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
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正在重塑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并对社会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向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致贺信强调:“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正经历着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高校能够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科学性、亲和性,增强教育影响力。为此,应深入探究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迎来了智能化的发展阶段,人工智能以其精准、高效、协同的技术优势,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革带来了新契机。
(一)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随着网络生活的常态化,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导致各种思潮不断涌现。在这种多元化的环境下,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经无法应对其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发展需求。然而,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能够科学分析并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例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利用智能识别技术、智能决策技术等,教育者能够实时跟踪和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知识掌握情况、学习需求等信息,并基于此制定出更加高效、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防止教育资源的浪费,确保教学工作有的放矢。
(二)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
人工智能作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关键驱动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教育评价和决策的科学性。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更具科学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以定性评价、主观经验式评价为主,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不足,影响了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而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教育者能够收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产生的多元化数据,并基于此构建智能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模型,对学生的思想行为、成长规律进行全面追踪与动态监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动态评价,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决策更具科学性。利用智能系统,教育者能够深入挖掘和分析数据,把握受教育者的个性特征和行为规律并预测其发展趋势,从而为教育者组织教育内容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即时数据反馈功能,使得教育者可以根据系统提供的数据分析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适应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需求,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动态性和科学性。
(三)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性是指教育内容与方法能够与受教育者的日常生活、情感和价值观产生共鸣,从而更有效地实现教育目标。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性提供了新的途径。一是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亲和性。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动力,创造了更具吸引力和互动性的教育环境。利用VR、AR、MR等技术,可以使学生置身于各种思想政治情景中,为其提供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这种沉浸式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其对教育内容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提高教育的吸引力与感染力。二是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亲和性。通过智能推荐系统,人工智能可以深入分析学生的网络行为和偏好,实现教育内容的自动供给、精准推送,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此外,人工智能的自适应学习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水平,自动调整教学难度和内容,确保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节奏下学习,增强了其学习效果。
二、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在数字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在提升教育质量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探索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开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一)坚持正确导向,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进入新时代,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技术为辅的价值导向,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人工智能应用中的价值引领作用,推动技术与教育的高效且深入融合。一是明确技术应当运用于教育过程,强化教育者的主导地位。技术与教育的关系应该是支持而非替代更不是取代的关系,人工智能技术作为人类智慧的延伸,其发展和应用都应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导向。虽然人工智能可以代替和辅助教育者高效完成传授知识、批改作业等基础性教学任务,但对于思想观念、道德观念等深层次的教育内容,教育者的主导地位是不可替代的。二是明确育人目标,将学生置于核心位置,充分激发其自我发展的主动性。通过积极整合人工智能技术,发挥其快速感知和获取需求的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适宜的学习环境,促进其对思想的认同,培养其优秀的道德品质以及批判思维能力。同时,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战略机遇,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工智能的科学本质,引导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参与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实践,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注重平台建设,丰富数字化思政教学资源
高质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人工智能实现赋能作用的重要手段。因此,应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注重数字化平台建设,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一是构建开放共享的数字化资源库。高校应积极与专业的数字化内容生产团队合作,共同打造一个高质量、开放共享的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满足不同背景学生的学习需求。二是构建数字化教学平台。高校需开发一个集教学管理、在线学习、互动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并融入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以实现个性化教学推荐、智能辅导和学习效果评估。同时,高校也要加强师生对数字化平台的适应性,使教师能够熟练使用平台进行教学设计,学生能够自主利用平台进行高效学习,进一步优化学习体验,提高教育效率。三是加强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平台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制订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相关制度,加大数据资源监管力度,定期对平台上的教育资源进行审查,防止技术滥用、隐私泄露现象的发生,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规范化发展,为师生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数字化思政教育资源。
(三)推动人机协同,打造智能型思政教师队伍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人机协同将成为教育领域的新常态。为适应这一变化,必须着力提高思政教师的智能素养,使其能够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以满足新时代的教育需求。一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者技能培训。高校应将人工智能技术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专业发展计划,持续开展数字技能教育,并邀请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专家定期为教师进行智能技术培训,帮助教师深入理解人工智能技术并学会如何将其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正确认识和运用人工智能。教育者在面对这一新兴技术时,应持有积极而审慎的态度,将人工智能合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既要正视人工智能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利用其辅助教学和数据分析优势,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也要保持批判性思维,识别并防范其潜在的缺陷和风险,以确保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三是弥补人工智能技术存在的天然缺陷,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把关人”角色。人机协同模式虽然提高了教育效率,但也暴露出工具理性至上的倾向,可能导致教育本质的异化。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发挥“把关人”的作用,深入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局限性,及时识别并纠正其侵犯隐私等不正当行为,确保技术的应用不偏离教育的伦理和价值导向。同时,根据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和教育要求,合理设定教育目标,明确人机各自的角色和任务,提高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此外,在人机协同的技术运用中,教育者应与学生建立理性沟通和平等对话,充分发挥人文关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减少工具理性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实现人类的价值理性与人工智能的工具理性的统一,从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紧密结合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因此,应积极应对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并不断探索有效的赋能路径,确保人工智能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进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作者:张祖越 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