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推荐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以数字化变革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算法推荐技术以其精准画像、精准迎合的优势,改变了信息的生产、传播方式,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契机。与此同时,算法推荐也带来了“去中心化”、“算法黑箱”、“信息茧房”等问题,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为此,必须深入理解智能算法的本质特征,研判算法推荐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影响,探究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从而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算法推荐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
算法推荐技术主导下的信息传播具备精准性、个性化、高效率等优势,极大地影响了整个社会的信息流动和传播秩序,同时也暴露出诸多现实问题,制约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一)“去中心化”削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
算法推荐技术打破了传统的信息生产与传播模式,营造出人人都可发声的信息传播新领域,使得信息的生产和发布日益呈现“去中心化”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网络空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不足。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遭遇算法“冷落”。算法推荐为提升用户黏性、赢得流量,以数据化的用户信息偏好为导向,偏向于设置易获得关注、点击的娱乐化、低俗化议题,导致同质化信息在用户“推荐池”中的权重不断增加。而那些富有深度、思想性、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内容,往往因其话语表达方式较为正式严肃,在充满幽默、夸张等话语元素的网络环境中显得格格不入,出现率偏低,可能遭到算法“冷落”,从而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不足,用户难以获得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另一方面,工具理性僭越价值理性,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主体面临算法空间“空场”危机。在资本利益的驱动下,算法逐渐偏离了其应有的价值导向,异化为资本追名逐利的工具。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播主体的官方主流媒体,始终坚持中立、公正的信息传播立场,不以谋利作为自身价值追求,但是由于在算法技术方面的应用和掌握程度不足,导致其被拥有算法优势的市场化平台媒体持续挤压,信息传播的影响力、引领力不断被压缩,面临边缘化的风险,最终可能引发其在算法社会空间面临“空场”危机,进一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播覆盖面。
(二)“算法黑箱”稀释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权威性在于其建构的言语意义、表达技巧等能够准确传达思想理念和价值导向,具有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然而,算法推荐系统因其技术复杂性和专业性程度较高,往往被视为一种“黑箱”,限制了用户的知情权,削弱了其对算法推荐内容的认同感和信任感,进而稀释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影响力。一方面,算法黑箱透明度缺失引发信任危机。算法设计者不公开其算法原理与机制,使得大多数用户无法理解数据的抓取、过滤、处理等应用逻辑和过程,对算法认知出现偏差。算法黑箱的不透明性和不可解释性,导致用户难以评估推荐系统中的数据来源是否合法、运算结果是否合理,在此情境下,可能引发用户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解释力和引领力的质疑,从而对算法赋能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生信任危机。另一方面,算法黑箱极易成为意识形态渗透的隐身衣。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资金充足、制度灵活、技术先发等优势,通过算法“黑箱”进行文化输出、价值预设,大量美化西方价值观念且具有迷惑性和煽动性的信息内容被投放至网络空间,无形中解构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内容的话语逻辑。更为关键的是,许多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潜意识地接受了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与价值导向,长此以往,可能会对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宣扬的正确价值观产生疏离感,引发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认同危机。
(三)“信息茧房”弱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凝聚
桑斯坦认为,“信息茧房”就是“只听我们选择的东西和愉悦我们的东西”,是一种“偏食”行为。在数字时代,“信息茧房”现象日益凸显,限制了大学生接触多元化信息和观点的机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凝聚产生了显著的弱化作用。一是算法推荐加剧群体之间的价值分化。算法推荐技术通过分析用户的行为和偏好,将具有相似兴趣的大学生群体聚集起来,形成了各种社交圈层。这些圈层内部的观点同质化,减少了圈内成员与外部世界的交流,使得不同群体之间的价值观念差异愈发显著。同时,大学生的群体归属感和自我认同感极强,他们倾向于在社交圈层内寻求认同和支持,对外界的不同声音往往表现出抵触甚至攻击性,这种群体极化现象进一步加剧了群体间的价值分化矛盾,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凝聚构成了严重挑战。二是算法推荐加强“回音壁效应”,造成大学生价值固化和封闭。算法推荐技术基于用户画像,为大学生群体构建起封闭的信息系统,只推送与其兴趣相符的内容,自动减少或屏蔽其不感兴趣的信息,从而在无形中加剧了信息的同质化。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会导致大学生的认知结构固化,逐步形成思维定势,限制了其接触多元化观点的机会,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难以突破价值壁垒进入“回音室”,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凝聚作用。
二、算法推荐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
算法已经成为互联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然而,算法同样是一把双刃剑,隐藏着诸多风险与危机,扰乱正常的信息传播和市场秩序。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与时俱进,理性审视算法推荐带来的风险,并积极探索有效的应对策略,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算法推荐时代背景下实现新的发展。
