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三个重点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4-08-30 09:40

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在殷墟考察时首次提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概念。2023年6月,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我们必须把握三个重点:一是坚定文化自信,二是秉持开放包容,三是坚持守正创新。

一、坚定文化自信,厚植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底气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自信,是文化繁荣的基石。文化自信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我们民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从古老的甲骨文到恢宏的长城,从深邃的哲学思想到精湛的艺术技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魅力。正是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们在面对世界时有着坚定的自信和底气。

“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文明成果。近年来,每逢传统佳节,河南卫视必出“爆款”,带领观众畅游中华文化之美。从憨态可掬的“唐宫小姐姐”到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洛神水赋”,从“元宵奇妙夜”到“端午奇妙游”,妙到毫巅地彰显了我们中华文化“灿若星河”的诗词底蕴、“佳节思亲”的情怀意绪和“余音绕梁”的美学准则。看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观众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自信与包容,看到了文化传承的精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呈现形式下,获得了全新的生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也绽放出与时代交融的光彩。

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文化自信的外在体现。只有对自己的文化充满自信,我们才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坚守自己的文化主体性,不被外来文化所侵蚀。只有拥有坚定的文化自信,我们才能以开放的心态去学习和借鉴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为我所用,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进步。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走自己的路,就是坚持中国特色。当我们看到一个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化作品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时,当我们感受到中华现代文明的魅力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时,我们的文化自信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肩负起传承和发展文化的责任,用行动去诠释和弘扬中华文化的精髓。让文化自信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力量,积极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让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成为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秉持开放包容,汇聚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合力

文明如璀璨星河,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芒。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几千年来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华文明为何能够保持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这种开放的精神,使得中华民族的文明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易经》中的“厚德载物”,《中庸》里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奠定了中国文化的理念基础;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天竺、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探索;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国文化正是基于开放包容,才能历经磨难仍生生不息、历久弥新。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化解冲突,凝聚共识。中华文化认同超越地域乡土、血缘世系、宗教信仰等,把内部差异极大的广土巨族整合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中华文明与时俱进,形成了绵延永续、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基本特质,顺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而不断发展、完善更新,因而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需要我们秉持开放包容的精神,以广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接纳和吸收各种优秀文化和思想,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从而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开放的姿态与世界交流,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将自己的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面向未来,秉持开放包容更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然要求。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各种文化相互交融。我们只有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和理解不同的文化,才能更好地与世界沟通交流,展现中华民族的魅力和风采。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我们积极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世界上的各种文明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我们应该以谦虚的态度去学习和研究,将其中有益于我们的元素融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同时,我们也要勇于创新,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路径,才能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中华民族的自信和魅力,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创造出更加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坚持守正创新,强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担当

在时代的长河中,中华民族走过了漫长而辉煌的历程。如今,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肩负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使命。而要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坚持守正创新是关键所在。守正与创新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守正使我们保持根基稳固,创新则让我们展翅高飞。

“守正,守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守的是‘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守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中华文化主体性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建立起来的。我们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哲理,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只有坚守正道,才能保持我们民族的独特性和凝聚力,让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得以延续。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在殷墟,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考古工作要继续重视和加强,继续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目前殷墟已出土16万余片甲骨文,发现单字约4500字,已释读的大概有三分之一。一代代考古工作者把商代晚期的兴衰荣枯,从史书中的文字变成了镌刻于大地之上的实证,在宫殿、王陵、甲骨文、青铜器、古车马等一件件文物中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勾勒文明发展脉络,确保文化建设方向根基永远坚固、航向永不偏离,这是历史的结论,更是现实的需要。

创新,是推动文明的进步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社会快速变革,我们不能墨守成规,而要勇于开拓创新。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我们通过引入新的理念、技术和方法,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使其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需求。2022年,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全面建成、全馆开放,依托数千件文物精华,构建起完整的中国文字文化展陈体系。依托甲骨文信息处理实验室,越来越多甲骨碎片利用人工智能图像技术进行自动缀合;甲骨文大数据平台“殷契文渊”收集了世界各地的甲骨文著录、文献,建立甲骨文字形库,并向全世界免费开放;“甲骨文动画还原3000年前的战场”等系列创意视频成为网络“爆款”,镌刻在甲骨上的文字“动”起来、“活”起来。走进殷墟博物馆新馆,迎面而立的高墙上镌刻着一行醒目的大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记载,这九字箴言是商王朝建立者汤的盘铭,向参观者展示了一个民族一以贯之的革新姿态、进取精神,展示了中华文明从历史中演化创造、于传承中生生不息的守正创新之道。殷墟博物馆新馆通过近4000件出土文物和数字技术,将科技与文化创意融合,打破传统展厅的静态展示,全息投影、虚拟数字人、多媒体交互等一一呈现,充分调动游客多维感官沉浸式体验,让3000多年前的殷墟以更青春的姿态走进公众视野,在赓续传承中焕发蓬勃生机。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是要深刻理解和接续推进我国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坚持“两个结合”,积极探索理论和制度创新,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我们要牢记新的文化使命,守正创新、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巩固和强化中华文化主体意识,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用实践去书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作者:张晶晶,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红旗渠精神研究中心教师 本文系2024年度安阳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打造殷墟甲骨文中华文化新地标研究”(项目序号:176)的阶段性成果】

编辑:申久燕