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远:传承开封“城摞城”文化遗产 铸牢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之精神命脉
“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几座城”,这句谚语在开封当地广为流传。“城摞城”现象在北京、西安、洛阳、扬州等城址考古上都有所体现,但开封“城摞城”遗址是这些古城中最闪耀的一颗星。目前开封地下约3 米至 12米处,上下叠压着 6 座城池,形成了全世界独一
无二的“城摞城”奇观。著名历史地理专家、中国古都学会朱士光教授认为这在我国五千年文明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一)开封“城摞城”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早在 2014 年就指出: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开封“城摞城”遗址凝聚着人们的一种集体记忆,不断激发出民众的历史认同感,对“城摞城”遗址的保护有利于我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开封这些深埋的城池,有三座国都、两座省城,还有一座也是中原重镇。最具可观性的文化遗存应该是明代和清代的建筑遗存,而规模最大、名声最大的是北宋东京外城、内城、皇城三城,史书以“八荒争凑,万国咸通”来描述当时的开封。现存明清城墙圈内,唐代到明代的文化层堆积应该是层层抬高,遗迹之间打破叠压关系较为复杂,而且没有明显的间歇层;宋东京城外城圈内的文化层堆积应该是唐代到金代,层层抬高,遗迹之间打破叠压关系较为复杂,而且没有明显间歇层。在明代文化层和清代文化层之间,开封城的所有区域内都应该有一层堆积较厚、分割明显的次生间歇层。通过考古实测,北宋外城遗址29公里有余,残高8.7米,底宽34.2米,顶宽4米,异常坚固。北宋皇城是皇帝议事和寝宫所在地,位于今开封龙亭景区下大约8米处。
近年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城市建设不断扩展,开封“城摞城”文化遗产保护也面临不少问题。第一,未经文物保护部门批准的基础设施建设向地下要空间,占压遗址的现象偶有发生。第二,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导致地面不断下沉,需要对地下文物进行抢救性发掘,难度很大。第三,遗址保护涉及单位多,不容易协调。针对遗址保护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应出台相关政策,建立科学、完备的遗址保护管理体系,统筹规划,从根本上解决遗址保护的难题。
(二)开封“城摞城”文化遗产展示的民族自强精神
开封“城摞城”现象是运河交通、政治军事、黄河泛滥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河流,黄河的每次泛滥都给开封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是中华儿女奋发有为,描绘了开封城厚重悠久的历史底蕴,展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斗争精神。
公元5000年前,开封位于黄河冲积大平原的西部边缘,这里河湖密布,水道发达,十分适合农业灌溉。根据考古调查来看,开封附近分布有距今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距今5000年的仰韶文化、距今4000年的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等。魏惠王在国都大梁城、即今开封附近开凿人工运河鸿沟,从荥阳将黄河水引入大梁,这大大推动了大梁的发展,但也导致公元前225年,秦大将王贲引鸿沟之水淹没了大梁城。正是在历史上多次战争中,黄河水被当做百万大军来使用,南宋、金以后黄河开始南泛,严重威胁开封城市的安全。据史料记载,从1180年到1944年,开封境内黄河决溢338处,水灾频繁。
我们中华民族与洪水的斗争早就在进行了,特别是杰出英雄大禹,一直是中华儿女战胜洪水的精神支柱。在之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涌现出治理洪水的仁人志士。比如西汉贾让曾提出“治河三策”,虽有不足,也是难能可贵。北宋普通河工高超,善于总结经验、勇于创新,代表着广大河工的智慧结晶。清康熙初年,靳辅和陈潢治河十几年,暂时缓解了黄河水患,但是到乾隆年间,形势又日渐严峻。清末民初的李仪祉提出了上、中、下游协调全面治理的主张,但受当时各种原因所限无法实施。
治河成功只有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才成为现实。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黄以来,黄河创造了岁月安澜的历史奇迹,黄河正在从多灾多难的忧患河转变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在黄河流域长期安澜的基础之上,相信我国地区间的发展差距会越来越小,黄河流域的发展将有能力与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并驾齐驱。
(三)开封“城摞城”文化遗产体现的中华民族生生不已之发展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要讲好黄河故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开封“城摞城”这种大规模人类群体千百年来在一个地方不断发展、建设、叠加现象,正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以“生生不已”为本的生存发展理念。
“生生”之天理,是北宋理学的普遍共识,其根源于《易传》,即《系辞》里讲的“生生之谓易”。体现出中国人最基本的一种世界观,也是儒家生活方式的哲学基础。“不已”意味着世界永不停息,也强调永不间断。“生生”强调天地大化流形是一个自然过程,并且是在不断地变化和创生之中。当然,哲学基础最终还是要指向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安排。到了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那里,他又强调必然性和主体性的统一。也就是说,他在指出人的生存源于自然、取于自然的同时,也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创造性。
“城摞城”揭示的“生生不已”这一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我们应对困难和危机提供宝贵的精神资源, 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动力。第一,应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体,用于黄河文化的进一步传承,用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第二,必须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以生态环境的高水平保护为基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进一步打造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第三,黄河流域生态脆弱,环境治理形势严峻,迫切需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来强身健体。中原城市群可以发挥基础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光伏装备、绿色食品等绿色制造产业。
结语:
开封“城摞城”属于城市考古中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城市中轴线一直沿用,城市核心区历代重建,这些都是开封城极具标签式的城市遗产,一定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谨慎发掘,严加保护。开封“城摞城”描绘了开封城厚重悠久的历史底蕴,展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斗争精神,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以“生生不已”为本的生存发展理念。对它的传承,可以为我们应对困难和危机提供宝贵的精神资源, 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作者:王思远 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宗教研究所)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