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科学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三重逻辑意蕴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4-08-21 10:21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有着科学的理论魂脉指引、深厚的文化根脉滋养、重大的现实背景呼唤,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脉相承,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根相连,与统筹“两个大局”的现实要求一体相依。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逻辑;意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是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更不是突然出现的飞来峰,而是蕴含着科学的理论逻辑、厚重的文化渊源、重大的现实背景,科学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魂脉、文化根脉、现实背景,有助于从理论高度、文化深度、现实厚度相统一的视野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对于抓好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具有重要意义。

一、理论之魂: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脉相承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在对社会变革发生的本质缘由分析方面,马克思主义之前,关于社会变革的本质和缘由被唯心主义所遮蔽,唯心主义哲学主张意识决定物质,把世界本源以及社会变革的根源归结为意识、精神、观念等支配下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在批判唯心史观和旧唯物主义过程中创建了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产力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科学揭示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发展规律,认为物质世界处于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之中,解蔽了被唯心史观遮蔽下无视客观世界物质统一性的思想观念。正如恩格斯指出的:“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我们党在推进改革开放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坚持走自己的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客观实际出发,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进行改革开放,这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

在对社会变革产生的根本动力研究方面,马克思主义认为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是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的根本动力,影响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演进变化,支配着整个社会发展进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内在逻辑体现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候,就会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建构新的生产关系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内在逻辑体现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马克思指出:“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恩格斯也强调:“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些基本原理为我们认识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引和根本遵循。

在推进社会变革的方法论方面,马克思主义把唯物辩证法作为科学的认识方法,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运用矛盾分析法,把解决主要矛盾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强化问题意识,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辩证思维、历史思维、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等科学思维方法来解决矛盾和问题。我们党自觉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带领人民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我国快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自觉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自觉通过完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家安全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党的建设等领域取得划时代的重大成就,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

二、文化之根:与中华民族革故鼎新的文化基因一根相连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有着深远而厚重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根基,离不开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等特性的滋养和对中华优秀传统革故鼎新思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是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文明,静水深流与波澜壮阔交织。连续不是停滞、更不是僵化,而是以创新为支撑的历史进步过程。中华民族始终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不断创造自己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作为最繁荣最强大的文明体屹立于世。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周易·杂卦》曰:“革,去故也;鼎,取新也。”《诗经·大雅·文王》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些典籍记录并体现了中华民族革故鼎新、熔故铸新、变革创新的理念和精神。

在改革缘由分析和方法总结方面,中华民族在漫长的文明发展进程中,逐渐认识到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一个不断变革的有机体,既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也有相对静止的一面,既强调根据客观环境和情况的变化来制定相应的政策,改变那些不适应时代需要的制度法令甚至礼仪习俗,主张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反对守株待兔、刻舟求剑,又提出政策法令要相对固定,反对朝令夕改、随意调整。如《周易正义·卷五》曰:“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韩非子·五蠹》曰:“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资治通鉴·唐纪》提出:“法令不可数变,数变则烦。”这些体现出古圣先贤、仁人志士应变、革新的精神状态以及把握变与不变关系的朴素辩证法智慧,在这种革故鼎新的革新精神影响下,中国大地上书写出一次又一次变法变革图强的壮阔实践,如伊尹变殷、太公变周、管仲改革、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张居正变法等,留下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等豪迈宣言。

在改革价值旨归和根本目的方面,这种革故鼎新的思想强调其目的和价值旨归是以利民为本。如《淮南子·汜论训》提出:“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苏辙在《傅尧俞御史中丞》中指出:“政无旧新,以便民为本。”这种以民本为价值逻辑的变革精神也是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生生不息、长盛不衰、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以数千年大历史观之,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中国共产党继承了中华民族革故鼎新的思想精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革故鼎新文化精华贯通起来,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以敢为天下先的气魄实行改革开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来谋划和推进改革,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新时代不断将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进,必须凝聚全民族力量,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革故鼎新的思想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能够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三、现实之要:与统筹“两个大局”的现实要求一体相依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背景,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我们党在深入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后提出的重大战略判断,这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之要。

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党的二十大确立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要把中国式现代化蓝图变为现实,根本在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举措,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从体制机制上推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从统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涉及的领域多、范围广、影响大,前途光明,任重道远,既面临重大机遇,也会遇到矛盾和风险挑战。特别是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不断升级,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有效应对这些风险挑战,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用完善的制度防范化解风险、有效应对挑战,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作者:马凯,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 本文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华中师范大学)2023年专项课题资助项目(项目编号:ZZYR202323)、“2023 年度河南省教育系统党建创新项目”(项目编号:2023-DJXM-079)成果】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