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宾:以县城为重要载体推进河南县域城镇化建设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4-08-13 09:35

摘要: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以县城为重要载体发展县域经济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十四五”时期,河南城镇化建设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为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砥砺前行。

关键词:县城;载体;城镇化

一、推进以县域为重要载体城镇化建设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为河南“十四五”时期城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22年印发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的重要论述为河南推进县域城镇化建设发展提供了重要政策遵循和制度保障。

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新型城镇化的新发展阶段,分析县城在实现推动县域城镇化过程中的载体功能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同时,在总结现阶段河南城镇化特征和判定其县域城镇化演化所处阶段的基础上,探寻河南县城对农业转移人口的聚集能力、效率和质量,探寻县城在载体功能上发挥各环节的顺畅程度,探索以县城为重要载体推进河南县域城镇化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因此,大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在空间布局结构、空间形态、配置效率、功能品质等方面适应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城镇化空间需求,促进县域城镇空间与人口的协调增长,拉动河南内需经济发展,大有可为。

二、河南城镇化建设发展的阶段特征和未来规划

(一)河南城镇化建设发展的阶段特征

近年来,河南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质量大幅提升,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城乡融合发展取得重要进展。河南省城镇化发展呈现以下特征:第一,河南城镇化整体水平较弱,2023年末河南城镇化水平(58.0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6.16%);第二,河南城镇化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如图1),常住人口城镇化增幅居全国前列,2023年末全省城镇常住人口5701万人,比上年末提高1.01个百分点;第三,河南县域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23年GDP超过500亿的县(市)共有11个,依次为巩义、禹州、新郑、永城、济源、新密、林州、长葛、长垣、荥阳、汝州,巩义市成为河南省历史上首个GDP突破千亿的县。

图1:2019—2023河南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以上综合特征表明,河南处于城镇化发展的中期阶段,推进区域增长极增强其扩散效应是跨越这一时期的重要路径。县城作为省域经济布局中连接城乡的过渡区域,具有承接区域核心扩散效应的优势,大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河南城镇化建设为省域经济发展提供空间载体保障和人力资源支撑。因此,在“十四五”时期以县城为重要载体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县域新型城镇建设,提升河南省城镇发展质量,实现县域城镇空间与人口的协调增长势在必行。

(二)河南城镇化建设发展的未来规划

2022年,河南省政府印发《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未来河南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发展目标及重点任务。

《规划》提出,到2025年,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3%左右,城镇化率年均增速1.5个百分点左右,5年新增城镇常住人口800万人左右,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未落户常住人口。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竞争力大幅跃升,洛阳、南阳副中心城市作用更加彰显,区域中心城市集聚辐射能力持续提升,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

到2035年,城镇化进入成熟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2%左右,郑州都市圈总体发展能级进入全国第一方阵,中原城市群深度一体化发展格局更加稳固,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实现新型城镇化。

三、以县城为重要载体推进河南县域城镇化的建议

(一)明晰县城地理空间扩展边界

根据城镇功能向外围疏解的内在需求和规律,适当有序扩大部分县城的中心城区行政区划范围,注重协调与生态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的边界冲突,明晰县城地理空间扩展边界。以《河南省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关于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意见》《关于推进县城城镇化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等为载体,扩大并优化县城空间及其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及布局,重点通过积极融入都市圈(郑州、洛阳)软性扩容建设,为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载体保障。

(二)充分释放现代农业及其相关产业的经济价值

农业及其相关产业始终是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充分释放现代农业的经济价值是新发展格局下推动县域城镇化的重要路径之一。引进培育农场、合作社、产业园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农业种养产业链条。推进农文旅商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用工业、农村农业服务业、科普研学、农耕劳动教育等产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开发农创品,提升农业品牌生产效益。

(三)增强县城产业集群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度

产业发展是县城发挥集聚功能推进县域城镇化的重要支撑,各县城以自身本地资源优势和现有优势产业为基础,通过内部挖掘潜力、外部延伸扩张以及发展配套产业,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利用在线医疗、远程教育等数字经济形式弥补传统公共服务不足,推动建立基础设施全县半小时经济圈,实现产业与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有效融合发展。依托产业集聚基础在县域范围内进一步培育发展稍岗镇、神垕等新的一批产业小镇和特色小镇,推动县域产业升级和农民工市民化转型,化解“半城镇化”难题。

(四)融入河南省域产业分工

各个县从省域及中原城市群全局谋划经济发展,县城发展规划向协同化、精细化和可持续化方向优化,全面把握河南省域和中原城市群基于产业链、供应链的经济协同发展生态结构的动态变化,融入中原城市群范围内的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和知识流的自由流动框架内。利用数字经济发展打破不同行政单元空间限制的新特点,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充分流动。充分挖掘县城的联城带村节点功能,依托地级城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人工智能、物联网、无人驾驶、远程医疗等新科技在产业和社会空间的场景应用,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共建县际园区,降低跨域治理的技术成本,加强县域政策链的深度融合。

(五)促进县城分类、多元发展城镇化空间形态

根据不同县城的功能定位和资源禀赋,构建多元的县域城镇化空间发展形态。在地处主要交通干线附近的县城(如巩义、偃师、修武、新郑、中牟等)布局产业园区,推动距离城市地理距离近的县城(如“郑州—荥阳—上街区—巩义—偃师—洛阳”、“郑州—新郑—长葛—许昌”)积极链接城镇发展链,实现城镇空间的集约高效利用,通过提高县城发展质量提高县域城镇综合承载水平。

(六)拓展县域生态环境价值的实现通道

生态环境具有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县城和乡村相对于城市拥有生态本底优势,引导生产要素在追求生态环境价值的过程中进入并优化县域生态环境价值链。依托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沿黄生态廊道等建设,加快河南县域生态环境的价值实现路径建设,强化县城的“三生空间”协调性,通过提高环境吸引力,为推动县域城镇化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作者:张卫宾,郑州轻工业大学副教授  本文系2023年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河南实践、国家战略的河南探索、红色基因的时代传承”专题项目(2023ZT027)阶段性成果】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