(一)驾驭算法:以主流价值观引领算法正向发展
在算法的设计、运行和监管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要赋予其价值理性和精神支撑,切实做到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确保算法朝着正确方向发展。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要赋予算法推荐价值正当性,筑牢算法价值根基。一方面,在算法设计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开展责任意识培育,积极引导算法技术人员坚持主流价值导向,自觉纠正价值偏差,将主流价值观内嵌至算法推荐技术的迭代升级的内在逻辑和运行框架中,提升主流价值内容的推送比重和优先级,赋予算法推荐价值正当性。另一方面,在算法把关和监管环节,要加强对把关人员和监管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其坚守媒介伦理,使其认识到自身在维护社会价值秩序中的作用,从而加大对不健康信息、西方错误思潮的把关和监管力度。二是加大算法推荐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内容的比重。作为算法信息分发的源头,算法“推荐池”中倾向于展示用户喜爱、感兴趣的内容,而那些具有深度和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因此,应当在主流价值引导下,调整推荐池中的内容结构,增加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比例,重点推荐涉及社会热点和个人发展的正能量信息,实现算法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帮助用户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三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算法素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深入了解算法技术的运行机制、内在逻辑,通过专业培训和持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也要主动学习算法的基础知识,理解算法的权力本质,有意识地构建自身在算法传播领域中的“数据画像”,提高对信息的甄别与判断能力。
(二)规制算法:打造算法推荐服务法治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什么形式的媒体,无论网上还是网下,无论大屏还是小屏,都没有法外之地、舆论飞地。”因此,面对算法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衍生出的系列问题,相关部门应履行把关责任,加大监管力度,用法律制度规制算法的运行。一是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算法行为。随着《关于加强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的相继出台,我国在算法推荐平台的监管法规方面已从空白逐步走向完善,但针对算法技术的法律体系仍需进一步强化。为此,国家相关部门要制定专门性的法律法规,明确算法技术在不同应用领域的法律界限,并加强平台页面生态管理,确保算法的合法合规使用;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出台更具体的算法应用合规管理制度,包括算法原理的公示,算法决策的运作机制等,从而为算法技术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二是完善监管机制,提高算法透明度。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要明确界定算法推荐服务者、使用者和监管者等各方主体的权利、权力、义务和责任,并建立健全责任问责与追究制度,确保算法推荐的设计、开发、实施、监管等环节符合法律法规和伦理标准,推动算法推荐过程公开透明。另一方面,定期对算法推荐平台的内容进行审核,对于恶意操作算法、传播虚假信息或侵犯用户隐私等不正当行为,要加大惩戒力度,依法追究算法推荐技术背后相关人员的责任,以创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环境,确保算法推荐系统的健康发展。
(三)用好算法:借助算法优势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在算法驱动的信息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主动适应技术变革,契合时代发展需求,依托算法优势优化教育内容与方法,提升教育的吸引力和有效性,进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一是打破话语“隔阂”,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化。一方面,围绕受教育者的需求设定话语议题。借助算法推荐技术收集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兴趣偏好等数据,构建用户画像,预测不同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并在此基础上精准设置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议题,涵盖国家重大政策、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热点问题等,有效确保教育内容契合学生的需求与兴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加强话语议题的互动性和参与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转变传统重复说教、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方式,借助算法带来的技术优势,以图像化、可视化、交互化的呈现形式,将抽象的理论、宏大的政治话语具象化、生活化、大众化。例如,利用算法传播生态中生成的“YYDS”、“绝绝子”等网络用语阐释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提升大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增加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亲和力和时代感。二是借助算法把握受教育者思想动态,创新教育宣传方式。通过智能化算法推荐系统,深入分析学生的情感倾向、思想动态和认知模式等,为其定制个性化的教育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解惑、价值引导,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向更加贴近日常生活的方式转变。与此同时,还可以借助算法优势,采用短视频、直播等多样化的宣传手段,在指定官方账号、网络平台上进行“一对一”的信息推送,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最适合自身需求的学习资源,进一步提高教育内容的吸引力和学生的认同感。
四、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算法推荐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主导力量,重塑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但是任何技术都具有两面性,我们必须审慎地把握算法推荐技术的正向赋能,同时主动应对算法技术带来的现实挑战,探索有效策略实现对算法技术的驾驭和引领,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作者:张祖越 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