学生红色档案兴趣点,制定教学大纲,采用课内课外互通方式,增强红色档案思政教育的趣味性,实现红色档案资源整合。首先,在传统思政课教学中融入红色档案内容。譬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课程,其中有许多内容都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容重合,讲授这些课程内容时重点引入红色档案中的真实事例,并用影像或实物进行佐证,加强学生体验式感受,发挥档案育人功能。其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编著校本教材。全国有许多大学所在地都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如革命旧址、历史博物馆等资源。高校可以充分借鉴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革命遗迹档案内容,编写适合本校学生个性特色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红色教材,培育红色基因,丰富思政课堂的教学内容,强化社会认同,弘扬红色文化。
(三)参观和建设红色遗址、基地,深化红色档案实践内容
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来加强对于思政课程红色资源的沉浸式体验,最终达到提升综合素质的目的。将红色档案引入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感受革命先烈传承下来的优良革命传统和崇高理想信念,体悟红色档案精神实质。
首先,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红色遗址、遗迹。主要包括革命博物馆、革命旧址、伟人故居等,并在这些地方开展缅怀革命先烈的主题活动。其次,积极建设红色文化教学基地。在红色文化辐射范围之内的高校,可根据红色档案地域性特色,结合当地红色文化实际建立相应的红色教学、研究基地。广西百色学院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湖北黄冈师范学院的“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等都是通过建立红色教学、研究基地,展示与学校相关的红色文化研究成果。
(四)营造育人氛围,拓宽宣传媒体,丰富红色档案精神内涵
一方面,采用举办红色主题的文娱活动、播放红色电影等形式,营造红色档案育人氛围;定期聘请红色文化专家到校作关于红色事迹的报告;有效利用党团日活动、主题校园等活动宣传红色档案资源,引导全校师生关注红色档案;组织中国传统节日、中华经典故事诵读等活动,将道德修养、理想信念和对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融入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丰富红色档案资源内容。另一方面,积极搭建有效多媒体载体,深入挖掘档案背后的故事。运用校园橱窗、广播台、微信公众号、博客、微博等校内外媒体,将反映党百年奋斗历程和英雄历史人物不懈奋斗的故事形成文字或视频作品在校内外媒体上进行推送和刊发,突破时空限制,使红色档案与学生发展相结合,将红色精神内化为学生信仰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主动用红色精神指挥青春行动,贡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人的力量。
(五)强化人员培训,提升队伍建设水平
引导和培养档案人员讲好红色故事,提升档案育人影响力。如招募和培训大学生作为学生讲解员,引导师生、校友参观学校校史馆、红色主题展馆等红色档案成果;开展高校红色档案资源研究,定期开展培训,深入开展课程思政体系中高校红色档案成果研究,对红色档案进行选题设计、科研立项、项目研究等,探索红色档案时代内涵,加强学习交流,提高档案从业人员挖掘红色档案育人元素的能力。
结语
红色档案蕴含了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是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教材,是高校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红色档案置于课程思政视域下,将“沉睡”的红色档案资源纳入学生理想信念体系 ,讲好“红色故事”,凸显红色育人底色,是时代对于高校档案工作的呼唤,是开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红色文化涵育引领功能,实现红色档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付兵儿.红色档案融入高校思政课研究[J].老区建设,2022:20-26.
[2][5]张华.“三全育人”背景下红色档案文化育人路径研究[J],兰台世界,2022(06):122-125.
[3]吕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红色档案资源的功能及实现路径——基于广西红色档案资源的分析[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5(1):21-22.
[4]岳蒙.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J].延安大学,2013:16-17.
(作者:秦婧 单位:中原工学院党政办公室档案馆 项 目:本论文为2024年度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探析》阶段性研究论文,课题编号:2024-ZDJH-557;2023年度河南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科研课题《数字时代河南红色文化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研究》阶段性研究论文,课题编号:2023-031。)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